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1985,从卖火锅开始成为世界首富 第六十八章:疑惑重重

();

这一创新举措立刻引起了轰动,县电视台还专门做了报道。

高端客户纷纷转向杨浩的有机蔬菜,即使价格贵一些,他们也愿意为品质买单。

赵志强显然没料到杨浩会出这一招。

他的低价策略虽然吸引了一部分普通消费者,但高端市场的流失让他损失惨重。

一周后的深夜,杨浩接到一个神秘电话:"杨老板,有兴趣谈谈合作吗?"

电话那头竟然是"新农合作社"的实际投资人——赵志强的姐夫的周老板。

周老板看中了杨浩的经营能力,想入股他的企业。

在谈判中,杨浩了解到,赵志强只是周老板的妹夫和一个小小的合伙人。

真正掌握话语权的是周老板。

经过几轮谈判,杨浩与周老板达成协议:周老板撤资"新农合作社",转而投资杨浩的"杨氏农业",但杨浩必须保持51%的控股权。

消息一出,赵志强气得当场砸了办公室。而失去了资金支持的"新农合作社"很快就倒闭了。

解决了这次危机,杨浩的生意更上一层楼。

他趁势扩大了温室大棚的规模,还引进了先进的水培技术。

与此同时,杨浩还做了一件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事——他收购了赵志强入股的服装厂改成了火锅加工厂。

开业当天,县领导亲自来剪彩。

李副县长拍着杨浩的肩膀说:"小杨啊,你可是我们县的骄傲!"

杨浩谦虚地笑笑:"这都是县长您指导有方。"

人群中,狗剩、阿四、阿强等人看着台上意气风发的杨浩,眼中满是敬佩。

他们知道,没有杨浩,他们可能还在山里挖野菜。

晚上,杨浩独自站在新工厂的楼顶,望着县城的万家灯火。

夜风吹过,杨浩握紧拳头。

他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更大的挑战还在等着他。

但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这一世,他一定要登上更高的巅峰!

火锅加工厂开业一周后,杨浩正在和杨之微研究新菜品,王晓梅敲门进来:"杨老板,外面有位自称从深圳来的客人想见您。"

"深圳?"杨浩和杨之微对视一眼,"请他进来。"

不一会儿,一位穿着时髦西装、戴着金丝眼镜的中年男子走了进来。

他微笑着递上名片:"杨老板您好,我是深圳华丰集团的副总经理,李明。"

杨浩接过名片,心中暗自警惕。

华丰集团是南方有名的食品业巨头,怎么会找到他这个县城小企业?

"李总远道而来,是有什么事嘛?"杨浩不动声色地问道。

李明推了推眼镜,开门见山:"杨总的"有机蔬菜 火锅加工"模式很有创意。我们集团想投资500万,占股40%,帮您把生意做到全国去。"

这个数字让杨浩心头一震。

500万在1985年绝对是天文数字,足以让他的生意规模翻几番。

但40%的股份意味着他将失去绝对控股权。

"感谢李总厚爱,不过这个占股比例..."

李明打断他:"杨总别急着拒绝。我们不仅带来资金,还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全国销售渠道。"他压低声音,"听说您最近遇到些麻烦?有华丰做靠山,那些暗地里的手段都不足为惧。"

杨浩眼睛微眯。

对方连他受到敌对的事都知道,显然做足了功课。

"这样吧,李总远道而来,不如先参观下我们的大棚,合作的事容我再考虑几天。"

送走李明后,杨浩立即召集村核心团队开会。

"浩哥,天上掉馅饼的事你不是告诉过我们不要信嘛,"狗剩第一个表态,"华丰这么大的集团,怎么会看上我们这么一个不起眼的生意?"

阿四却持不同意见:"我觉得可以合作。有了他们的渠道,我们的产品能卖到全国去。"

阿强挠挠头:"浩哥,我总觉得那个李总眼神怪怪的,不像好人。"

杨浩沉思良久,突然问道:"你们还记得那个赵志强的事嘛?我怀疑这两件事有关联。"

他立即拨通了周老板的电话。

作为省城商界人士,周老板对华丰集团应该有所了解。

"华丰?"电话那头周老板的声音突然紧张起来,"杨浩,千万别和他们合作!华丰表面做食品,背地里专门吞并小企业,手段极其下作!"

挂断电话,杨浩脸色凝重。

他让阿四去查华丰集团近年的并购案例,自己则带着狗剩去了县工商局。

三天后,调查结果让所有人倒吸一口凉气——华丰集团近年来收购的七家食品企业,有六家的创始人都因"意外"或"经济问题"失去了股份的控制权。

"这是条披着羊皮的狼啊!"狗剩拍案而起。

杨浩却露出意味深长的笑容:"既然他们主动送上门来,我们不如将计就计..."

杨浩主动联系李明,表示愿意考虑合作,但提出要先考察华丰集团在深圳的总部。

一周后,杨浩带着阿四坐车去了深圳。

华丰集团派了专人接待,安排他们住进豪华的旅社。

参观工厂时,杨浩特别注意了生产线上的几个关键环节。

他发现华丰的技术确实先进,但管理上存在严重漏洞——原料进货单与成品数量对不上。

当晚接待饭桌上,杨浩故意装出对合作很感兴趣的样子,频频向李明敬酒。

酒过三巡,李明开始口无遮拦:

“"杨老板啊,你们这些小买卖就是眼界太小了,胆子也小。做生意要狠,你不弄死别人。别人就要弄死你了,不听话的合伙人你就要断他后路,竞争对手就挖他技术。派人进去偷学技术。你们啊还是太年轻了.."

杨浩早就在来之前就跟刘县长要了一个食品局的人,他说的话被工作人员一字不落的用大哥大传给了深圳的食品局处长哪里。

第二天,杨浩借口大棚里有急事,提前结束了考察。

回到村后,杨浩立即联系了省报的一位记者朋友。

几天后,一篇题为《食品行业乱象调查》的报道见报,虽然没有点名华丰,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指的是谁。

报道一出,华丰集团的股价应声下跌。

更糟的是,有关部门开始调查他们的财务问题。

李明气急败坏地打来传呼机:"杨浩!你竟敢耍我们,我一定会让你付出代价的。"

杨浩冷笑:"李总,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你们那些见不得人的手段,总归会被人发现的,你好自为之吧。"

挂断传呼机后,杨浩立即加强了大棚和火锅加工厂的安保,并让狗剩他们最近提高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