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合院:收走贾家房秦淮茹抵债 第284章 下乡的消息

();

离开了军营好远,秦淮茹才忐忑的看着顾英华。

“英华,我……”秦淮茹心里不知道到底是什么结果。

顾英华得意说道:“没事了,以后安心过日子就行了。”

刘岚有点担心,摸摸肚子,李怡红问了,这让刘岚很是失落。

自己这都跟了顾英华一年了,还是怀不上啊。

可医生告诉她,只能慢慢调养,这让她很着急。

走到快天黑,顾英华看到一个很大的村子。

秦淮茹看看天色:“我们在这个村借宿吧。”

顾英华摇头,笑了笑:“你当这是秦家村那边啊?”

说着,他加速往前,车队很快从村子旁边驶过,继续往前走。

刘岚看看顾英华:“村里人还敢抢不成?”

顾英华笑笑,他们真敢!

这里远离城市,不是秦家村那样在四九城附近的村子,相对还算安全。

这种地方,发生什么都不奇怪。

果然,车队刚过去,村里就涌出不少人,可能是看热闹,但是如果顾英华他们人少,那就可能不是看热闹了。

除了这一次,路上还遇到了两波,不过陈卫红是跑车的老司机了,都提前躲过去了。

回到轧钢厂,没几天就要过年了。

“师父,今年过年,我们大院子凑一凑一起过年?”

陈卫红跑了过来。

顾英华突然笑了起来:集体过年啊!

这一次,自己可不是孤家寡人了。

他当即点头:“一起过年,你去喊一下各家当家的,来商量下。”

刘岚在门口喊了一声:“英华,王主任来了。”

顾英华有点纳闷,连忙走出来。

王红笑着走了进来。

顾英华连忙把她迎进去:“王姨,今天有事?”

王红笑着说道:“没事我还不能来转转辖区?”

顾英华笑了起来:“欢迎欢迎。”

“岚子去拿点苹果,倒杯茶,送到书房里。”

顾英华笑着带着王红去了书房。

看王红的脸色,他就知道王红今天有事。

而且,自己今天也有事情需要她帮忙。

听到顾英华让自己去书房,王红心里一动:他这是有事要说。

来到书房,顾英华和王红随口聊了几句过年的事情。

等到于莉把茶水和苹果送进来,刘岚过来关了门。

王红才说道:“前几天,我遇到轧钢厂的牛书记,说起住房的事情。”

“你现在都是副处级干部了,加上你的功劳,按理,分个独立的小洋楼也不是不够格。”

“你怎么打算?”

顾英华当即摇头:“住什么小洋楼,现在这就挺好了。”

“小洋楼,留给那些高级技术人才就是了。”

王红笑了起来:“你可就是高级技术人才!”

顾英华笑了起来。

两个人随便聊了几句,王红说道:“你们院子许富贵搬走了,这院子里联络员虽然是取消了,可实际上,各个院子还是得有个做这个事情的人。”

“毕竟反敌特的任务也是很重,隔壁街道办,上个月抓了好几个。”

“这对于维护治安还是有好处的。”

“你们院子你看有没有合适的,要不要调整?”

顾英华考虑一下,这个院子如今有自己在,这三个联络员说实在的可有可无。

不过既然是大家都有,顾英华也不拒绝。

“我看李春成就可以。”

“年龄大,有威信,做个一大爷没问题。”

“东跨那边,就陈大山吧。”

“西跨这边就不用了吧?”

王红笑笑:“那行,你让他们有空去街道办给我们见个面,我们讲讲。”

顾英华点点头。

“王姨,我正好有事找您。”

顾英华笑着说道。

王红笑了起来:“有话就说,跟我还客气什么?去年你帮忙安排徒弟去给你刘叔那边修车,可是帮了你刘叔的大忙。”

“不过,那几个人能不能留给你刘叔?”

“你刘叔说了,给股级待遇,分到几个单位去。”

顾英华笑笑:“那几个可不行,那几个是我亲传的大徒弟,还得继续带师弟们,培养更多人才呢。”

“过了年,我这边会出师一批徒弟,我去问问,安排几个过去。”

王红笑了起来:“那就好。”

顾英华看着王红,低声道:“附近有没有高级合作社改造不顺利的?”

“我明年想去农村积累点经验。”

王红看着顾英华,眼神里闪过一丝惊讶。

这孩子考虑的长久啊!

她低声道:“这个我不太熟悉,我回去让你刘叔帮你找个地方。”

“可这个时候还没完成改造的,可都顽固的很,而且,多数偏远。”

顾英华笑道拿出一张纸条:“越偏远越好,嗯,这几个地方,您帮我问问。”

王红收起纸条,点点头。

本来还想问问文明四合院……顾英华想想,算了吧。

今年,贾东旭被枪毙,贾家被劳改,易中海差点被挂了破鞋……

文明个蛋啊……顾英华还是要点脸的,自己要是强要,王红肯定也会给,但是自己都觉的恶心。

算了,明年再说吧。

两人聊了几句,王红显然还有事。

顾英华看看王红:“王姨,您这是……”

果然,王红绝不是为了院子里几个大爷的事情而来。

如果只是为了联络员,打声招呼就行了,何必亲自过来一趟。

王红低声道:“我们这边响应号召,打算组织一批知识青年下乡。”

“你们院子里有三个高中生,必要的时候,可能要麻烦你做一下思想工作。”

顾英华的眉头一下皱了起来。

**的,自己还真是把这个忽略了。

剧情里也有提及,就是贾棒梗。

不过现在,贾棒梗是没机会当知青了。

顾英华考虑一下,55年开始,就有知识青年下乡了,今年更是有了号召和组织。

按理说,院子里不少人都符合上山下乡的条件,可明确提到的只有贾棒梗一个。

院子里刘光福和阎解旷阎解睇这几个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他们初中高中的年龄,应该正在上山下乡的高潮阶段,却好像并没有被下乡。

只有贾棒梗,大概是导演为了剧情需要,把他送走了。

对他们,顾英华没有太在意,都该下乡的下乡去吧。

至于现在院子里的三个高中生?

那不就是阎解成和刘光齐,还有何雨水吗?

自己还打算让他们试试考大学呢,这要是被组织下乡了,那就……基本没指望了。

虽然下乡依然能学习,但是可就没有这里的学习环境,也没老师了,要考学就太难了。

不只是考大学没指望了,回城工作也不容易。

当然,这得看顾英华心情。

不过顾英华现在也了解这个时代的政策,他有点奇怪。

“下乡的,不是都主要是成绩不好的?待业无法安置的吗?”

“他们三个成绩不错,而且还正在读书,怎么会安排他们下乡?”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