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朝:开局弑亲夺位,暴君杀疯了 第190章:大封群臣

();

翌日,晨曦微露,一份染着晨露的南境军报被快马送入紫禁城。

紫宸殿内,陈星河指尖轻抚过军报上"南境已平"四个朱砂大字,眸光深沉。

他缓缓起身,玄色龙袍在晨光中流转着暗金纹路。

荒州一统,八国龙脉尽断。

按理说,汇聚八国气运的武朝,早该迎来晋升之机。

可当他闭目感应时,那浩瀚如海的气运之力却始终如古井无波,不见半分突破迹象。

"陛下,刘大人到了。"

殿外传来通传声。不多时,一袭青衫的刘伯温稳步而入,衣袂间还带着未散的星辉气息。

"微臣参见陛下。"

"爱卿免礼。"陈星河抬手虚扶,"此番召见,是为我武朝气运之事。"

他负手望向殿外初升的朝阳:"八国龙脉已斩,气运尽归武朝。按理说,早该..."

话未说完,刘伯温已然会意。

他轻抚长须,眼中星芒闪烁:"陛下所虑,可是气运凝而不发之象?"

刘伯温轻捋长须,眼中星辉流转:"陛下所虑,可是气运凝滞之象?"

见帝王颔首,他袖中星盘骤然展开,化作一幅璀璨星图:"自古王朝晋升,需合'一命二运三风水'之道。"

"一命者,乃天命所归。"星图上金芒大盛,化作九霄云图,"需祭天受命,得天道认可。"

"二运者,乃民心所向。"星图转而显现万民耕作之景,"八国初定,百姓犹疑。需以仁政化之,使万民归心,方能汇聚信仰之力。"

"三风水者..."星盘上龙形地脉蜿蜒游动,"龙脉虽聚,却需时日蕴养。待地气交融,自可奠定万载基业。"

刘伯温收起星盘,躬身道:"臣建议,当务之急乃是安抚八国遗民。待民心稳固,再行祭天大典,则皇朝之基可成。"

陈星河眸光微动,缓缓点头:"爱卿所言极是。刘瑾。"

"老奴在。"

"传旨八国,即日起废除旧制,所有田亩矿脉收归朝廷统一管辖。另选派干员组建巡抚司,三月之内,朕要看到八国百姓心悦诚服。"

"遵旨。"刘瑾躬身应命,却又迟疑道:"陛下,那些世家大族恐怕..."

陈星河淡漠开口:"若有抗旨不遵者,两厂一卫自会处置。"

……

新政诏令一出,犹如惊雷炸响八国大地。

"朝廷凭何要收我林家脉矿土地?!"北境林氏家主一掌拍碎案几,须发皆张。

南境赵氏祠堂内,族老们面如土色:"祖传千年的田亩矿脉,岂能说收就收?"

各地世家府邸中,类似的怒吼此起彼伏。

这些传承千年的豪门大族,原本对王朝存亡漠不关心,反正无论谁坐江山,都少不了他们的好处。

可如今武朝这一纸诏书,却直接动摇了他们赖以生存的根基。

那些世代经营的百万亩田地,祖辈传下的珍稀矿脉,都是家族命脉所在。

可武朝朝廷却要仅凭一纸诏令将其收走?

现如今,八国虽已归入武朝疆域,但各地盘踞的世家大族却如古树盘根,深植在这片土地之上。

这些传承千年的豪门,哪个不是坐拥百万良田?

那些在烈日下佝偻着腰的佃农,世代都是他们圈养的蝼蚁。

而真正让这些世家在王朝更迭中屹立不倒的,却是那些深埋地底的珍稀矿脉。

这些矿脉就像流淌在世家血脉里的灵血,是他们维持尊荣的根本。

而武朝此举,无异于要抽**们的血脉!

八国境内怨声载道。

然而,当愤怒的浪潮稍稍平息,理智重新占据上风时,这些传承千年的世家大族才惊觉一个残酷的事实。

在武朝这个庞然大物面前,他们连蝼蚁都不如。

北境林氏祠堂内,大长老看着族中年轻子弟愤懑的神情,长叹一声:"都收声吧...武朝随便派出一位破虚境强者,就能让我林家灰飞烟灭。"

南境赵氏的家主默默收起祖传的矿脉地契,对族人沉声道:"传令下去,即日起配合朝廷新政。记住...活着,才有希望。"

东境王家的族老们相视苦笑,最终在家族存亡面前低下了高傲的头颅。

他们明白,在这弱肉强食的世界,实力悬殊时,低头不是懦弱,而是为了延续香火的明智之举。

一时间,八国境内的反抗之声渐渐平息。

这些世家大族虽然心有不甘,却也不得不开始谋划新的出路。

毕竟,与家族基业相比,活着才有一切可能。

……

武朝帝都,天京城。

今日的朱雀大街格外肃穆,禁军列阵,旌旗猎猎。

南征大军凯旋而归,为首的两位统帅并肩而行。

左侧的吴起一身玄甲,法相八重的威压如山岳般沉稳。

而右侧的白起却是一袭素袍,腰间悬着一柄看似寻常的青铜剑。

但若有修为高深者细看,便能发现那剑鞘上缠绕着挥之不去的血色煞气。

那是屠戮数千万半妖留下的印记。

"好强的煞气,武安君的修为,又精进了..."礼部迎接的官员暗自心惊。

不错,经此南征,白起的修为已远超吴起,达到半步天人境,成为仅次于陈芝豹的武朝第二强者。

那些被押解入城的数十万半妖俘虏,个个修为低微,眼神呆滞。

这些都是特意留下,供武朝各大学院学子们历练用的活靶子。

城楼之上,陈星河负手而立,目光扫过凯旋之师。

白起似有所感,抬头望来。

君臣二人目光相接,一个杀意内敛,一个帝威如渊。

"传旨,百官上朝。"陈星河袖袍轻挥。

刘瑾立即躬身:"老奴这就去办。"

......

金銮殿内,晨光透过雕花窗棂,在白玉地面上投下斑驳光影。

陈星河高坐龙台。殿下文武百官分列两侧。

最前列赫然是吴起、白起、王翦、霍去病等征战功臣。

"诸卿南征北战,为朕一统荒州,功在千秋。"陈星河声音如黄钟大吕,在殿内回荡,"今日,当论功行赏。"

众将齐声应道:"臣等分内之事,不敢居功。"

声音整齐划一,震得殿梁微颤。

陈星河目光扫过殿下众将,抬手示意:"卿等无需谦逊,有功自应当赏,刘瑾,宣诏吧。"

刘瑾躬身应是,双手恭敬地展开明黄圣旨,尖细的嗓音在殿内回荡: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诸卿平定荒州,功在社稷,今特敕封——"

"武安君白起,晋四镇元帅,加封武安公,食邑三万户!"

"冠军侯霍去病,授征北都督,封定远君,食邑万户!"

"吴起将军,拜龙武大将军,封镇武侯,食邑三千户!"

"王翦将军,封武成侯,授镇东都督,食邑三千户!"

"吕布将军,晋飞将军,加封温侯,食邑千户!"

刘瑾尖细的嗓音在大殿中回荡,每念到一个名字,殿中便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

受封的武官们神色平静,这些历经两世的宿将,对功名加身的场景早已司空见惯。

白起、吴起、王翦作为三路大军的统帅,战功自然远超其他将领,获得的封赏也更为丰厚。

如今随着武朝疆域不断扩张,寻常爵位已不再稀有,即便是侯爵之位,只要立下赫赫战功便可获封。

唯有君爵、公爵这等高阶爵位,依然稀少珍贵。

这些自历史长河中召唤而来的绝世将才,本就是陈星河最忠诚的臂膀。

若能再立战功,便是封王之位,陈星河也绝不吝惜。

毕竟,武朝的目光岂会止步于此?待将来疆域再拓,版图再扩,今日这些看似尊贵的爵位,终有一日也会变得稀松平常。

待众将册封完毕,陈星河缓缓起身,声音沉稳道:

"诸将既已受封,朕自然不会忘了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

目光扫过殿下众将:"传朕旨意,三日后于校场设宴,犒赏三军。"

"臣等代将士们,谢陛下恩典!"众将齐声应道。

……

皇城,紫宸殿内,烛火摇曳。

兵部尚书杨廷越躬身立于御阶之下,声音低沉道:"陛下,臣恳请收回《天衍战诀》,勿使此功法继续流于军中。"

陈星河负手而立,目光沉凝:"可是有人违禁?"

"正是。"杨廷越额头渗出细汗,"已查处数十起倒卖案件。一些士卒为钱财所惑,竟敢铤而走险,将功法贩卖给商贾,乃至武道世家。"

他顿了顿,继续道:"虽已按律处决,但此风难止。眼下虽只小范围外泄,却已埋下祸根。"

"臣斗胆进言,当务之急是追回全部功法。单靠禁令,终究难敌人性贪婪。"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