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崛起,开局收获四个宝藏小姨子 第六十七章 招工

回到庄子,所有人都在忙碌。

方知行闲来无事,便牵着从黑风寨缴获的白马,在庄子外的空地上开始学骑马。

可惜他在这方面没什么天份,试了大半个时辰,连马背都没能爬上去,反而摔了好几次狗**。

好在所有人都在忙,没人注意到他,不然非丢死人不可。

“马儿,马儿,你乖乖让我骑一下,回头我给你弄最新鲜的草料。”

方知行拉着缰绳,嘴里不停的嘀咕,试图利诱这匹白马。

哪知道这白马脾气倔得很,丝毫不给面子,只要他敢靠近,就不停的尥蹶子。

这可把方知行气得不行,在第五十二次从马背上摔下来后,他气得直接抽出朴刀,打算给这该死的畜生来上一刀。

最终,理智还是战胜了愤怒,毕竟在这个交通极其落后的年代,一匹**价值可要远远大于牛羊。

“你这样是不行的,马儿通人性,你越是心急,它便越狂躁,越不可能让你骑。”

李婉儿不知何时走了过来。

“你行你上!”

方知行语气不善的说道。

他正愁没地出气,便把怒火发给了李婉儿。

李婉儿淡淡一笑,缓缓走到白马旁边,抬起右手轻抚白马鬃毛,弯腰在白马耳边轻声低语了几句……

暴躁的白马瞬间安静了下来,将头靠在李婉儿胸前,乖巧的像只小猫咪。

看到这一幕,方知行惊得下巴差点掉下来,问道:“你是怎么做到的?”

李婉儿轻声一笑,道:“万物皆有灵性,马儿也不例外,只要你肯以诚心相待,马儿自然会感受到的。”

说着翻身上马,朝着远方疾驰而去,随后又折返回来。

原本娇小孱弱的李婉儿,在骑上马背的瞬间,就变得无比英姿飒爽。

“你还会骑马?”

方知行更加愕然,心想自己倒是小看这女子了。

李婉儿翻身下马,笑笑道:“以前跟着家里学过一些,你想学骑马,我可以教你。”

方知行急忙点头,心里对李婉儿的身份更加好奇。

家住汤江,识字读文,还会骑马,这小妮子的身份绝不简单。

在李婉儿的细心指导下,方知行很快学会了骑马。

只是没有马鞍和马镫,骑起来很不舒服,还很容易从马上摔下来。

大商朝虽然有了马镫和马鞍,但制作技术落后,且价格极高,即便是朝廷戍边的战马都做不到每匹都有,更别说是平常百姓家了。

没办法,为了以后骑马舒服点,方知行只能循着记忆自己制作和改良马镫马鞍。

改良后的马镫和马鞍,比大商朝的更加舒服,也更加稳固。

起初,李婉儿对造型奇特古怪的马镫和马鞍很是怀疑,但上马骑了一圈后,便啧啧称奇。

并且表示如果能将其用在大商骑兵部队上,肯定能大大提高骑兵的作战效率。

方知行笑而不语。

大商朝自诩地大物博,天府上国,雄兵百万,可在面对北桓铁骑时,却毫无一战之力,常年被摁在地上摩擦。

这其中原因十分复杂,其中至关重要一条便是,大商军队不善骑射,胯下战马也远不如北桓。

而马鞍和马镫的落后,让本就不善骑射的大商骑兵更加掣肘。

“方先生,如果能把这马镫和马鞍交给朝廷,我大商骑兵肯定能无往而不利!”李婉儿激动的说道。

方知行淡然一笑,没接李婉儿的话,继续策马奔腾。

他搞出马镫和马鞍只是为了自己骑着舒服罢了,从来就没往战争方面想过。

学会骑马后,方知行出行方便了很多。

原本到县府需要两个时辰,现在只要不到半个时辰,节省了不少时间。

老三沈清雪见了也嚷嚷着要学骑马,方知行被烦的没办法,只好拜托李婉儿帮忙。

以自己二把刀的水平,他还真没信心教会沈清雪。

李婉儿也欣然同意,全心全意的教沈清雪。

但出人意料的时,沈清雪这丫头颇有天赋,仅用了一个时辰便学会了骑马,不管是骑**姿势还是对马匹的掌控力,都远超方知行。

“还真有几分花木兰的样子。”

看着骑在马背上自由驰骋的沈清雪,方知行忍不住在心里赞叹了一句。

……

当天下午,县府的老工匠们便差人将定做好的纺车部件,全都送了过来。

方知行拉上铁牛和秦冲他们,熬了个通宵,才全部组装完成。

一共十五辆纺车,全都整整齐齐的摆进提前准备好的纺车间里。

方知行本想多定做些,可庄子空间有限,眼下只能容纳这么多纺车。

随后,他又派人在附近村子里收购了大量黄麻回来,摆在纺车旁边。

彼时的大商还没有棉花这种东西,麻丝是最主要的纺织原料之一。

经过处理的麻皮纺成线,然后通过织布机纺织成布,最后才能做衣服、被褥。

麻衣也是大商百姓穿的最多的服装。

当然除了麻衣,还有丝绸、锦、缎、动物皮毛之类做成的衣服,但是这些价格极高,基本上都与老百姓没什么关系。

以方知行手里那点银子,也掺和不了这样的产业。

眼下能熟练操作纺车的,只有沈清秋和王寡妇两个,要想扩大生产,就必须要招工。

方知行和沈清秋商量了一下,决定雇佣二十个女工,两班倒,每人每天一个铜板的工钱,另外加上两顿饭。

当村里的妇女们听到这个消息,争先恐后报名,甚至连附近村里的妇女们也都赶了过来。

一天管两顿饭,还有一个铜板,这样的报酬比她们预料的好了太多。

一个铜板在镇上可以买一个肉包子,如果买谷子或者其他粗粮,差不多够三个人吃一顿了。

“方大,你没骗我们吧?真的一天给一个铜板还管饭?”

“当然,我方大何时骗过大家?”

方知行含笑说道。

“太好了,我和大丫头过来纺线,家里剩下当家的和小子,我挣的铜板就够他们吃饭了,大丫头挣的就能存起来。”

很快,庄子里便挤满了报名的妇人。

方知行把选择的权利给了沈清秋,让她看着选。

而沈清秋也没有挑拣,就按照先来后到的原则,留下最早过来报名的二十个人。

后边来的妇人们虽然不甘心,却也没人再说什么。

谁让自己来晚了呢?

沈清秋把选中的二十人叫到院子里,开始排班。

十个人白天,十个人夜里,十天换一次班。

这是方知行教她的办法。

分好班之后,白班的十个妇人就钻进了纺车间。

王寡妇首先演示了一遍纺织车的使用方法,然后安排妇人操作,她则在旁边指导。

那些没被选中的妇人和分到夜班的也没离开,好奇的围在一旁观看。

靠近角落的纺车前面,坐着一个叫小丽的小姑娘,今年只有十二岁,可能以前没怎么纺过线,动作比较生疏,而且总是出错。

本来就很着急了,周围观看的妇人们还一个劲的调侃嘲笑,把小姑娘急出了一头汗。

“方大,小丽还不会纺线,要不然换我吧,我保证比小北快。”一个二十多岁的村妇看到方知行进来,笑着问道。

小丽一听,当时就急哭了:“方大哥,你不要赶小丽,小丽得挣钱给娘抓药,你相信小丽,我一定能学会的…我…我可以不在你家吃饭……”

“行了小丽,三嫂子是逗你的。”

方知行说道:“你该吃饭的时候就踏踏实实去吃,只要好好做,我不会赶你走的。”

小丽家的情况他也知道,前几年老爹病死了,母亲虽然年纪不大,却总是生病。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在后世,十二岁的孩子还在上小学,偶尔做次家务就是勤快孩子了。

可是小丽却从七八岁开始就上山捡柴,下地干活。

方知行不止一次看到她背着比自己身子还大的一捆柴火,一步一挪的从后山下来。

纺线算是一种熟练工种,并没什么技术难度,方知行愿意给小丽一个养活自己和母亲的机会。

“谢谢方大哥!你放心,我肯定不会偷懒的。”

小丽擦了擦眼泪,马上就开始工作。

“三嫂子,你们别在这儿围着了,赶紧回去吧,过几天新纺车做好了,大家都能来。”

方知行发现围观的妇人还想说话,直接开始驱赶。

毕竟以后还要在方知行手底下找活儿干,妇人们看到方知行有些生气了,一个个都带着期待离开。

沈清秋负责白班,王寡妇负责夜班,沈清雪她们三个负责将纺织好的麻丝收集整理。

一切都在井然有序的进行着。

夜晚,方知行搬着梯子,挨个点燃柱子上的油灯。

庄子里到处都是黄麻和麻丝之类的易燃物,要是不小心出现火灾,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方知行就把油灯钉在柱子高处,以免别人不小心碰翻。

虽然每次添油、点灯灭灯都需要爬梯子,但是方知行愿意多麻烦一点也不愿意留下安全隐患。

临睡前还不忘交代守夜的兄弟:“大家一定要注意防火,有事第一时间敲响铜锣!”

打虎队成员纷纷点头,巡夜的时候谁不敢大意。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