修行三年后,四个哥哥跪求我原谅 第一百三十四章 端午(2)

();

沈氏见状,没跟二房多说,而是转而介绍对面的两人,“这是你三叔三婶婶。”

对面坐着一个面容敦厚,身形微胖的男子,正是三爷谢坤。

看着像是个和气人,笑呵呵地对姜宁道,“侄媳妇好,往后就是一家人了。”

他身边的高氏,脸上也挂着笑,只是那笑容略显僵硬,“是啊是啊,舟哥儿媳妇一看就是个能干的,难怪大嫂这么喜欢。”

“三叔三婶婶安好。”姜宁同样行礼周全。

高氏指着坐在谢坤下首的一位青年,“这是你大哥凭烨。”

谢凭烨看起来二十七八岁,是三房庶长子,也是整个国公府孙辈里年纪最大的。他面容方正,气质沉稳敦厚,起身对着姜宁规规矩矩地作揖,“三弟妹。”

“大哥安好。”姜宁也郑重回礼,对这位庶出大哥的第一印象颇佳。

谢凭烨身边还坐着方才姜宁在外头遇到的那位妇人,只听得高氏介绍说,“这是你大嫂碧云,她怀里抱着的,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谢柔。”

姜宁还没来得及说话,高氏又拉过身边一个穿着淡绿衣裙显得有些怯懦的少女,“这是你妹妹素昕,胆子小,不爱说话。”

谢素昕飞快地抬眼看了姜宁一下,又迅速低下头,声如蚊蚋地叫了一声三嫂。

“妹妹安好。”姜宁声音放柔了些。

一圈认下来,看似和乐融融,实则暗流涌动。王氏和高氏交换着眼色,庄佩兰嘴角噙着温婉的笑,眼神却时不时瞟向姜宁。谢若瑶更是毫不掩饰地翻着白眼。

家宴开始,菜肴流水般端上。

王氏率先发难,夹了一筷子精致的蟹粉狮子头放到姜宁碗里,笑道,“舟哥儿媳妇,快尝尝这个。这蟹粉可是庄子上刚送来的活蟹现拆的,鲜得很。你以前在庄户上,怕是不常吃这样精细的玩意儿吧?多吃点。”

这话看似关心,实则讽刺她没见过世面。

“二婶婶该是忘了,我并不曾在庄户上过日子,从小便是尚书府的嫡小姐,如今也不曾变过。”姜宁面色不变,优雅地用勺子舀起一小块,对着王氏微微一笑,“多谢二婶婶。这蟹粉确实鲜美,火候也恰到好处。说来也巧,儿媳在娘家时,母亲也常让厨房做这道菜,用的也是庄子上当日送来的活蟹。只是我体寒,这蟹却不能吃太多,少了很多的口福。”

王氏碰了个软钉子,笑容僵了一下。

庄佩兰立刻接上,声音柔柔的,“三弟妹真是好教养,听说姜尚书府诗书传家,果然名不虚传。只是……”

她话锋一转,带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担忧,“这偌大的国公府,管家理事可不比在娘家轻松。三弟妹初来乍到,若有不明白的地方,可千万要问清楚,别怕麻烦人。若是因为不熟府中规矩闹了笑话,传到外面,对三弟妹和咱们国公府的名声都不好呢。”

姜宁抬眸,清澈的目光直视庄佩兰,语气平和,“多谢二嫂提点。婆母将管家之责交予儿媳,儿媳自当尽心竭力,不敢有丝毫懈怠。不懂之处自然会向婆母和府中积年的老人请教。”

她顿了顿,唇边笑意加深,“儿媳在娘家时,母亲便常教导,规矩是立身之本,无论身处何地,都该谨记于心,行止有度。想来这国公府,也是一样的道理。大嫂说是吗?”

庄佩兰被噎了一下,脸上的笑容差点挂不住,只能勉强点头,“三弟妹说的是。”

谢若瑶见母亲和嫂嫂都没讨到好,更是气闷,忍不住插嘴,“说得真好听,规矩规矩,谁知道有些人是不是装出来的?别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才是真的闹了大笑话了。”

这话就有些赤裸裸的恶意了,席间瞬间安静下来。

沈氏脸色一沉,正要开口训斥。

姜宁却先一步看向谢若瑶,脸上依旧带着得体的微笑,“妹妹这话,是在质疑婆母的眼光,还是在质疑姜家的教养?”

她直接扣下两顶大帽子,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婆母慧眼如炬,亲自为世子择妇。姜家虽非顶级勋贵,却也世代书香,不敢说满门簪缨,但明理守节教导子女的规矩,还是有的。妹妹年纪小,说话直爽无妨,但有些话出口前,还是该想想分寸,免得让人误会了二叔二婶对妹妹的教导。”

谢若瑶被堵得满脸通红,想反驳却不知从何说起,正要开口驳斥,却被一旁的谢凭舟打断了。

谢凭舟声音有几分冷意,只沉沉道,“妹妹平日里只怕是被惯坏了,怎么什么话都能跟你嫂嫂说。”

谢若瑶向来是怕自己这个三哥的,气得眼圈都红了,嗫喏道,“三哥自打有了新妇眼里便没有妹妹了。”

“好了。”谢凛低沉的声音响起,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食不言寝不语,都好好吃饭。”

高氏连忙打圆场,岔开话题,“是啊是啊,快尝尝这新上的炙鹿肉,凉了就不好吃了。”

席间众人心思各异,王氏和高氏脸色难看,庄佩兰笑容勉强,谢若瑶气鼓鼓地戳着碗里的菜。唯有谢凭烨,默默吃着饭。

姜宁全程应对得体,举止优雅从容,言语滴水不漏,让人挑不出丝毫错处。

家宴结束,如今国公府这第一道关口便算是过了。

姜宁和谢凭舟一同回了院子,谢凭舟瞧着她这不卑不亢的模样,唇角露出一丝笑。却没想到,姜宁没有回屋准备休息,而是去了书房。

谢凭舟一愣,问身边的丫鬟知秋道,“夫人去书房做什么?”

知秋朝着谢凭舟福了福,“回世子,夫人近日刚接下管家的活,要去看账。”

谢凭舟脸上的笑意一僵。

转眼间,姜宁已经进了书房里头,开始拿着账本继续看账。

知秋在一旁磨墨,颇为不甘地瞧着姜宁出声道,“夫人,原以为这管家权是什么好东西,可是如今姑娘拿着,却日日都要辛苦,奴婢觉着还不如不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