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零九章 宝宝的心跳
“安姨熬了很久。”靳卫砚举着勺子,语气平静,“医生说你需要补充能量。”
温以南看着他坚持的手,最终还是微微低头,就着他的手,喝下了那勺温度刚好的粥。
一勺,又一勺。
病房里很安静,只有勺碗轻碰的声音。
阳光透过窗户洒进来,落在两人身上。
靳卫砚看着温以南低垂的眼睫,心口那处被冻僵的地方,仿佛也被这晨光暖热了一点。
前路依旧荆棘密布,但此刻,他只想守护好眼前这一方安宁。
孩子还在她腹中安稳地生长。
“还要吗?”靳卫砚看着空了的粥碗问,声音很平。
“不用。”温以南摇头,目光落在窗外,“下午有项目例会,帮我通知田特助把资料送过来。”
“医生说你需要休息。”靳卫砚皱眉,收起碗。
“视频会议,躺着听。”
靳卫砚没再坚持,拿出手机给沈峰发消息。
不一会儿,田特助捧着一沓文件匆匆赶来。
推开门,看到靳卫砚坐在床边椅子上,温以南靠坐床头,气氛沉默却不紧绷,田特助松了口气:“温总,资料都在这了。”
“好。一会儿接入会议。”温以南翻开文件。
田特助架好平板,调试设备。
靳卫砚起身:“我去外面。”
“坐着吧,靳总。”温以南头也没抬,“股东们看到你,开会效率高点。”
她语气听不出情绪。
靳卫砚脚步一顿,又坐了回去,拿起桌上的一本杂志。
田特助眼观鼻鼻观心。
会议开始,温以南冷静地主持会议,偶尔发问。
项目汇报中,某个细节负责人解释不清,支支吾吾。
“这个问题上周就提过,优化方案呢?”温以南声音不高,但威压透过屏幕。
负责人:“呃……这个……还在讨论……”
“效率,两天内我要看到结果。”温以南直接定死线,“没有就换人。”
靳卫砚放下杂志,看似随意地扫了屏幕一眼。
负责人瞬间紧张:“是!温总,两天内一定提交!”
田特助低头偷笑。
会议后半程异常顺利,没人敢敷衍。
会后,田特助收设备。
温以南按了按额角。
“逞强。”靳卫砚递过一杯温水。
“用你管?”温以南接过水,喝了一口,没反驳他之前的评价。
安姨进来送点心:“刚烤的,软乎的,好消化!”
靳卫砚顺手拿起一块小蛋糕递过去。
温以南看了他几秒,接过来咬了一口。
安姨眼睛都笑弯了。
几天后,温以南出院回南湾。
安姨围着两人忙前忙后:“靳先生,您也歇歇!伤才刚好!”
“没事。”靳卫砚接过沈峰手里的包放好。
温以南坐下,安姨立刻端上药膳汤:“温小姐,快趁热喝,补气血的!”
温以南闻着浓郁的药味,眉头微蹙。
“安姨的独家配方,效果不错。”靳卫砚在一旁坐下,自己面前也放了一碗。
“苦。”温以南推了推碗。
“喝完吃块蜜饯?”安姨哄着。
“良药苦口。”靳卫砚端起他那碗,先喝了一大口,面不改色,“习惯了就好。”
他拿起一颗蜜饯放到她碗边。
温以南看了看碗,又看了看他,最终端起来皱着眉喝光。
安姨立刻把蜜饯塞她手里。
“明天开始,我跟你一起复建。”靳卫砚看着她喝完才开口,“医生开了适合孕妇的轻度拉伸,我帮你。”
温以南含 住蜜饯,酸甜味冲淡苦感:“你会?”
“看了视频。”靳卫砚语气自然,“在旁边搭把手。”
温以南没立刻答应,但也没拒绝。
第二天上午,阳光房被清理出一块地方。
“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慢慢吸气……”手机里的声音很温和。
温以南穿着宽松的瑜伽服,笨拙地跟着动作,腰腹的隆起让她动作有些变形。
靳卫砚站在她斜后方:“肩膀放松,不是这里。”他声音很近,温热的手指极快地在她肩膀侧轻点了一下,一触即分。
温以南动作一僵:“别碰我。”
“只是纠正姿势。”靳卫砚收回手,声音毫无波澜,走到另一边示范,“手臂抬平,像这样。”他的动作标准流畅。
温以南学着他的样子抬起手臂,腹部的牵扯感让她吸气慢了半拍。
“深呼吸,缓一点。”靳卫砚适时提醒,“不着急。”
阳光房里很安静,只有视频温和的指引声和两人轻微的呼吸声。
虽然指导只限于寥寥数语,但每一次提醒都恰到好处。
安姨偷偷在门口探头,笑得像偷腥的猫。
复建结束,温以南额角有些薄汗。
“感觉如何?”靳卫砚递过毛巾和水。
“还行。”温以南接过水杯。
“下午三点约了产科医生例行检查。”靳卫砚看手机日历,“沈峰开车。”
温以南擦汗的手一顿:“我自己去就行。”
“顺路,正好处理点公司邮件。”靳卫砚收起手机,理由无懈可击。
下午医院产科。
温以南躺在床上,听着胎心仪里有力规律的咚咚声。
靳卫砚站在不远不近的位置,目光落在屏幕上显示的胎心数字上。
“一切正常。”医生微笑道,“宝宝很活跃。靳先生要不要听听?”
靳卫砚身体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瞬,看向温以南。
温以南看着天花板:“随他。”
靳卫砚这才走到床边,医生将另一个听筒递给他。
他把听筒轻轻放在温以南的腹部,专注地听着。
听筒里传来比屏幕上更加清晰的的心跳声,一下一下撞击着他的耳膜。
他保持这个姿势很久,直到温以南示意医生可以了,他才有些僵硬地站直,把听筒还给医生,喉结滚动了一下。
回去车上,两人都没说话。
沈峰通过后视镜看到靳总靠在椅背上,闭着眼,但嘴角似乎绷得没那么紧了。
文创园项目稳步推进,温以南团队提交了一份关于引入小众艺术工坊的提案。
股东会上,反对声再起。
“这些小作坊规模太小,根本撑不起场面!我们园区要的是国际品牌!”一个声音嚷嚷。
温以南在视频里冷静反驳:“文化多样性是我们的核心卖点,前期扶持潜力小的本土原创,培育集群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