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台老式的电传打字机,如同被神明附体般,“哒哒哒”地敲出圆周率那精确到令人发指的一百位小数时,整个计算机所都彻底陷入了狂欢的海洋。
李德明所长和他的专家团队,如同见证了神迹的信徒,将那张打印着圆周率的纸条小心翼翼地捧在手中,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们知道,从这一刻起,他们手中这台由无数晶体管和电路板组成的冰冷机器,不再是一堆没有生命的硬件。
它,拥有了灵魂!
然而,对于秦洛峰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各位”他等到众人的情绪稍稍平复,才平静地开口,“计算圆周率,只是为了验证我们硬件的运算能力和软件指令的正确性。它就像是我们教会了一个婴儿,说出‘爸爸’、‘妈妈’这两个词。”
“但我们的最终目的不是让他会说话,而是要让他能理解并执行复杂的命令,成为我们潜艇上最可靠,也最智能的‘大管家’。所以,接下来的工作,会比之前任何时候都更加枯燥,也更加考验我们的耐心和严谨。”
他走到黑板前,开始系统地为所有人,讲解这台被他命名为“启明一号”的计算机的指令集架构。
“‘启明一号’的指令集,我一共设计了64条基础指令。涵盖了数据传输、算术运算、逻辑运算和程序控制四大类。”
“比如,000001,代表‘从内存加载数据到累加器’;000010,代表‘将累加器数据存入内存’;010001,代表‘加法运算’;110011,代表‘无条件跳转’……”
他将每一条由“0”和“1”组成的机器语言指令,与其对应的功能都清晰地罗列了出来。
在场的专家们,听得是头晕脑胀。
他们都是顶尖的科学家,可以轻松地解决最复杂的微积分方程,却在面对这些看似简单,实则无比抽象枯燥的“01”代码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秦总师,”
一位年轻的研究员,忍不住举手提问,“我们真的要靠死记硬背这些‘天书’一样的代码,去进行编程吗?这……这简直是无法想象的!”
“当然不是。”
秦洛峰笑了笑,他的眼中,闪烁着洞悉未来的智慧光芒,“机器语言,是计算机唯一能懂的母语。但我们,没有必要也去说‘母语’。我们可以在机器语言之上,创造出一种更接近我们人类自然语言的‘中间语言’。”
“我们用一些简单的容易记忆的英文缩写,来代替这些二进制代码。比如,用‘LDA’(Load Accumulator),来代替‘000001’;用‘ADD’(Addition),来代替‘010001’。这种语言,我们称之为——汇编语言。”
“然后我们再编写一个特殊的‘翻译’程序。这个程序,能自动地,将我们用汇编语言写的代码,‘翻译’成计算机能懂的机器语言。这个特殊的‘翻译’程序,我们称之为——汇编器。”
“这样一来我们就彻底从繁琐、枯燥的二进制代码中,解放了出来!”
“汇编语言!”
“汇编器!”
这两个全新的充满了划时代意义的名词,如同一道道闪电,再次劈开了所有人的思维定势!
李德明所长激动地一拍大腿:“妙啊!实在是太妙了!在机器和人之间,再架设一座语言的桥梁!秦总师,您的这个想法,简直是又一次的创举!”
理论的道路,被再次照亮。
接下来的数月里,整个计算机所都投入到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软件大会战”之中。
秦洛峰以身作则,他亲自操刀,用最原始的机器语言,一点一点地,为“启明一号”,编写出了它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系统软件——汇编器。
而其他的专家和研究员,则在秦洛峰的指导下,开始学习使用“汇编语言”,为“启明一号”编写各种应用程序。
比如,反应堆热工水力计算程序、控制棒棒位实时解算程序、主循环泵转速控制程序……
这是一个无比艰苦,也无比辉煌的拓荒时代。
第九研究院的夜晚,总是灯火通明。
无数顶尖的大脑,为了那一行行枯燥的代码,而争论得面红耳赤;为了一个算法的优化,而通宵达旦。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与汗水,一点一点地,为那颗强大的“电子大脑”,注入着真正的智慧与灵魂。
而就在第九研究院的科学家们,正在为共和国的数字未来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奋斗时。
远在几十里外的轧钢厂四合院,另一场关于“知识改变命运”的现实剧,也正在悄然上演。
那个曾经被所有人都看不起,被他父亲视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三大爷阎埠贵的儿子——阎解成,在经历了数月的埋头苦读之后,真的凭借着秦洛峰送给他的那几本“天书”,和自己那股不服输的劲头,考上了市第一技术工人学校。
经过两年的系统学习,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顺利地分配回了红星轧钢厂。
但他没有像他父亲期望的那样,成为一名钳工或者车工。
他出人意料地,选择了二食堂,成为了一名炊事员学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