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宁儿再次见到周旦,显然有些歉意。
她也没想到只是吵了一架,就让这个当朝太傅气到跌境。
上次来的时候头上的头发还只是夹杂着些许银丝,可现在不过才过去了几个月,这位太傅竟已是满头白霜了。
陆宁儿心里过意不去,正要主动起身向周旦赔礼。
谁曾想周旦的速度却比她更快,先一步来到陆宁儿面前,深深作揖道:
“老朽有眼无珠,昏聩无知,此前竟质疑大先生的才学,这半年来老朽日不能食,夜不能寐,羞愧难当。”
“今日特来向大先生请罪,恳请大先生宽谅。”
这一下倒是给陆宁儿弄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她下意识转头望向师兄陈渊,陈渊也有些意外。
周旦他是认识的,三公之一,位高权重,竟然对陆宁儿如此低声下气。
在他的浩然之意感受下,并未察觉周旦有什么心口不一的味道,于是便向陆宁儿点了点头道:
“宁儿,周公乃是老前辈...”
言尽于此,陈渊没有多说。
陆宁儿会意,连忙上前扶起周旦,歉意道:
“这件事我也不对,不该对周公那般严词激烈的辱骂,周公能不介意小女子的无礼就好,千万别说什么让我宽谅的话。”
周旦由衷欣喜,直起身,刚要说话,却仿佛又想到了什么。
随后竟半蹲着让自己与陆宁儿等高,目光诚恳道:
“若先生不弃,周某愿在先生坐下当一名学生,倾听姑娘教诲。”
陆宁儿先是看还记得那天自己说不喜欢仰着头跟人说话的事而蹲下,心中已然有些触动。
此时又听他竟然要做自己学生,更是吓了一跳。
连忙摆手道:
“不不不,周公折煞我了,若是周公愿意,可常来交流即可,谈不上先生学生的事...”
周旦笑着点了点头,也不强求。
“既然如此,那老朽便谢过大先生了。”
见此一幕,随同一起来的程灏等诸多大臣不由得纷纷侧目。
今天周旦说要一起来的时候他们还担心不已,没想到这位曾经说一不二的太傅,今天竟然是来请罪的。
对于周旦这种能够坦然认错并且诚心悔改的举动,诸位大臣内心也是敬佩不已。
这样的人,才不愧为北齐文官领袖。
公孙玥几人见此也是颇为惊叹,当朝太傅何其尊贵?竟然对陆宁儿如此敬重?
简直是匪夷所思。
宗学的修订进度喜人,一本本典籍被整理出来,抄送到天子面前。
天子与诸位大臣审阅之后便下令开始印刷。
有了申启带来的活字印刷术,书本刊印的速度大增,而成本也大减。
活字印刷术的功效开始展现出来。
其实申启在申州城早已开办了一家印刷坊,如今申洲城内书籍早已不再是权贵世家独有的财富。
寻常百姓只要花一点小钱,也能买得起书籍。
只是因为路途遥远,传播不便,所以才没有传到京都来。
得知了活字印刷术的功用之后,天子当即便下令,要让这项技术传递到北齐七十二府各地。
为此,另一项工程也开始提上日程,那就是纵横整个北齐天下的官道网。
在这个世界修建官道网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耗财耗力是其次,关键是山野之外有太多的山精鬼怪,若无修为在身的路人行走在野外,安全得不到保障。
为此众人商议,专门设立一项神职,名为官道护法神。
册封一些生前德高望重之辈为官道护法神的神位,守护官道上的行人安危。
并传令雁回山的驱鬼天师,辅佐这项工程的修建。
只是北齐疆域万里,想要将所有的官道全部覆盖,一两位神明册封根本不够用。
所以这也注定是一个漫长且艰巨的任务。
但只要开始去做,一代一代人不断的努力,这件事迟早有完成的那一天。
除了官道之外,水路同样需要开发。
江神河伯的作用也就因此体现了出来。
或许一开始陆宁儿他们都没想到,因为修订宗学,最终牵一发而动全身,竟引得整个北齐掀开了一篇崭新的篇章。
天子也常常庆幸,当初幸好被国舅李天策骂醒,他摒弃了猜疑之心,坚定的选择了陆承安的文道。
这才有了北齐国运隐隐勃发的趋势。
这些千秋万代的功业若真的在他的手里完成,毫无疑问,他将来必定会成为北齐史上仅次于开国先祖的一代圣君。
宗学的修订时间跨度拉的很长。
从兴隆五年的三月阳春,一直延续到兴隆六年的五月仲夏。
前后足足跨越了一年两个月的时间。
经过这么长一段时间的整理和修订,最终终于整理出一整套供天下学子进学的宗学。
以儒家之‘仁’作为根本,塑立读书人做人做事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崇尚孝悌、忠勇,明经治学,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己心,以自强不息为自律,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目标。
格物致知,修良善之心,从心而动,知行合一。
在儒家之学的基础上,设立分科,摘取道家部分经义,提升思维高度。
取法家核心言论,定天下规矩,不管是寻常百姓还是山门修行者,一视同仁。
以墨家兼爱为旁门,融入儒学核心之‘仁’,兼爱天下却依然保存有亲疏之别。
更有数术、骑射、琴棋书画等等分科,暂且不表。
不仅如此,陆宁儿几人还根据曾经陆承安讲过的一些制度,在北齐自举制的基础上延展出科举制。
所谓科举,分为明经科、策论科、道法科、武科等等...
从最底层的县学开始,设童生试,童生试分为两个阶段,分别为县试和乡试。(因为是不同世界,所以与现实中科举制度会有所不同,大家不要较真。)
童生考过了乡试之后,便能取得秀才功名。
随后各府再设立府试,为三年一次,只有取得秀才功名的读书人才有资格参加府试。
通过府试科考便有举人功名。
获得举人功名者已经算是北齐读书人中的翘楚,能享有一系列比如免除徭役,减免赋税等等福利。
府试的次年,天下举子齐聚京都,于扶龙学宫参加会试大考,由天子亲自主持评卷。
通过者便为进士。
一甲头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其余者有天子门生之身份,从此平步青云,一跃龙门为人中龙凤。
而扶龙学宫在这其中的作用尤为重大,因为扶龙学宫必须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人才,前往天下各地传播宗学。
陆宁儿不喜大先生这个称谓,便奏请天子,希望将大先生之称改为大祭酒。
意为礼乐祭祀的主持者。
天子应允,从此之后,扶龙学宫再无大先生,只有大祭酒。
而陆宁儿便是北齐,乃至整个天下第一位大祭酒。
如此改天换地的举动完成,作为天道文脉,又岂会没有表示?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