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结局
“冥顽不灵!”
宁彦章怒喝一声,挺枪刺向苏瑾。
苏瑾慌忙格挡,却哪里是宁彦章的对手,只一招就被挑飞了长剑,枪尖抵在了咽喉上。
“住手!”
苏振见状,拔出腰间的**就朝李奏凯扑来,“我杀了你这个逆贼!”
“父王!”
苏璃月惊呼着想去拦,却被李奏凯拉住。
李奏凯看着扑来的苏振,眼神终于冷了下来!
他可以退,但不能拿自己和身边人的命去赌。
他侧身避开苏振的**,同时一拳砸在他的胸口。
苏振“哇”地吐出一口血,倒在地上。
“父王!”
苏瑾嘶吼着要冲过来,宁彦章眼神一厉,长枪猛地刺入他的心脏。
苏瑾闷哼一声,倒在地上,没了气息。
苏振看着儿子的尸体,又看着围上来的众人,突然疯了似的大笑:“报应……都是报应……我大胤王朝,终究还是毁在了外人手里……”他咳着血,慢慢没了呼吸。
大殿内一片死寂,只有苏璃月压抑的哭声。
李奏凯走到她身边,轻轻抱住她:“对不起……”
“不怪你。”苏璃月埋在他怀里,泪水浸湿了他的衣襟,“是他们……是他们自己走火入魔了。”
宁彦章走上前,单膝跪地:“末将宁彦章,参见皇上!”
慕容彪、宁文轩、卫峥,还有京郊兵、旧部们,纷纷跪倒在地,齐声喊道:“参见皇上!”
李奏凯看着眼前的众人,又看了看龙椅,心里百感交集。
他从一个牛头村的村夫,到阴差阳错娶了前朝公主,再到如今被逼着站在权力的顶峰,这一路,像一场梦。
他深吸一口气,扶起宁彦章:“起来吧!这皇帝,我当。但我要的,不是什么王朝正统,是让百姓安居乐业,是让这京城,再也没有战乱。”
这话让在场所有人动容,这也是他们叛变想要看见的未来。
阳光透过大殿的窗户照进来,落在李奏凯身上,仿佛给他镀上了一层金光。
凌霜走到他身边,苏璃月也擦干眼泪,握紧了他的手。
一场始于阴谋的争斗,终于在血与火中落幕。
而李奏凯的故事,才刚刚开始,他这个乱世皇帝,要走的路,还很长。
……
李奏凯登基那天,京城的阳光格外明媚。
他没有穿繁复的龙袍,只着一身素色锦袍,站在皇宫大殿前,面对满朝文武和百姓,说的第一句话便是:“朕不要‘万岁’,朕只要这天下百姓能吃饱饭、穿暖衣,安稳过日子。”
话音落下,欢呼声震彻云霄。
登基后的第一件事,李奏凯便下了三道圣旨。
第一道,赦免天牢中所有因完颜兄弟争斗而被牵连的无辜之人,恢复他们的家产和官职;
第二道,减免京城及周边三州半年的赋税,让历经战乱的百姓喘口气;第三道,任命宁彦章为兵部尚书,掌管全国兵权,卫峥为禁军统领,负责皇宫和京城的安全,林仲谋为吏部尚书,主持官员选拔。
他信得过这些共过生死的人,也知道只有用对人,才能稳住这刚平定的天下。
苏璃月作为前朝公主,被册封为皇后,居于中宫。
她从小受宫廷教育,精通政事,成了李奏凯最好的帮手。
每日早朝后,两人都会在御书房里一起看奏折,苏璃月总能从纷繁的文字里找出关键,提醒李奏凯哪些地方需要注意,哪些政策可能对百姓不利。
“夫君,你看这道奏折,江南水灾,地方官请求拨款赈灾。”
苏璃月将奏折递给他,“但国库刚经历战乱,银子不多,若是全拨给江南,北方的军饷就不够了。”
李奏凯接过奏折,眉头微皱,随即笑了:“这有何难?朕记得完颜洪的私库还藏着不少黄金,还有那些依附完颜兄弟的**,家里的银子堆成山——派人去查,抄了他们的家,既够赈灾,又能给百姓一个交代。”
苏璃月眼睛一亮:“这个主意好!既不用动国库,又能惩治**,一举两得。”
两人相视一笑,默契十足。
凌霜则被册封为贵妃,她性子爽朗,不喜宫廷的束缚,李奏凯便特许她不用每日待在后宫,可随时出宫。
凌霜也没闲着,凭借自己在江湖上的人脉,帮李奏凯整顿了京城的治安。
那些趁战乱作恶的地痞流氓、小偷小摸,被她带着江湖朋友抓的抓、罚的罚,不出一个月,京城的治安就好了大半。
这天,凌霜一身劲装,带着几个江湖朋友回宫,刚进宫门就嚷嚷,充满江湖气:
“凯哥!我跟你说,今天我在西市抓了个偷小孩的团伙,还救了三个孩子呢!”
李奏凯正在御花园里陪苏璃月赏花,闻言笑着招手:“快过来歇歇,看你跑的,满头大汗。”
他递过一杯凉茶,“辛苦你了,京城里的百姓都在夸你呢。”
凌霜接过茶一饮而尽,抹了把汗:“这有啥辛苦的,比起打完颜瑾那会儿,这轻松多了!对了,我还听说宁文轩那小子,最近在吏部干得不错,帮着宁大人选了不少好官呢。”
提到宁文轩,李奏凯想起了宁砚香。
宁砚香自从帮了他们之后,便回了江南。
李奏凯念及她的功劳,又想到她那冷美的样子,心里有点痒痒,便下了道圣旨,将宁砚香召进京城,封为贤妃。
宁砚香进后宫那天,凌霜特意去接她,两人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好姐妹。
宁砚香心思细腻,擅长理财,李奏凯便让她帮忙打理后宫的用度,顺便协助苏璃月处理一些宫廷琐事。
两人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见面就吵架了。
有了她们三人,后宫被打理得井井有条,从没有过争风吃醋的事。
慕容彪则被封为“逍遥侯”,不用上朝,不用管政事,每日只需带着一群侍卫,在京城各处巡查,看看百姓的生活,顺便帮李奏凯收集些民间的消息。
慕容彪对此十分满意,每日乐呵呵地在街上晃悠,看到哪家商铺生意不好,就帮着出出主意;看到哪家百姓有困难,就给点钱帮帮。
当然,每天救济失足的姑娘,那是他必须做的!
这天,慕容彪急匆匆地冲进皇宫,大喊:“凯兄弟!不,陛下!东市那边新开了家包子铺,味道绝了!我给你带了几个,你快尝尝!”
李奏凯正在御书房看奏折,闻言笑着接过包子:“你啊,就知道吃。对了,东市的百姓最近生活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
“没有没有!”慕容彪啃着包子,含糊不清地说,“百姓都说陛下好,赋税少了,治安好了,连街上的乞丐都少了——对了,昨天我还看到有百姓在街边摆香案,给你祈福呢,漂亮的姑娘也不少!”
李奏凯心里一暖,这便是他想要的,不是什么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是百姓的认可。
至于女人,够用就好,三千就够了……
登基一年后,天下渐渐安定,国库也充实了起来。
李奏凯又下了几道圣旨,在全国范围内修建水利,鼓励农民种地,开设学堂,让穷人家的孩子也能读书。
各地的官员也都是他亲自选拔的,清正廉洁,一心为民。
这年秋天,江南丰收,百姓们自发地组织起来,给皇宫送来了上好的稻米和丝绸。
苏璃月看着那些金灿灿的稻米,笑着对李奏凯说:“夫君,你看,这就是百姓对你的心意。”
李奏凯点点头,心里感慨万千。
他从没想过自己会当皇帝,更没想过会成为一位明君。
可现在,他做到了。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