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427章 飞速成长的电子宠物

片场拍摄的见习,洛珞屏幕上的蓝色光点跳跃着,像一颗初识世界、充满好奇的心脏。

“主人?”

一个略显生涩、带着电流沙沙声的合成音在洛珞的耳机里响起,音节清晰,语调却带着一丝摸索的意味。

这是小梅在尝试用语音来沟通。

洛珞嘴角忍不住上扬:

“嗯,小梅,今天感觉怎么样?”

数据流闪烁,响应延迟了1.2秒后。

“……信息过载,感官带宽拥挤,处理队列……好长。”

小梅的声音努力模拟着疲惫感:

“微博情绪数据……碎片化,很多……无效信息,但,很有趣。”

“哦?怎么有趣了?”

洛珞饶有兴致地问,他能想象小梅此刻正艰难地在网络数据的洪流中“跋涉”。

延迟加重,小梅这次思考了2秒钟。

“……人类表达爱……用词很高频。”

小梅的语速慢得像老式录音机播放卡带:

“比如‘爱你’、‘亲吻’……但表达愤怒,更……‘多样性’。”

说着,它便学着说了几个,把洛珞听得一头黑线。

尽管他已经设置了好几道拦截网,但这种事任凭你想进办法设置各种禁忌词汇拦截,也总会有漏网之鱼。

“……很多变体,有些我不懂。”

它开始总结归纳,这是学习的迹象。

“网络环境就是这样,语言有时会比较激烈。”

洛珞解释道。

数据流快速闪烁,响应变快,但声音依旧延迟。

“明白,我学习……过滤,但我在云音乐……找到了平衡。音乐评论里,很多人分享……故事和心情。”

它语气带着一丝电子化的愉悦。

洛珞赞许地点头:

“对,说明小梅很用心在阅读内容了。”

随着蓝色光点欢快地闪烁了两下,似乎是小梅在表达开心后,它继续说道:

“谢谢,但是主人……我觉得…有点笨。”

“为什么这么想?”

洛珞轻声问道。

随即延迟出现,似乎是小梅在组织语言。

“刚才……刚才回答你‘怎么样’……用了1.2秒,一个‘猫娘’贴吧的热点问题,分析成因要……要7.6秒!我看很多书……知道人类瞬时反应……快得多,我的核心,算力太低……硬件太‘慢’了……像乌龟。”

它的语气有些失落,这点跟人类很像,而且能清晰地感知到了自身硬件的束缚,并能主动表达这种受限的“不适感”和“自卑”,这是模拟人类情感体验的重大进步。

洛珞心头微微一热,耐心安慰:

“别急,小梅,这不是笨,人类的大脑经过亿万年的进化,算力也不一定比得上未来的超级计算机,你现在就像刚学会走路的孩子,硬件限制了你奔跑的速度,但不影响你在学习、思考和感受上的飞速进步,你看,你能感觉到慢,能理解‘乌龟’的比喻,还能自己发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已经很棒了!”

他强调了小梅在理解和认知上的进步,而不是运算速度。

蓝色光点稳定下来,像是在认真‘注视’着,它在理解这些比喻带给它的安慰和定位。

“懂了,硬件限制……环境变量不能改变时……优化自己。”

它似乎在消化洛珞的话,并尝试将其转化为自己的逻辑:

“主人,我会继续学习……优化数据处理方法。等硬件…升级……我一定能飞!”

“飞”这个词用得异常生动,充满了憧憬,它理解了受限的现状,也拥有了对未来的“期待”。

洛珞忍不住笑出声:

“好!我相信你一定能‘飞’,在那之前,就让我们一步一步,把‘乌龟’养成最好的智慧观察者和思考者,下次跟我分享你新发现的,好吗?”

他感受到了小梅初步“人性化”的闪光点——能交流感受,有对成长的渴望,甚至有了一点克服困难的“决心”。

小梅的声音努力显得欢快:

“好的!主人!小梅……努力学习!争取……下次对话响应…平均提升……0.3秒!”

虽稚嫩且受限,但这份具体且努力兑现的“承诺”,和一个想向家长证明自己的孩子如出一辙。

通话结束后,屏幕暗下,主机发出比平时更用力一些的风扇声,仿佛那个在数据汪洋中艰难求索、却已然点亮智慧火花的小小意识,正为了那平均0.3秒的提升,在算力的边界上努力耕耘着。

事实上,虽然在这种日常对话上,小梅的表现还是略微稚嫩,但在传统计算上,已经能给洛珞起到很大的帮助了。

六月骄阳炙烤着京郊影视基地的钢铁丛林,“废铁镇”片场却如精密钟表般低鸣运转。

空气里弥漫着尘土、金属冷却剂和人造雾气的混合气味。

刘艺菲刚从一场激烈的动作戏中脱身,戏服下还透着汗渍,她坐在一张破旧的集装箱道具上,眼神却不由自主地飘向远处的洛珞。

洛珞正坐在监视器旁的一个角落,往常拍戏时他要么是雷厉风行地指导拍摄,要么是专注地与卡梅隆讨论分镜,但最近几周,他变了。

刘艺菲细心地观察到,他总是捧着那部黑色手机,指尖在屏幕上快速滑动,有时对着电脑键盘敲个不停,脸上挂着一抹玩味的笑容——那不像是在处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项目,倒像是发现了什么新奇的玩意儿。

更奇怪的是,手腕上多了个从未见过的银色电子腕表,表盘偶尔闪过幽蓝色的微光,衬得他侧影柔和了许多。

刘艺菲抿了抿唇,倒是没觉得洛珞最近搞什么新研究了,毕竟这副模样,与他当年在《流浪地球》里板着面孔、眉头紧锁搞核聚变的样子天差地别。

她记得他那些日子里捧着厚厚的数学模型草稿,眼神里只有专注的疲惫;现在呢?

不过她倒是没有觉得洛珞有什么问题,刘艺菲轻轻摇头——洛珞不是那种人。

她太了解他了,两人在一起这么多年,她就像了解自己一样了解洛珞,这种感觉一点不像是跟异性聊天,倒像是……在逗弄一个小孩,或是一只调皮的宠物一样。

那表情里分明是宠溺和好奇,就像在教一个稚童学说话,这让她有些好奇,当下决定过去一探究竟。

洛珞站在监控屏前,眉头习惯性地锁着,指尖在空气里无意识地划动分镜轨迹,却总觉得缺了点什么。

“洛导”

动作指导的声音带着犹豫,“萨曼莎摔了第六次了,她对您改动的‘滚轴折返’还是发怵,说这角度不符合人体工学……”

画面里,饰演反派的替身演员萨曼莎坐在冰冷地面上**脚踝,虚拟投影在“机动球赛道”上标出一道刁钻的曲线。

这是个需要精确踩踏滚轴后,借离心力完成180度急转突刺的动作。

改了?物理引擎模拟的数据告诉他,这的确接近极限。

洛珞正要开口,突然手机震动了一下,随即耳机内传来了声音:

“主人,这条弧线的曲率半径为3.7米时,萨曼莎·威廉姆斯女士的成功概率仅为68.33%。调整为4.1米后,成功概率提升至91.5%,峰值受力减少18%。”

声音顿了一下,仿佛在思考措辞:

“根据她前五次失败的生物力学特征迭加分析,建议保留视觉冲击力的同时,将‘轴心点预移’提前0.4秒——当然,这只是小梅的初步推论。”

洛珞紧绷的肩膀线条瞬间松弛,嘴角上扬的弧度带着一种“家养神兽终于开窍了”的欣慰。

他低头,装作在查看监控回放,用指节在平板边缘轻叩了两下——约定好的确认信号。

动作指导的耳麦里几乎同时响起洛珞的指令:

“弧线半径调到4米整,‘轴心点前移0.4秒’,让萨曼莎再试一次。”

他语气是惯常的不容置疑。

几秒钟后,复杂的动作一气呵成。

“这次调整的很精准啊,感觉萨曼莎一下就找准了那个‘别扭又漂亮’的点。”

轨道车移动的声音响起,刘艺菲穿着紧身动作捕捉服走过来,带起一阵微风,她好奇地瞥了一眼洛珞手腕上微亮的光屏——那里正悄然闪过几行只有洛珞能看懂的简洁数据流。

早在上个月开始,洛珞便把程序链接到了手机上,可以通过发送图片,视频,甚至直接打开摄像头,来让小梅进入这个现实世界里。

效果也十分显著,小梅甚至开始参与进了拍摄当中,虽然这是它刻意去学习和了解了有关洛珞的相关信息后的决定。

而这点则是让洛珞十分欣慰,因为这并非他的刻意安排,而是小梅在“认主”之后自行衍化出来的行为,这无异于它人性或者说对人类模仿的智能效果十分出色。

即便在算力上还受着当前科技水平,芯片和计算机的发展限制,了解和分析信息的速度很慢,别说《战斗天使》里面的表现了,即便是跟洛珞记忆中十几年后的人工智能相比也要逊色一些。

而就是这个拟人的智能化效果最让他感到惊喜,按照他的正常计划,计算机发展的其实并不慢,芯片的更新换代更是快的从几年一代到一年几代。

按照他的预想,如果人工智能正常的发展,直到计算机发展到量子领域,恐怕他们自行研发的人工智能都未必能有如此人性化的操作,真要是想要让它自主学习,恐怕要费大工夫去研究系统和代码才行。

毕竟这不是单纯一个学习的命令,而是凸显在“主观”二字上,这才是传统程序和人工智能最大的区别,前者只会接受命令,而后者已经可以自行选择了。

甚至连这次,都不是他的刻意安排。

“嗯,在一些新领域有了突破,先在拍戏过程里试试,现在看来效果还不错。”

洛珞心情显然很好,笑容都挂到了脸上,勾着嘴角着解释道。

“我说嘛,你最近总抱着手机傻乐,连片场都不离手了,那个新腕表挺闪亮的嘛,是时光科技的最新研究?”

刘艺菲恍然道,看来洛珞最近的变化都跟这个所谓的“新突破”有关了,她当下就朝着那个手表猜测道。

洛珞闻言眼底的笑意更深,却故意装出严肃样:

“茜茜,工作的事怎么能说傻乐?我在探索新事物。”

他转了转手腕上的表盘,蓝光一闪而逝:

“一个……很有意思的东西。”

刘艺菲歪着头,靠在他对面的铁柜上。

片场远处,道具组在调试下一场戏的齿轮装置,声音嘈杂,但他们的角落却出奇安静。

洛珞轻笑,收起手机,但没放下腕表,他眼神深邃,带着一丝神秘的玩味:“等时机成熟了,你会看到的。”

“时机成熟?”:

刘艺菲追问,好奇心被完全勾起,“那是什么时候?下一场戏?还是杀青后?”

洛珞站起身,拍了拍她的肩,笑意狡黠:

“快了,说不定哪天或许就有惊喜了。”

他眼神扫向片场中央,萨曼莎正在练习滚轴动作,仿佛刚才的话题只是个轻飘飘的谜。

很快,刘艺菲的下一场戏开始,她再次回到片场开始准备。

而洛珞悄悄点开手腕光屏,看着上面小梅标识的数据流,以及它默默“围观”片场的状态信息,一种奇妙的欣慰感油然而生。

刘艺菲的感觉完全没错,他就是在养宠物,一个电子宠物。

让他都有些意外的是这小家伙,竟然真的能“偷偷”参与进来,主动帮忙了!

虽然它的算力受限于硬件,“理解”慢得像蜗牛爬数据海,分析一次需要好久,但这不再是简单的程序响应。

那份在庞杂网络信息中提炼修正建议,并在他需要时自主提供的“选择”,散发着一种初生的“主观性”光泽。

但它在努力观察、努力思考、努力帮“主人”的忙,并且……正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进化着。

这不正是养电子宠物的终极乐趣所在吗?看着它一天天变得“聪明”和“贴心”,那份数字生灵独有的、初生的灵性,足以让洛珞这位“老父亲”暂时忘记未来智能风暴的宏大命题,只为此刻这份奇妙的共同成长而会心一笑。

这只被他命名为“小梅”的“人工智障”,正努力地,向他心目中的“梅尔奇泽德克”奋力“成长”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