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工团那个小可怜超厉害 第三百零五章 梁渠大队来信

();

时间过起来还是挺快的,毕竟寻常人大多数的日子就是那样按部就班的过,没有那么多的惊心动魄,大起大落。

72年的邓青宁除了比71年又长了1岁,日子大差不差,没有多少变化。

上学,放假就回团里听从安排,有时间就家属院,两个人一起早早的去食品站碰运气,然后一起在厨房腻腻歪歪的做饭。

总归就是这些事情。

学校一直在变化,毕竟建修一直没停止。

邓青宁他们这些学生就如同先遣队一样,垦荒种地,参加建修。

汗水就是他们的军功章,悄无声息的挥洒在了脚下的泥土里。

高红樱那个脚腕到底还是不行,又一次崴了之后她不得不妥协,转去了晚他们半年的那一届**学生,跟她们一起学乐理,学乐器。

12345怎么也比俄文要好认好理解的多。

她本身就是跳舞的,对于节奏,的把控一直都很好。

一条路走不通,总要再选一条路走。

她现在也不去想是留在首都还是去哪里了,只要能学到东西,顺顺利利的通过考核毕业,然后能分配到一份工作就很知足了。

73年,五七大学正式落成,原来的什么舞蹈系,音乐系都取消,暂时分成了音乐学院和电影学院。

中央五七艺术学校与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合并为中央五七艺术大学音乐学院。

声乐专业包括小学三年级入学的八年制中专、四年制大学普通班、干部进修班、为中央乐团代培的合唱班、与中国歌剧团合办的歌剧班。

?

电影学校暂时只设摄影系、照明系、美术系和录音系。

邓青宁却在七月的时候,在这个学校还是个草台班子的时候,完成了两年半的进修,拿到了毕业证,回到了文工团。

这期间要说完全没有发生过任何事情也不算。

其中边宁离婚这件事情算得上是一桩。

知道的人并不多,邓青宁是其中一个。

边宁对于她早早结婚这件事情其实很不满,但并没有过多的外露。

只是离婚之后跟邓青宁交谈中言语间为自己不值,为邓青宁不值,诸多的惋惜。

“婚姻真的会磨灭一个人所有的灵性。在那个舞台上,扎实的基本功是一方面,天赋是一方面,灵性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她不是说团里的女演员不能结婚,不可以结婚,但至少不要太早。

尤其是邓青宁,她在对方身上倾注了莫大的心血,寄予厚望。

但是对方主意太正。

她离了婚,孩子跟着男方,如今孑然一身,连住都直接搬到了文工团的宿舍。

对于婚姻这个事情,她目前有一种厌恶的感觉。

但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她还是知道的。

邓青宁已经结婚了,她离了总不能让人家也离了。

只是言语间很委婉的提醒她尽量晚一点要孩子。

毕竟从怀上之后,一些训练就不能再做了。

生养孩子对于身体的创伤是后天想修复都难以修复的了的。

不宜太迟,但是也尽量不要太早。

这个邓青宁真的不好明确的回复她。

她今年23,年龄虽然是不大,但是学业已经结束了,现在回到团里就根据安排该训练的训练该工作的工作。

如果真的要是有了的话,她会要的。

不可能让胡辛铭一直吃药。

是药三分毒,时间长了会出问题的而且,她也想要个孩子,如果可以,她甚至想生两个。

想着在岛上的时候,邓国超他们在家吵吵闹闹的她就觉得那会儿的日子过的实在是踏实又舒心。

没有孩子的家是不完整的。

是没有生机的。

她问边宁:“老师后悔之前结婚,但是后悔要那个孩子吗?”她没见过边宁的孩子,但是边宁偶尔提起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她自己可能都不知道的柔和。

没想到她这么问,边宁愣了一下,苦笑着摇了摇头:“生她还是不后悔的。”

虽然是个女儿,但那是她和一家人的心肝宝贝。

她知道自己的性格,孩子跟着她绝对没法跟放在大院比,放在那边更好,所以主动放手的。

离婚也没有大吵大闹。

他觉得她变了,她也觉得他变了。

一开始的时候也彼此相互欣赏,最后欣赏的地方全部都变成了看不惯的地方。

人跟人之间从情投意合到两看相厌真的不需要太长的时间。

相互达不到彼此的预期,也发生过争吵,但到最后都吵不起来了。

对方不想失了男人的风度,边宁也不想变成一个歇斯底里的泼妇。

虽然说离婚这种事情在老一辈眼里看起来挺匪夷所思的。

但是现在新社会又不是旧社会,婚姻自由,过不下去了谁也不要耽误谁,分开才是最好的选择。

大家都是体面人,任何事情都该体体面面。

反之,那才是正儿八经的闹笑话。

邓青宁笑了起来:“所以,结婚我不后悔,如果真有了,生了孩子我也不会后悔。

在生她之前我就做好了准备,去迎接有了孩子之后的各种困难。”再困难又能困难到哪去呢?

总不至于连日子都过不下去。

或许她让老师失望了,不再看重她,她不再是歌舞团的台柱子,甚至有可能因为受到一些影响转到幕后从事其他工作。

那又能怎么样呢?

花无百日红。

今天站在最前面的能是她邓青宁,明天就会是别人。

这跟结婚生孩子其实没有太大关系。

至少邓青宁是这样认为的。

她喜欢表演,喜欢唱歌跳舞,喜欢演出。

只是因为这是上辈子她唯一的出路,这条路让她在那辈子短暂的时光里曾经认认真真像个人一样的活了一段时间。

这辈子当她在岛上安定下来的时候,这就不是她唯一的选择。

之所以选择 不过是为了弥补上一世最后的不甘,和未走完的遗憾。

但既然选择了,她就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没有最好,只是尽力的做到更好。

但她这已经是二世为人了,她想要的不仅仅是这些。

她有家人, 有爱人,以后还会有孩子。

她有上辈子做梦都想,却没有能等到的家。

若是不能兼顾,总是要做一些取舍。

她知道做人不能既要又要,那也想那也想。

所以她对这个事很坚定且很平和。

文工团这么大,仅仅一个歌舞团里就有那么多的人,人才辈出。

她不过是恰好有了那么点运气而已。

不是说有很多比她更努力,比她更有天赋的人。

只能说努力的人不止她一个,有天赋的人也不止她一个。

只靠着青春吃饭,青春易逝,又能指望几年?

大好年华里,她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了。

谈了这么一回之后,

边宁再不提这个事儿了。

她知道邓青宁是个目标很明确的人,一旦决定了要做什么事情,别人很难轻易的更改。

就像邓青宁自己说的那句话一样,每个人要走的路都不一样。

就算是走同一条路,感受也不一样,追求也不一样。

不能因为自己觉得这条路上有石头,绊脚,就觉得别人走起来也不舒坦。

但是她已经在刚入团的新人里面暗自寻找可以代替邓青宁的人了。

邓青宁目前在歌舞团说跟关月婷分庭抗礼。

甚至因为年龄的原因,再加上学历的原因,还有隐隐的压对方一头的架势。

可惜的是,关月婷到底年龄大了一点,一点一点的接近三十,她自己也着急了。

在考虑着要结婚的事了。

这两个都不怎么靠谱。

边宁真的发愁。

但这个东西真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只能说未雨绸缪,然后再走一步看一步。

边宁是副团,并且担任了艺术总指导的工作。

邓青宁在排练之余,协助她部分工作。

七三年秋,负责团里的演员一些基础的训练。

自行车的铃声叮叮当当的在胡同里响起来。

邮递员穿过大街小巷,自行车在家属院门口停了下来

随后把车子后面的信件和包裹放在了家属院的门卫室。

胡辛铭回来的时候就被看大门的老大爷喊住了:“小胡,这有一封信。”

胡辛铭伸手捏住刹车,从自行车上下来,牵着车子到了窗口。

在登记的本子上签了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