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种事情邓青宁一般不会干预。
“你想好了就行。如果电影学院是你的第一选择,领了他这份情也无所谓,以后还会有打交道的机会。
如果你有别的想法,那就去考一考。”他们两个有什么事情向来都是商量着来,多数都以对方的意见为主,不会轻易去干涉对方,为对方做决定。
有了这么个事儿之后,等到礼拜一中午放学去食堂吃饭的时候邓青宁去跟同事打听公房租赁的事情。
“这个有可能有,就是手续挺麻烦的,你要有想法这会儿就可以写报告去申请了。
我们户口在这边,工作关系什么的都在这边,条件是达标的,如果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你也最好是说清楚,这样的话会更容易一点。
不然的话会等老长时间。
因为我们这边的教职工都缺住的地方,好多夫妻俩都是分开住的。”她以为邓青宁来的时候应该会选择房子的,毕竟人家是从那边过来的,有那个能力,有那个资历,真的属于专业技术型人才,这样的人到这边来教学,学校是会给予最大的优待的。
没想到她一来会住进宿舍。
这会再申请,谁也不好说。
“主要是我也结婚几年了,今年打算要孩子,有孩子了家里面人肯定要来照顾月子,宿舍里肯定是不行的。”
这话说的赵淑娟意外的不行了:“你今年打算要孩子了?”老天爷!这刚来就要生孩子?
要知道这姑娘是从文工团那边过来的技术型人才,教的是专业基础,那个还挺重要的。
“对呀,我都27了,该考虑了,这两年总有那样的事情拖着,不管什么困难都得克服一下。
生孩子跟结婚一样,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到了年龄总归是要完成的。”
她也没想过说怀上了就在家里休息。
最多要生的时候然后坐月子那一个月。
“那这件事情我具体该去找谁申请呢?”
“你可以去房管部找一下向主任,把申请书交给她,要怎么写申请我也只能记得个大概,具体的你还是要问一下她,问详细一点。
如果有困难的话,会优先考虑的。”
邓青宁大概明白一点。
如果要去申请的话,就得把自己怀孕的这个事情写上去,主要是用来坐月子用的。
现在她才深深的体会到为什么胡辛铭去了那边不久之后分到了房子那么多人有意见遭到那么多人的妒恨。
这个住房真的是紧张到让人窒息。
等到周末的时候她又去做了个检查,这一次确定是真的有了。
除了因为住房带来的焦虑,肚子里有了一个小生命她还是很开心的。
她打算给家里写一封信,说一下这个事。
邓为先接到她信的时候已经12月中旬。
上一次来信说她不打算继续在文工团待下去,想去学校,然后就没有然后,这么长时间了,估计有结果了。
邓为先琢磨着这回写信来应该说的就是这个事情。
结果打开一看,除了这个事情还有更大的事。
向薇刚刚从单位回来,那口气还没缓过来呢邓为先就回来了。
进门就递过来了一封信:“青宁的信,你看看,。
“是舞蹈学院教书那事弄妥当了吗?这不挺好吗?在学校里教书怎么也比在团里轻松一点。嘶,小胡今年也打算要考啊?”
“嗯,说是一直都在学习,原本是要托人走关系争取个名额直接进的,但是现在有能考的机会,就想着干脆自己凭本事考进去算了。”
“考大学哪有那么容易考的。”
“两个人都是挺好学的人,既然这么说了他应该问题不大。”
话音刚落就听见向薇那惊讶的声音:“青宁怀上了呀!”
“嗯,不就是这个事儿吗?说是一确定就给家里写信,你看看那个日期。
说起来结婚这么些年了,一直没见动静,这会有了也是一件好事。
但偏偏卡在这个时候,让人想着都头大。”
虽然没在跟前,但是那边是个什么情况邓为先多少还是知道一点的。
一个要工作,一个要去念书,这会儿生孩子,是一种考验啊!
“我今年的假还没休呢,算着时间看看吧,到跟前了我去一趟,在那里照顾她一段时间。别的不说,坐月子是个大事。”
邓为先叹了口气:“就只能麻烦你走一趟了。到时候看看能请多久的假,去一趟。
决定了的话就不能再变了,然后过两天我给她回一封信,他们那边也好做别的打算。
亲家那边到底是怎么打算的,也得好好沟通一下。
都离得这么远,按道理来说借着这个机会见一面最好,但是考虑到实际情况,错开过去最好,至少能给搭把手,能帮一天的是一天。
现在最大的问题还是住房问题。
小胡一到学校一去就得住宿舍,她现在也是住在宿舍里的,说是已经打算申请公房了,能不能申请下来还是个问题。”
这些孩子,一个个都让人操心的很。
邓国超在部队也不省心,邓国强跑去了乡下 去整的鸡飞狗跳的,
最小的这个回了内地去上高中,现在允许考了,也不知道能不能考上。
邓为先在那里幻想,要是能再考个大学生就好了。
最好是能考到首都去,姐妹俩在那边也好有个照应。
岛上的回信还在路上,胡辛铭顶着寒风进了考场。
为了这两天的考试,无数人不休不眠的已经准备了好多个日日夜夜。
最后一天从考场里出来的时候,有的人出来蹲在考场门口就开始嚎啕大哭。
这不用想就知道,不尽人意啊!
谁能想到这么多年过去了突然又能考了呢?
早先在学校里学的那些东西早都随风走了,脑子里能有一些印象的那都是幸运的。
都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但是有准备的人真的少,所以机会也是少之又少啊。
胡辛铭从考场出来了。
三黑子也从考场出来了。
生产队一起过来考试的知青在后面喊他:“高光伟,高光伟!”
三黑子一个急刹车停了下来,挎着口袋回头看了一眼:“干啥呀?喊的火急火燎的。”
“你跑那么快干啥?”
“这都考完了不跑快点,你看看这个天,得赶紧回招待所啊!
还得先去跟胜利叔说一下,今天回不去,明天还要估分填报志愿。”寒风嗖嗖的刮,耳朵都快冻掉了。
“你考的怎么样啊?”别看人家是农村的,但是学习好啊!
城里面来的这些人就没有不佩服的。
人家小学跳级,高中没有上完人家就赶来参加高考。
“反正我都填满了,好不好的也都那样了。”
“那你打算填哪里的学校啊?”
“当然是首都那边啊,我要去首都!”说起来很明确,但又不是那么明确。
他很小的时候,庸庸碌碌,**不通的时候遇到了那么几个那么厉害的人,从此那些人在他心里就扎了根。
跟着学习了一段时间的基本功,这么多年就算是上学,无论刮风还是下雨,他都没有间断过练习。
他想像胡老师那样,也想像邓阿姨那样,但是家里人说唱跳不是正道,他有这个学习的能力还是要好好的去考个好学校。
比如说师范什么的就挺好,以后当个老师或者当个医生,那都是铁饭碗,稳得很,也是光宗耀祖的大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