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后,姚老师敲开办公室的门,讲了一个笑话。
“江老师,还记得友团吗?”
“怎么了?不是去沪上了?”
“沪上现在都是那几个巨头的天下,友团已经被打的啥也不剩,融资融不到,卖身卖不掉,然后他们有人找到我,说聚团要不要收购他们,他们不要钱。”
“那要什么?”
“要股份。”
“讲笑话呢?”
“我也觉得是!哈哈……”
姚成文大笑。
许江河也笑了。
姚成文话题一转,说:“对了,还记得我之前的那位师哥吗,李元康?”
“嗯,怎么了?不是一直说要下场吗?还没下?”
“下了,这次真下了,在沪上,上个月刚上线的,叫天天团,这个月初宣布融资了一千万。”
“美元?”
“怎么可能!人民币!”
“天天团?”
“对!”
“……”
许江河不评价。
虽然在他看来这名字就是完蛋的货。
主要是下场太晚了,这都啥时候了,一直观望一直观望,**都赶不上热乎的。
对李元康许江河不评价,但对姚老师,许江河还是笑问了一句:“你什么感受?”
姚成文不说话,只是一昧的呵笑。
这一年,聚团成长了,大家也都成长了。
如今的姚老师虽然还是那个秃头的技术青年,但早也不是当初的天真派了,他对技术方向的理解很强,十分认同许江河说的那句先站定规模,再用规模去卷技术,最后用技术的疯狂迭代和积累是站稳未来。
当然了,这不一定非要分前后,比如聚团现在非常重视技术的迭代。
烧钱是肯定的,但聚团很省钱,准确说聚团的钱都花在了刀刃上,从一开始就没有那种疯狂营销完全砸钱获取流量的基因。
还是那句话,长期主义,在正确的事情上深耕经营。
最后,姚成文感叹了一句,说:“这几天还是没睡好觉,做梦都不敢相信我们首轮融了两千万,江老师,有一句话我放心里很久了,感谢当初不嫌之恩啊!”
许江河笑啊。
经历这么多之后,内部,特别是高管团队,对许江河的认可和尊崇已经是毫无疑问的了。
年轻是年轻,但事情做的太漂亮太专业了,那这年轻就不再是减分项了。
融到钱了,接下来正常就是各项投入业务扩张了,但许江河没有着急,他还是很平静,一如融资落定的那一天。
对此他在内部也一句话说明了,磨刀不误砍柴工。
再加一句,就是不走弯路少试错,就是最大的捷径,不浪费资源就是最好的成本控制。
晚上又是忙到十点多。
今晚约好了跟陈钰瑶一起出去住酒店。
本来笨蛋美人说她先过去,等着许江河,许江河说不要,你先回来,然后我们一起过去,这样才对。
电话里就感受到,今晚的笨蛋美人是格外的动情。
小电驴骑到华瑰园,车子陈雯雯已经还回来了,她骑着陈钰瑶的那辆小电驴走的。
陈雯雯早点打电话时,很不巧,不过许江河也没做什么过分的事情。
看陈钰瑶打的报告,酒店是她俩中午一起去订的,然后白天陈钰瑶还帮她一起去打包快递了。
陈钰瑶让许江河鼓励鼓励陈雯雯,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怎么鼓励呢?还要怎么鼓励呢?
先不管,后面再讲。
不过陈雯雯碰壁的样子让许江河有种意外的得意感。
年轻就是年轻,真以为创业是过家家呢,嘴上说说心里想想就完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