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午,宋书意一直在办公室整理农闲工的需求数据,小李和小张也陆续传回消息:上河街道已经统计了三十多户低收入家庭,下河村村委会帮忙登记了二十多户农闲工的需求。宋书意把数据一一录入表格,发现大部分家庭每月需要十到十五斤蔬菜,其中一半以上有腌菜的需求。
快下班的时候,宋老二打来电话,说是季听已经对接了邻县三个村庄的菜农,能收三百斤白菜和两百斤萝卜,菜农同意把菜运到县城,明天上午就能装车。宋书意赶紧把消息汇报给吴主任和黄科长,吴主任高兴地说:“太好了!明天让车队派两辆卡车去接,你跟车去,注意把菜的数量和质量核对清楚。”
“好的主任!” 宋书意答应下来,心里满是期待 —— 要是能顺利把菜运回来,山城的蔬菜储备就能多一些,老百姓的冬天也能更安稳一些。
下班回家的路上,宋书意路过菜站,看见不少人还在排队,虽然队伍比之前短了些,但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焦虑。她想起明天就能从邻县运菜回来,心里暗暗想着,等储备菜分拨到各个门店,老百姓就能不用这么慌了。
回到家,周爱梅正在走廊里晾白菜,宋老二也在帮忙,把晾半干的白菜往蛇皮袋里装。看见宋书意回来,宋老二笑着说:“妹,季听那边都搞定了,明天上午去县城接菜,我跟你一起去。”
“好啊!” 宋书意放下包,也去帮忙,“明天车队派两辆卡车,咱们早点去,争取中午就能把菜运回来。”
周爱梅看着兄妹俩忙碌的样子,笑着说:“你们也别太累,明天路上注意安全。我把酸菜瓮都刷干净了,等菜运回来,咱们就腌酸菜,再给张婶和毛春天送点,她们家里也需要。”
宋书意心里一暖 —— 母亲嘴上不说,心里却惦记着街坊。她知道,周爱梅虽然怕街坊知道菜的来路,但也不忍心看着大家冬天缺菜。
晚饭时,一家人围坐在小桌旁,吃着玉米馍和白菜豆腐汤,聊着明天的计划。宋老二说:“明天去邻县,我跟季听商量好了,再看看能不能找其他村庄的菜农,要是还有窖藏菜,咱们再收点,多储备点总没错。”
周爱梅点头:“行,只要别欠人情,按实价给菜农,收多少都行。”
宋书意喝着热汤,看着家人的笑脸,心里满是踏实。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很忙,统计需求、对接菜农、分拨蔬菜,还有很多事要做,但只要一家人齐心协力,和同事们一起努力,一定能度过这个蔬菜紧张的冬天,让山城的老百姓都能吃上新鲜的蔬菜,安稳地过冬。
第二天一早,宋书意和宋老二就去了车队。李队长已经把两辆卡车准备好了,司机师傅也早早到了,正在检查车辆。季听也来了,穿着件蓝色工装,手里拿着菜农的**和收菜清单。
“宋同志,菜农们已经在县城等着了,咱们路上大概要走两个小时,十点前能到。” 季听把清单递给宋书意,“这是三个村庄的菜农姓名和能提供的蔬菜数量,白菜三百斤,萝卜两百斤,都是挑好的,没坏的。”
宋书意接过清单,核对了一遍:“太好了!季听同志,谢谢你帮忙对接,要是没有你,咱们也收不到这么多菜。”
季听笑着说:“应该的,菜农们也希望能把菜卖出去,不然放窖里也会坏。对了,我跟菜农说好了,白菜三分钱一斤,萝卜两分钱一斤,运费他们出到县城,咱们只需要把菜运回去就行。”
“价格很合理,不能让菜农吃亏。” 宋书意把钱准备好,“一会儿到了县城,咱们按清单把钱给菜农,再检查下蔬菜质量。”
车队准时出发,卡车在土路上颠簸着,宋书意坐在副驾驶座上,看着窗外的景象 —— 路边的地里光秃秃的,只有几棵光秃秃的白杨树,偶尔能看到几个菜农在地里收拾被冻坏的蔬菜,脸上满是心疼。她想起季听说的,清河县的菜农因为雹子伤了人,心里更觉得,能帮菜农把菜收了,不仅能补充山城的储备,也是在帮他们减少损失。
两个小时后,卡车到达邻县县城。菜农们已经在县城的空地上等着了,地上摆着十几个蛇皮袋,里面装满了白菜和萝卜。季听赶紧走过去,跟菜农们打招呼:“王大叔、李婶,辛苦你们了,这么早把菜运过来。”
一个穿着补丁棉袄的大叔笑着说:“不辛苦!能把菜卖出去,我们高兴还来不及呢!要是再放几天,就该坏了。”
宋书意和宋老二赶紧过去帮忙,把袋子搬到卡车上,一边搬一边检查蔬菜质量 —— 白菜绿油油的,没有坏叶;萝卜也很新鲜,没有糠心。宋老二拿起一颗白菜,笑着说:“这菜比咱们在菜站买的还好,腌酸菜肯定香!”
菜农们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都很高兴。王大叔说:“我们挑的都是最好的菜,给你们留的,知道你们是来帮我们的,不能让你们吃亏。”
宋书意把钱递给菜农们,一一核对数量和金额,多给了王大叔五毛钱:“王大叔,这五毛钱您拿着,买点糖给孩子吃,辛苦你们了。”
王大叔推辞着不要,宋书意硬塞到他手里:“您就拿着吧,这是我们的一点心意。开春要是缺种子,您跟季听说,我们帮您找。”
王大叔感动得眼圈都红了,连连说:“谢谢你们!谢谢你们!明年我们多种点,再给你们送过去!”
装完菜,已经快中午了。宋书意和宋老二跟菜农们告别,卡车往山城方向开。路上,季听说:“我跟其他村庄的菜农也联系了,他们说还有些窖藏的萝卜和红薯,要是需要,咱们下周还能来收。”
“太好了!” 宋书意高兴地说,“下周咱们再过来,多收点红薯,红薯能熬粥,还能晒红薯干,冬天也能当菜吃。”
宋老二也点头:“红薯好!我妈最会熬红薯粥,甜得很,街坊们肯定喜欢。”
卡车回到山城时,已经是下午一点多。黄科长和王姐已经在粮站等着了,还有几个同事也来帮忙卸菜。大家齐心协力,把白菜和萝卜卸到粮站的仓库里,分门别类放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