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海潮》?通篇无病呻吟,除了堆砌辞藻还会干嘛?】
【《台北雨夜》?写了三千字,就为了说一句‘雨下得好大’?】
【这文笔,我上我也行啊!怪不得年年拿那个金凤文学奖的银奖,合着是个万年老二啊!】
古月明被粉丝们的“文化输出”搞得灰头土脸,狼狈不堪。
但他嘴上却分毫不让,接连发文,坚持认为陈宇的小说就是哗众取宠。
没有深度,是在毒害青少年。
面对这一切,陈宇没有在网上回应一个字。
他的回应,是更新。
第二天,十万字!
第三天,十万字!
《鬼吹灯》第一卷《精绝古城》,共计二十五万字,在开书三天内,全部更新完毕!
读者们被这恐怖的更新速度彻底砸懵了。
当他们看到胡八一等人历经艰险,走出沙漠,当他们看到那些看似迷信的规矩背后蕴含的道理时,他们才真正明白了这本书的内核。
“鸡鸣灯灭不摸金”,这不仅是盗墓的规矩,更是对人性的警示,是告诫人们不要被贪婪吞噬的最后底线。
“出了盗洞后要把土回填”,这是对逝者的尊重,也是一种“盗亦有道”的江湖义气。
这不是简单的恐怖故事,这是在写人心,在写人性!
就在全网热议《鬼吹灯》的“深度”时,国内最顶级的文学期刊《新潮》的官方账号,发布了一篇由青年作家苏青寒撰写的书评。
苏青寒,文坛最耀眼的新星,连续三届金凤文学奖金奖得主,以文笔犀利、思想前卫著称。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于黑暗中窥见人性——浅析〈鬼吹灯〉的叙事结构与文化内核》。
文中,苏青寒从结构主义、民俗学、心理学等多个角度,对《鬼吹灯》进行了鞭辟入里的分析,将其拔高到了一个全新的文学高度。
文章的最后,她写下了一段意味深长的话:
【总有些人穷尽一生,也只能在文学殿堂的门外徘徊,隔着厚厚的玻璃,艳羡地望着里面的金杯,却误把玻璃上自己模糊的倒影,当作了殿堂内的真实风景。@古月明,您说对吗?】
这条动态一发出来,立刻有好事者在评论区贴出了一张历届金凤文学奖的获奖名单。
上面清清楚楚地标注着:
【苏青寒:金奖、金奖、金奖。】
【古月明:银奖、银奖、银奖、银奖、银奖。】
“万年老二”的梗,再次被引爆。
一时间,整个行业都在等着看,这位横空出世的网文大神。
会选择哪一家巨头。
又会创造出一个怎样惊人的版权天价。
然而,陈宇的回应却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
他没有选择价高者得,而是通过工作室官博,公布了合作的基本条件:
第一,版权可以出售,但作者本人必须拥有最终监修权,确保剧本和制作不偏离原著精神内核;
第二,影视改编项目,必须由陈宇旗下的“拾光者传媒”作为联合出品方深度参与。
消息一出,业界哗然。
“疯了吧?一个新人作者,敢跟资本提这种要求?”
“还监修权?他懂什么叫影视化改编吗?”
“联合出品?他那个刚成立的小破公司,是想空手套白狼啊!”
绝大多数抱着捞一笔快钱就走的公司,瞬间就打了退堂鼓。
他们要的是一个可以随意魔改、塞流量明星、快速变现的摇钱树,而不是一个指手画脚的“祖宗”。
喧嚣过后,真正还留在牌桌上的,只剩下了两家公司——
老牌影视巨头“星海娱乐”,以及业界新贵“红叶传媒”。
……
一间格调典雅的茶室里,陈宇见到了星海娱乐的代表,一个油头粉面的中年男人,姓王。
王副总一开口,便是老道的画饼话术:
“陈老师,我们星海的实力,业内有目共睹。
只要你把版权交给我们,我们保证给你配置S 级的团队,一线导演,顶流明星,宣发资源全面倾斜!
你只要等着收钱就行了。”
他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眼角的余光却一直在观察陈宇的反应。
在他看来,陈宇不过是个运气好的年轻人,面对这种阵仗,必然受宠若惊。
然而,陈宇只是平静地为他续上茶水,语气淡然:“王总,我的条件,你们应该看过了。”
王副总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摆摆手,一副“你太年轻”的口吻:
“哎,陈老师,术业有专攻。写作你是专家,但影视化,我们才是专业的。
监修权这种东西,会影响创作自由,拖慢项目进度。
至于联合出品嘛……拾光者传媒,恕我直言,体量太小了,参与进来,对项目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他的言下之意很明显:拿钱闭嘴,别掺和。
陈宇笑了。
“王总,我卖的是《鬼吹灯》,不是一堆可以随意拆解的废纸。”
“如果不能保证它的品质,我宁愿让它永远只是一本小说。”
他站起身,对着直播镜头微微颔首,算是对观众打了招呼,然后对王总做了一个“请”的手势。
“道不同,不相为谋。王总,慢走。”
王副总的脸色瞬间变得铁青。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如此不识抬举,简直是油盐不进!
他愤愤地甩袖离去,直播间的弹幕却炸开了锅。
【卧槽!宇神牛逼!当面打脸影视巨头!】
【“我卖的是《鬼吹灯》,不是废纸!”帅炸了啊这句话!】
【这才叫对自己的作品负责!那些被魔改成一坨屎的原著作者都学着点!】
半小时后,红叶传媒的代表到了。
出乎陈宇意料,来人是一位非常年轻的女性,一身干练的职业套装,气质飒爽,名叫林薇。
她没有一句废话,坐下后直接开门见山:“陈先生,我们研究了您的所有条件,并且完全同意。”
陈宇有些意外,他看着对方清澈而坚定的眼睛,没有立刻回答。
林薇似乎看穿了他的疑虑,递过来一份文件,微笑着补充道:“我们不仅同意,还想在此基础上,追加一个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