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兵圣 第346章 忠心耿耿

();

汤平没有见到将军之前,心里一直郁郁寡欢。

虽然自己问心无愧。

而且有许多事情,汤平知道不能胡来。

需要借机行事。

比如自家老丈人那边,很多兄弟们对自己的老丈人不满,从而引起对自己的担心。

但是自己并不能为了让兄弟们相信自己,就去故意故意疏远,甚至拒绝老丈人给自己的安排,比如这次升任参将的机会。

有人甚至劝慰自己拒绝,免得兄弟们不相信自己。

可是汤平认为自己如果能升任参将,无论是对将军还是对兄弟们更有帮助。

这就是矛盾之处。

将军能不能相信自己,兄弟们能不能相信自己。

汤平开门见山,毫不犹豫的说道:“如果将军和兄弟们都不相信我,那我就会拒绝这个机会,现在是许多兄弟们不相信我,将军怎么看?”

吃完了饭,佣人收拾完后,给二人换上了茶水。

过了一会。

曾直和严中正终于前来,汤平当着众人的面开诚布公,曾直与严中正互相看了一眼,最后皆看向王信。

说实话,曾直心里也没底。

最好的事情当然是皆大欢喜,可自古以来人心难测,多少大事毁于人心不定。

所谓的疑人不用,用人不疑,前提谁是疑人,谁又不是疑人呢。

“当初周员外看重了你,我虽没有言明,但也是有想要借周家势力的心思在里面,哪怕实际上你也看重了周家小姐,其实我内心是支持的。”

王信没有把责任推给汤平,而是坦言道:“利用周家的势力,不就是为了我们力有未逮的时候,比如现在的大同,你们还能打破困境出头么。”

周文是新上任的总兵,而且背后还有张吉甫的支持。

大同西军内部再团结,哪怕陆仲恒也去了,他们面对周文这样的对手,谁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喘口气都难。

汤平脸色好看了不少。

曾直和严中正也明白了总镇的想法,总镇并不是口是心非的人。

王信笑道:“你回去后告诉兄弟们,不要老是怀疑自己人,你们都是跟着我一路走到现在,每个人都值得我相信,我也不相信谁会背叛我。”

汤平重重的点了点头。

有了将军的肯定,自己回去后就有底气面对兄弟们的眼光了。

一个是获得将军的肯定,一个是办好升官的章程。

前者是关键,后者按部就班。

解决了关键的问题,汤平松了口气,向众人说起大同西军最近的事。

众人很晚才散去。

王信真没有怀疑汤平,睡得很沉稳。

曾直却一夜未睡,第二日主动找到汤平。

“总镇重新恢复了河西营,不知道汤将军有没有兴趣看一看?”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叨扰曾从事了。”

汤平当然有兴趣。

河西营还是原来的河西营,在运河的一端。

“这里的集市比以前又昌盛了许多。”

故地重游,汤平想到这些年的变化,心里不禁有些感慨。

曾直也露出佩服。

总镇仿佛到了哪里,经过他的手之后,带来的就是兴盛,扬中岛那边如此,河西集市也是如此,大同关外那边同样如此。

这才是最令人佩服的地方。

不只是武力的强悍,更有经济的辉煌,曾直仿佛看到了一条看不到尽头,金光闪闪的大道。

在远处。

曾直指了指河西营,介绍道:“新的代千总叫做王英,原是把总,被总镇挑选出来,负责带领新的河西营,营里的把总哨官多是总镇亲自过目才上任,才大半年的时光,已经有了八九分的味道。”

所谓的八九分,指的是将军带领河西营的样子。

不过这个八九分是指外貌上。

汤平点了点头,“不经历战火,没有鲜血的浇筑,终归缺了一丝火候。”

“一二一。”

“一二一。”

“一二三四。”

一排士兵扛着扫帚,拿着麻袋等喊着军号出营,两旁的街道见怪不怪,等到了目的地,士兵们开始打扫街道,这是每日早晨的基本功。

等打扫完了街道后,回去营地唱完军歌,学习一遍军规,然后就可以吃早饭了。

汤平仿佛看到了后面的流程,眼神变得飘忽不定,陷入了回忆之中。

那时候将军亲自带着他们,仿佛一切都是自然又平和,没有勾心斗角,没有利益斗争,大家内心单纯,亲的不能再亲的一个集体。

将军曾经说过。

人不是动物,人喜欢的是集体。哪怕喜欢孤寂,也是集体中的孤寂,而不是真正脱离集体的孤寂。

将军说的都是对的。

大同西军,京营右路。

只要给总镇多些时间,曾直毫不怀疑,总镇一定会把两支军队彻底掌握在手里,不过眼前的汤平真的可以相信吗?

最担心的是内部出问题。

曾直不放心。

“总镇不怀疑你,我相信总镇的眼光,不过有些事情总镇不方便去做,你们更适合出头,终归大家是一条船上的,只要把事情做好了,大家自然也就没有了疑心。”

汤平面色不快的盯着曾直。

曾直一脸坦然。

“我需要做什么事?”

“大同那边的局势,我多少了解一些,昨晚从你的口中更加确认,大同那边的确有问题,如果你这次回去大同,希望你能”

汤平一下子懂了,不可思议道:“将军要是知道了,恐怕饶不过我,你莫要害我不成。”

曾直摇了摇头。

“又不是让你去做,顶多不阻拦而已,就算背锅也轮不到你,总镇顶多不满,难道为了兄弟们的未来,连这点担当都没有吗?”

汤平没有回复,而是皱起眉头苦思。

过了片刻,汤平语气艰涩,“如果曾从事只是让我隔岸观火,万一没有闹起来呢?”

“因人成事,因事**,那么多人吃不饱肚子,百姓都会闹,难道当兵的就会不闹?除非他们不需要吃饱肚子,何况不少人巴不得呢。”

曾直信心十足。

只要是改革就会有不满,否则就不是改革。

张吉甫要裁军,下面就会有不满。

更重要的是钱。

朝廷这边是两百万两银子的缺口,到了下边层层加码,最后谁也不知道变成多少两银子的窟窿,反正绝不会只二百万两。

“曾从事未免有些异想天开,万一不成呢?”

汤平喜欢绝对。

犹如在战场上布局多手,最后一击功成。

曾直盼着大同闹出事情,以前虽然有过,不能说明现在也会有,运气成分太高。

“云南那边在打仗,听说前线失利,两边在对峙,山东那边也在闹白莲教,地方已经在剿,辽东外头东胡不稳,蛮人失控.”

曾直掰着手指头一一说道。

汤平愣住了。

云南的事情他不知道。

山东只听说有流民闹事,没想到会牵扯到白莲教,不过也不奇怪,十次灾害里头,至少五次会有白莲教闹事。白莲教的确成不了气候,但也的确帮灾民取得了朝廷的关注不是。

至于辽东。

东胡和蛮人又不是现在才开始闹。

很多问题都是老黄历,不过以大周如今的内忧外患,许多老问题就变得要命了起来。

汤平越发的狐疑,打量起曾直。

曾直扬了扬眉。

汤平索性问道:“将军还回得去大同吗?”

“你希不希望总镇回大同?”

曾直反问。

汤平懒得理会,他信任将军,将军说不怀疑自己,他就懒得搭理曾直这种故意的问话。

曾直也没有生气,笑道:“总镇不养寇自重,其实总镇是看穿了朝廷积弊难返,如此这般,何须总镇养寇自重,自有朝廷需要总镇出山。”

汤平一脸鄙视。

曾直好奇道:“难道汤将军有不同看法?”

汤平讽刺道:“将军不养寇自重,也没有盼着朝廷为他养寇自重的心思,将军从来都想当个闲散富贵人的。”

从王信投军,汤平是最早加入的义乌矿工。

汤平认为没有人比自己更了解将军。

曾直想了想,没有争论,而是要确定汤平接下来的做法。

“你同不同意?”

过了片刻。

汤平露出惆怅之色,索然无味道:“友军的事,我就算想管也管不上,没有同不同意一说,走一步看一步吧,只要曾从事不料错才好。”

这件事全凭运气。

曾直满意起来,的确是凭借运气,但是这么多事加起来,总得有件事闹出来吧。

否则朝廷的运气也太好了。

岂不是如总镇所言的天下太平。

既然天下太平,当然是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没有总镇的用武之地,那自己也得重新考虑考虑,是否回去重新读书。

“如果此次给将军生的是儿子就好了。”

汤平仿佛下定了决心似的。

曾直有些意外。

总镇的妾室有孕在身,即将临盆,虽是喜事,但儿子和女儿有什么关系?只要能生,就算是女儿,总镇年轻,多生几个难道还愁没有儿子。

不过曾直顺着说道:“确实如此,能早生个儿子的话,人们心思也就安定了。”

万一运气不好,生的一直是女儿也不是没有。

不过曾直不认为总镇会如此倒霉。

汤平再次看向曾直,肯定了此人与自己的想法是一样的,这种大事,还是越少人参与越好,毕竟需要看待时机,不过有了同路人,汤平心情大好。

曾直虽然觉得莫名其妙,但是汤平能如此心情,说明不反对自己的计策,大同那边能按照自己的心意发生,那许多事就更稳当了。

两人出来了一趟,心情都不错起来。

河西营的千总王英并不在河西营。

与汤平和曾直错过。

“能多要一些精锐,属下认为还是更好。”

王英坚持道。

虽然总镇不太看重,反而更看重士兵的忍耐性等,但是王英认为,如果加一个身体更强壮岂不是更美好。

王信对事物的追求并不要求十全十美。

天下哪里有完美的事情。

差不多就是最好的。

反而过分的完美,更可能为下一阶段埋雷。

盛极而衰。

太过强盛辉煌,内部就会生出许多的幺蛾子,各种妖魔鬼怪都出来了。

古代的例子有。

后世的例子也有。

所以王信认为最美好的时代,反而是不那么十全十美,但是在美好的过程之中的时代。

因此对兵源不追求完美。

但是这种对待事物的态度,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王英认为既然有条件的话,当然越完美越好。

“现在李参将拉拢属下,也对属下比较信任,趁着这个机会,属下有把握要来更多精锐。”

王英极力说道。

王信有些犹豫,不太忍心。

“会不会太欺负人了。”

“啊?”

王英愣住了。

李威这么贴顺,不过就是利用王英,打算在自己身边埋个双面人而已。

结果自己利用这个双面人,把李威的根都给挖了。

感觉太欺负人了。

王英奇道:“属下冒了好大的风险,如不是总镇从不怀疑属下,属下都不敢如此做,提都不敢提。既冒了如此大的风险,当然要有大利。”

王信阻挡不住,也不愿意打击王英的热情。

王英得到王信的许可,兴奋的去见李威。

右路军有七千人。

重建河西营的一千人马,除了王英手里的一部分,还有王信从各处调动的一拨之外,另外三分之一就是王英对其余各部手里精锐的窥视。

如果是正常情况,王英肯定是要不过来的。

王英见到李威后,忠心耿耿个的说道:“将军,请你放心,属下一定是你的人。”

李威再次得到保证后,心里舒服了很多。

他也是没有办法。

王信的来头大,又是自己的上司,哪怕自己在右路军多年,也只能勉力应对而已,所以不敢得罪王信。

特别是王信在右路军的改革。

虽然提高了普通士兵们的待遇,却引起了很多家丁的不满,但没想到,也有一部分家丁竟然支持总镇的做法,至少内心不反感。

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自己过好日子,同袍们过苦日子。

也有些人希望大家都能吃饱。

一直到王信重新河西营。

河西营仿佛一个标杆,河西营越强大,整个右路就越不能拒绝王信。

所以眼前的王英,对李威已经成为了关键。

万一哪天王信翻脸,自己手里还有有颗重要的筹码,关键的时刻,给王信一个致命一击。

“你要的精锐,我会说服各将,不过你的胃口也不要太大了。”

李威为难道。

“将军放心,属下心里有数。”

王英认真道。

所有进入河西营的人,特别是军官,每个人的名单都要给总镇过目,总镇会私下考核,并不是都能进的,对自家总镇的眼光,王英毫不怀疑。

王英得到李威的保证,高兴的离开,很快去各部挑人。

都司吴益私下与李威碰面。

“王英挑了许多精锐走了,对此人,参将大人可有把握?”

“放心。”

李威信誓旦旦的说道:“此人对我忠心耿耿。”

“那就好。”

有了李威的保证,吴益心里放心,语气变得轻松了不少。

李威是个老狐狸,不会轻易打眼。

王信都敢轻信王英,他们和王英更熟,为啥比不过王信,更加有自信才对。

总镇给他们的压力越来越大,每个人的日子都不好过,以前能轻松到手的钱,如今谁都不敢多拿,是多少俸禄就是多少俸禄。

光靠着俸禄,连京城的百十口人都养不活,更不谈老家的百十口人了。

何况还有平日里往上头的孝敬。

大家都撑不住了。

真到了那一天,就让河西营反水,给王信背后致命一击。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