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91:从发财证开始逆袭 第252章 香江社团交易(3更)

正月十五元宵节过后,陆家人的这趟鹏城之旅终于到了尾声,大家依依不舍地踏上了返程的飞机。

这半个多月,他们过惯了出入豪宅、豪车,吃喝不愁、玩乐无忧的神仙日子,猛地要回到陆家坳,巨大的落差让所有人都情绪不高。

最难受的是孩子们,好几个抱着别墅里的电脑、电视哭闹着不肯走,都被大人连哄带骗甚至硬拖着才上了车。

“呜呜呜……我要坐电梯……”

“我要看大海……”

“我的游戏还没通关呢……”

但最终,小孩子还是拗不过大人的,终究还是得回到老家。

不过,小孩子健忘。回到陆家坳后,孩子们成了全村最靓的崽,伤心的事儿就又忘了。

“看,这是我小舅给我钱买的电子表,晚上会亮!”

“尝尝,这是香江的巧克力,可好吃了!”

“这个变形金刚你会玩吗?我教你!”

“这个掌机俄罗斯方块好玩吧?你看我怎么玩的。”

他们兴奋地向同龄的小伙伴们分发着零食、展示着新奇的玩具,小脸上洋溢着前所未有的优越感和骄傲。

言语间,我小舅或我小叔,成了出现频率最高的词。

村里的孩子们羡慕得眼睛发直,大人们则感慨万千:“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呐,陆家人都享福了。”

过了个轻松的旅游春节、父母家人都离开后,正月十七(2月13日),陆家贵重新投入了工作。

陆氏集团董事长办公室的电脑屏幕上,东南亚外汇市场的数据实时滚动着,传递着最新的汇市数据。

卫星电话接通,香江那边传来全鸿飞恭敬的声音:“陆董,新年好!团队均已收假就位,资金27亿美元(本金3亿 利润21.28亿 2.8亿备用金)已全部到位,请指示。”

陆家贵道:“新年好,鸿飞。听着,之前的15亿美金日元空单继续持有。现在,从这27亿里,再拿出25亿美金作为保证金,10倍杠杆,继续建仓做空日元,备用金留2亿就够了!”

经过前几个月的试验,陆家贵发现有高盛(香江)的账户组整体盯市规则在,在全体做空、亚洲金融整体下跌的这个阶段,哪怕单一外汇市场有偶尔的反向波动,也根本击不穿他的联合保证金,根本用不着他动用备用金。

所以这次他只留了2亿备用金,剩下25亿全部投进日本市场。

电话那头,即使已经有了预料,全鸿飞也明显吸了一口凉气。

25亿本金,10倍杠杆,那就是250亿美元的空头规模!加上之前那150亿,总空头规模将达到恐怖的400亿美元!

“陆董,400亿美金空单,目标是不是太大了?日本毕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万一日本央行针对我们……”

全鸿飞的担忧透过电话线传来。

“没有万一!”陆家贵打断他,语气斩钉截铁,“日本的银行坏账就是个无底洞,企业破产潮远未结束,日元跌势已成,汇市整体看空,日本央行也无能为力!”

“照我说的做,慢慢分批隐蔽建仓,别一下惊动太多人就行了。”

全鸿飞被陆家贵语气中强大的自信感染,不再犹豫:“是,陆董,我马上安排下去!”

与全鸿飞结束通话后,陆家贵靠在椅背上,手指轻敲办公桌,开始考虑年前所说的亚洲金融危机华人华侨互助基金会的事情。

经过这段时间的慎重考虑,和征求集团核心高层的意见,陆家贵和大家都意识到,公开成立机会会太蠢了,很容易名声没捞到,反而惹得一身骚,极易被东南亚那些无赖**讹上。

暗中行事,将自己完全隐匿起来,才是王道。

2月下旬的香江,潮湿微冷。

油麻地一间不起眼的旧式唐楼里,14K旗下的一家古董店“聚宝斋”显得有些冷清。

掌柜老陈推了推老花镜,对着手里一个明显是现代仿制的清末粉彩花瓶发呆,花瓶底贴着一张标签,上面用马克笔写着一个让他觉得龙头老大是不是疯了的数字:106.32万美元。

“痴线(**)啊?”老陈低声嘟囔,“呢件流野(假货),摆明系大陆作坊嘅出品,成本几百蚊(块),标一百万?还有零有整的,仲系美金计价?边个傻仔会买?”

几天前,社团一位叔父辈亲自把这个花瓶送来,只交代了一句:“摆喺显眼位置,标呢个价,有人来问,就按呢个价卖,一分不能多,一分不能少,钱直接入社团指定账户,唔该(谢谢)。”

老陈满心疑惑,但社团的规矩他懂,不该问的别问,他只能把花瓶放在柜台最显眼的地方,心里嘀咕这到底系要和什么人接头洗钱。

结果这赝品瓶子刚摆出来一天,一个穿着普通夹克、戴着鸭舌帽的白人老外推门进了店,他目标明确,径直走向那个花瓶,拿起标签看了看,眼神毫无波动。

“This one, I'll take it。”(这个,我要了)老外口音是标准的美式英语。

老陈一愣,差点以为自己听错:“先生,呢个……呢个价格系……”他指了指标签,试图确认。

“I know the price. I'll pay it.”(我知道价格,我付钱)

老外不耐烦地打断他,直接从随身背包里掏出几沓现金(美元)和一本银行本票,“Cash or check, as you prefer.”(现金或支票,随你喜欢)

老陈目瞪口呆地看着对方熟练地数出对应金额的现金和本票组合,整个过程不到五分钟,那个老陈认为没人会买的赝品花瓶就被老外随意地用旧报纸一包,塞进背包带走了。

看着账户里多出来的一百多万美金,老陈半天没回过神。

“叼,真系睇唔透(真是看不透),而家(现在)洗钱都洗得咁有艺术感咩?”他摇摇头,赶紧向上级汇报了交易完成。

至于钱怎么用,社团用来做什么,不是他这个小掌柜能管的。

同样的场景,几乎在同一时间段,在和胜和、新义安控制的另外两家不同区域的古董店里上演,只是交易的赝品不同(一个是假玉玺,一个是假字画),标价也不同(分别是98.75万美元和112.48万美元),但过程如出一辙。

买主有白人,也有黑人老外,都沉默而迅速地完成了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