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从斗众禽到军工大佬 第七十六章 内鬼疑云

当秦洛峰亲手研制的“铝镍钴5号”高温永磁合金,与他那天才般的“电磁步进马达+棘轮自锁机构”完美结合时,“龙之心”项目最后一块核心的技术拼图,被严丝合缝地拼了上去。

在后续的模拟实验中,这套全新的控制棒驱动机构,表现出了超乎所有人想象的稳定与精准。

每一次电磁铁的吸合,都推动着棘轮前进一个微米级的固定距离,干脆利落,绝无拖泥带水。

而在模拟的断电紧急停堆实验中,锁定卡爪在失磁的瞬间弹开整个控制棒在重力的作用下,实现了完美的自由落体,其响应速度,甚至超越了设计指标!

“成功了!”

“又成功了!”

“一号工位”内,再次爆发出了一阵发自内心的雷鸣般的欢呼。

从压力容器壳体,到控制棒驱动机构,秦洛峰就如同一个无所不能的神明,带领着他们,将一个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技术壁垒,摧枯拉朽般地夷为平地。

所有专家看着那个在一片欢腾中,却依旧平静地记录着实验数据的年轻人,眼神中只剩下了彻彻底底的信服与敬畏。

然而,就在所有人为这来之不易的胜利而欢欣鼓舞,以为可以稍稍松一口气时,一股远比技术难题更加冰冷、更加诡异的阴云,却悄无声息地,笼罩在了这个汇集了共和国顶尖大脑的神秘院区之上。

这天深夜,秦洛峰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打开门,站在门外的是神色前所未有凝重的高振邦。

他的身后,还跟着两名眼神锐利如鹰,气息沉稳如山的陌生中年男人。

秦洛峰一眼就看出,他们是来自保卫部门的资深专家。

“出事了。”

高振邦没有一句废话,他走进屋,反手将门死死锁住,然后从随身的保密公文包里,取出了一本薄薄的外国技术期刊。

那是一本在西方世界公开发行的《国际核能评论》。

高振邦将期刊翻到其中一页,推到了秦洛峰的面前。

那一页上,赫然刊登着一篇关于“新型压水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技术前瞻”的文章。

文章的作者,署名是一个模糊的“东方观察家”。

文章的内容,并没有涉及任何核心的设计图纸或参数。

但它所描述的某些非核心数据,例如驱动机构的早期设计思路,以及几种被项目组淘汰的备选材料的性能分析,却与“09”工程初期的研究记录,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秦洛峰的瞳孔,瞬间收缩成了最危险的针芒状。

“这份期刊,是我们的海外情报人员,在欧洲的一个旧书摊上发现的。”

高振邦的声音,压得极低,却带着一股令人心悸的寒意,“虽然上面的数据都是我们早期已经废弃的方案,但它的出现本身,就意味着一个最可怕的可能——我们的内部可能出了问题。”

“我们项目组里,可能出了‘内鬼’。”

“内鬼”两个字,如同一块万年玄冰,瞬间将屋内的温度降到了冰点。

高振邦和那两名保卫专家走后,秦洛峰一夜未眠。

他知道,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其带来的破坏性,将远远超过任何技术上的难题。

它足以摧毁整个团队最宝贵的财富——信任。

果然第二天一股紧张、猜忌的诡异气氛,便如同瘟疫般,在整个第九研究院内迅速蔓延开来。

保卫部门的秘密调查,正式开始。

每一个能接触到相关资料的专家和工程师,都被列入了背景审查的名单。

平日里热烈的技术讨论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彼此之间那刻意保持的距离和眼神深处的审视与提防。

人人自危,整个项目的推进,几乎陷入了停滞。

很快,调查的矛头,便指向了一位名叫马文良的老专家。

马教授是国内电磁学领域的权威,早年曾有在英国留学的经历,在项目初期,他曾因为坚持采用传统的步进电机方案,而与提出全新机械结构的秦洛峰,发生过几次激烈的学术争论。

有海外关系,又和项目最终方案的提出者有过“矛盾”。

这两个标签加在一起,让马教授顺理成章地,成为了最大的嫌疑人。

他被暂时停止了手头所有的工作,每天都要接受保卫部门长达数小时的“谈话”。

虽然组织上没有明说但那种被怀疑、被孤立的滋味,让这位为国家贡献了一生的老科学家,几天之内便憔悴得不成样子,头发都白了一大片。

看着团队内那压抑到令人窒息的气氛,看着马教授那日渐黯淡的眼神,秦洛峰的心,也一点点地沉了下去。

他绝不相信,像马教授这样正直严谨,将科学视为生命的国之栋梁,会做出背叛国家的事情。

他知道,自己必须做点什么。

他主动找到了高振邦和保卫部门的负责人,提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请求。

“我需要查阅那本《国际核能评论》的原件以及所有泄密数据的原始档案。我需要对泄密的内容,进行一次技术层面的反向分析。”

面对秦洛峰这不合常规的请求,保卫部门的负责人有些犹豫。

但高振邦在沉思了片刻之后,力排众议,同意了他的要求。

他选择再一次相信这个年轻人那超越常人的洞察力。

整整一天一夜,秦洛峰将自己关在保密室里。

他没有去思考那些复杂的人际关系,而是像一个最冷静的密码破译专家,将那些泄露的数据,与项目组数个月来的所有研究记录,进行着逐一的比对和分析。

第二天清晨,当他布满血丝的双眼,再次出现在高振邦和保卫专家面前时,他的脸上,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了然。

“我们都搞错方向了。”

他将两份数据报告,拍在了桌子上,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做出了他的最终论断。

“泄密者,根本就不是我们内部的专家。”

“什么?”

在场的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你们看”秦洛峰指着报告上的数据对比,思路清晰地分析道,“这篇文章里提到的所有数据,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陈旧,且存在着巧妙的误导性。”

“比如,它提到了我们曾考虑过的一种镍基合金作为电磁铁材料,但却故意遗漏了这种材料在强辐射环境下会产生‘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的致命缺陷。再比如,它描述了我们早期的齿轮传动模型,却对我们最终采用的也是最关键的棘轮自锁机构,避而不谈,反而用一个错误的力学模型,去推导它的可靠性。”

“如果泄密者是我们内部的专家,尤其是像马教授这样的顶级权威,他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向上线邀功,他泄露的必然是最新最准确最核心的技术情报。而绝不会是这些早已被我们自己推翻,甚至还带着明显技术陷阱的‘**信息’!”

秦洛峰的目光,变得锐利如刀。

“所以我推断这根本不是一次单纯的技术泄密。这更像是一次来自外部间谍组织的精妙试探和心理战!”

“他们抛出这些似是而非的诱饵,目的有三个。第一是想通过观察我们的反应来判断他们获取情报的渠道是否可靠。第二是想在我们内部制造混乱和猜忌,迟滞我们项目的进展。而第三也是最险恶的他们是想利用我们自己内部的审查,帮他们找出那个他们一直想找,却又找不到的——真正的内鬼!”

一番话,振聋发聩,逻辑缜密,如同一把锋利的手术刀,瞬间剖开了整个事件最核心、最隐秘的真相!

高振邦和保卫专家们,听得是目瞪口呆,后背冷汗直流。

他们只想着“抓内鬼”,却完全没有从“反向心理战”这个高度,去审视这次泄密事件!

如果真的按照他们之前的思路查下去不但会冤枉了像马教授这样的好同志,更可能在无形之中,被敌人当枪使,将整个项目团队彻底搞垮!

“那……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保卫专家声音干涩地问道,语气中已经带上了请教的意味。

秦洛峰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很简单。”

“既然敌人想钓鱼,那我们就将计就计,也抛出一个更香、更致命的鱼饵。”

“我们,来一次‘伪造技术泄露’,把那条真正潜伏在暗处的大鱼,给主动钓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