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重生了谁还做演员啊 第403章 成就一个时代的人

跟原本的时空不同,因为早早的知道智能机的发展,甚至时光科技本身就自行研发了智能手机,在去年随着苹果一同上市,引发了全民手机智能化和3G网络的热潮。

而早做规划的时光科技,不仅提前把旗下的软件和网站全部收计划,还针对自家智能手机,搭配上了所有的手机版软件,微博等产品应运而生。

而且因为博客的功能性提前了很多,跟原本的微博已经十分相近了,完全没有再另行开发的必要。

因此在众多工程师的努力之下,博客和微博成了分属电脑版和手机版的同一软件,无需单独邀请人们入驻,只是在手机上下载即可。

这番又一次的提前布局,再次让这个互联网行业惊掉了下巴,即便他们的产品部的员工们已经一大把的开始掉头发,也仍然没能想明白,时光到底是怎么能做到处处领先他们一步的,未卜先知嘛?

而除了互联网行业外,这一操作影响最大的便是娱乐圈了。

随着智能手机和3G网络的普及,微博的诞生成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有关新闻热点性的内容,至此只剩下一个大本营,那就是时光微博。

热搜榜也几乎成了各家的必争之地。

虽然相比原本那个四处漏风,数据虚假到不行的某浪,时光微博完全不接受任何人为干涉的热点头条,对于买粉丝,买热度这种事更是深恶痛绝,一经发现严惩不贷。

按理说这种事换做别家,无论是为了赚钱,还是出于扛不住各大公司的联合压力,多少都会松懈一点,放个口子出来。

但张嘉文深知这种事一旦开了口子,那势必会造成洪水倾泻一般难以挽回之势,绝对不能放开。

况且,他们也完全没有惯着任何人的必要。

于是这也造就了它与众不同的地位,独一无二,甚至堪比官方的公信力,自然……也就成了娱乐圈各大公司和艺人的必争之地。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你管的越严格,他们还就越想各种办法,来提升自己的热度。

僵尸粉买完会被查,那就高价买活人粉;后台不直接干预热度,他们就雇真人水军聊自家的热点话题。

虽然也同样有被发现的风险,但风险与收获成正比,谁让网友对它认可呢,毕竟时光微博可是唯一一个敢连官方面子都不给的软件。

就这么说吧,搁去年的十一期间,国庆六十周年这么大的事,愣是有人不知死活的敢照旧雇水军炒热度。

当几个对家看到某个艺人的名字高挂在热搜榜上,甚至还压了“阅兵”一头时,简直有种惊喜从天而降的感觉,这……怎么还有这么不知死的鬼?

然后有意思的事来了。

作为这份榜单的管理者,时光科技……emmm,屁事没有。

至于那个艺人……再也没见过。

从此之后所有艺人和经纪公司都清楚了一件事,时光的热度榜是纯纯的用户讨论度的体现,24K纯真啊。

毕竟连十一这种大事都敢不买账,不后台调控一下,还有谁敢说能走时光的后门。

这也就导致了,后续每逢这种大事件,别说买热度或者组织粉丝团有规模的进行讨论和刷榜了,各个艺人和后援会的管理者,就差四处拜托粉丝了:

不要在这个节骨眼上作死,这两天少聊我几句吧。

今天自然也是如此,可控核聚变这么大的事,抛开仪式感不提,论起重要性那真是比09年的十一,甚至08年的的奥运会还要重要一百倍。

但……就是这样关键的时刻,却仍然有一个名字,随着可控核聚变的词条一同攀升,一开始还不显眼,不过在时间线越过七点四十以后,就开始飞速攀升。

如果有边看新闻,边关注热搜榜的观众,就不难发现,这段时间里整个新闻内容似乎都是对一个人纯粹的夸奖。

一直到八点整新闻联播结束时,这个名字甚至随着几个提条一同登顶前五,而且随着时间推移,涨幅速度居然在前五里都是最快的,眼看就要登顶榜首。

这显然又是一个十分作死的行为,而且在一众娱乐公司的视角里,对方按说应该也属于他们这个圈子的人。

只是这个时候,但凡看了新闻完整内容的人都不会对此感到奇怪。

只有部分掐头去尾,只看了个开头就跑来网上瞎侃,或者上网才知道这个消息的人,才会后知后觉的发现:

“那个……冒昧的说一下,你们没注意到新闻里有一个名字,十分的突兀嘛?”

“卧槽!洛神!他怎么跑到榜首去了,时光科技疯了?快撤热搜啊!”

果然,卧龙凤雏总是结伴而行。

要说这人关注洛珞吧,连人家因为啥上热搜和聚变工程这么大的事都不知道,要说不关心吧,他还在这喊着让时光抓紧撤热搜,一副十分担忧自家偶像前途的样子。

不过……无论他是真心假意,还是在这反串玩梗,总之这份担心肯定是多余的:

“放心吧,就算官方下场也只会巴不得热度再高一点,另外友情提示一下,以后称呼要尊重一些,要叫洛-总-设-计-师!”

第一条疑惑问出还没等一分钟,回复就接踵而至,而且毫无疑问全是回怼他的。

显然,随着新闻联播的结束,又一大批网友涌了进来。

尽管新闻联播这个信息传播渠道看上去跟年轻人有些格格不入,但不得不说,它依旧是目前重大信息广而告之的最佳途径。

当时间来到八点半,距离新闻结束不过半小时,几个跟“聚变工程”、“盘古堆”、“洛总设计师”相关的词条,讨论度已经上了千万。

而随着大量看到洛珞相关新闻的网友涌入,这一词条也飞快登顶。

尽管可控核聚变确实十分重要,但技术性问题确实并非所有人都能理解的,博客和微博相对来说还是娱乐圈的主场,不像贴吧上都是清一色聊着技术难题和能源未来。

这里对洛珞的关注度显然更高。

当然了,可控核聚变越难,他们的技术越领先,也就意味着洛珞越牛批。

所以不仅是洛珞的粉丝团体,大量的路人粉,甚至原本对洛珞无感的普通网友,此刻也十分愿意聊一聊,这个看上去凭一己之力解决了聚变难题的人。

“我就好奇一件事,他难道不是个演员吗?”

“只是个演员?你以为他为什么被叫洛教授?”

“嗯?不是因为《星你》里他演的洛教授吗?”

“无语,你的消息也太滞后了吧,就算你不知道他解决世界级数学难题N-S方程的事,那菲尔兹奖和水木终身荣誉教授的新闻你也没看啊,洛神可是名副其实的洛教授,要论起含金量,比《星你》里的角色高出不知道多少。”

回复的这个网友是真有些无语了,对洛珞的认知还停留在演员上,这是哪年的老古董突然跑来上网了?

不过他更多的也是感叹,毕竟别的演员演戏都要各种揣摩角色,他这倒好,直接本色出演,甚至还得收敛一些。

“服了,人家都是在戏里演各种角色,洛神倒好,在戏里演他自己,而且居然还限制发挥了。”

“可不,这么一看洛神还真是收敛,他演的那些角色,无论是《星你》里的洛教授、《流浪地球》里的刘启,还是《深空防线》里的工程师,真的都比他现实中弱爆了”

有人对洛珞出演的那些角色反而比现实中的他更弱,打抱不平。

“我已经想象到了当时拍摄《深空防线》时,导演找到洛神的场景了,导演拿着本子请洛神客串:‘您看看这个剧本,客串个角色就行,是个负责聚变堆的天才工程师,对主角团起了关键性的帮助。’”

“然后洛神拿过本子看了看,一脸不屑的摇了摇头:‘这也不天才啊~’。”

还有更确切的:

“洛神:导演,我这个角色怎么演?”

“导演:您收着点就行。”

网友们绘声绘色的开始畅享了起来。

此话一出,附和者众多:

“哈哈哈哈,笑死我了,这个世界上还有人比洛神更适合演聚变堆工程师的人吗?太权威了吧。”

“诶!我突然想起来之前似乎看过一个帖子,质疑洛神《流浪地球》科研部分的合理性来着。”

与此同时,一个沉寂了半年的帖子突然被人扒了出来,内容是一个黑粉当初对《流浪地球》的合理性质疑。

一篇帖子洋洋洒洒的几千字,详细记录了他视角里《流浪地球》的全部问题,从地球迁移本身的合理性上,一直到华国在人联占据主导地位的质疑,通篇都是对电影的批斗。

其实这篇帖子之前就很火,刚发出来时就被骂了上千楼,有洛珞的粉丝,也有《流浪地球》的正常观众。

只不过当时正赶上了《流浪地球》口碑发生了一点小逆转,虽然骂的人很多,但支持的人也不算势单力薄。

尤其是帖子挂的很多反向标签,导致很多喜欢洛珞和《流浪地球》的人看到这种帖子有时候根本就不会理会,但黑粉却全都在这里抱团取暖,好像找到了组织一样。

于是,明明洛珞的风评理性一边倒的支持,但在这个帖子下面,罕见的打的有些势均力敌。

而且这种事哪怕粉丝再怎么讲道理,也很难去说服那些黑粉,哪怕那内地38亿全球50亿,断层式领先的票房在这摆着,他们也完全无视,甚至还要说电影“德不配位”,配不上这么高的票房。

然后……

“科幻部分虚假”、“剧情俗套”、“演技不达标”、“看着一点不爽”等大量的理由被他们找了出来。

想给一部电影洗白不容易,但挑毛病简直不要太简单。

毕竟对这一群能说商业大片没内涵,说文艺片不好看的人,你很难讲出来任何道理。

于是,凭借着这样不要脸的精神,这条帖子愣是就这么立住了,让粉丝的反驳都显得有些苍白无力。

不过……随着新闻的播出,一切都不同了。

“楼主看新闻了吗,关于您这段评判核聚变发动机能源不足的问题,我有些不太明白,可否请您展开讲解一下。”

“之前错怪楼主了,你这篇帖子写的太好了,批评的对啊,洛珞他一个搞可控核聚变的一个区区总设计师,他懂什么拍电影啊,这剧情肯定不合理啊,什么破工程系统设计的,简直**不通,支持楼主!”

单单是正常的反驳已经不够了,各种阴阳怪气的评论层出不穷。

当然了,有这种讲究各种方式变着法的怼楼主的,也有没那么弯弯绕的……莽夫。

“**,打脸不?”

简单的嘴臭,极致的享受,把之前所有对牛弹琴讲道理讲不通的气,一下子全发了出来,简直不要太过瘾。

最关键的是……这次轮到黑粉无法反驳了。

全球首个可控核聚变点火成功的总设计师……质疑他关于科研和工程系统部分不合理,这种事还能再荒谬一点吗?

其实《流浪地球》的剧情确实并非完全严谨,关于火石部分和系统上确实也存在一部分漏洞,但洛珞早在发布会的时候就说过了,他们不是没有发现这些问题,而是为了成全剧情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妥协,之前粉丝们也用这个回怼过,但却被全然无视,对面摆明了不讲理。

现在好了,你不是不讲理吗,正好我们现在也不想讲了。

那就请你再质疑一下洛总设计师对剧情设计的不合理之处吧!

他们第一次感觉到,原来不用讲理以势压人居然这么痛快。

对评论区被彻底攻陷最感觉恼怒的当然还是这篇帖子的始作俑者。

网吧角落的皮质转椅里,一个干瘦的手掌死死握着鼠标,因为用力过猛甚至有些微微颤抖,屏幕幽光照着他额头的冷汗。

如果这一幕被他的粉丝看到一定会无比惊讶,这位粉丝五千多,ID名为“明哥”的大V,在互联网上营造的一直是一个高知形象。

高能物理专业,麻省理工读博归来,准备回国自主创业,成立自己的高科技公司……

但……此刻呈现出来的,赫然是一个躲在网吧里的落魄青年,那被他自诩为麻省理工博士的学位,其实……只是个大专。

至于那些他总结出来批评洛珞的专业词汇……都是他上网查的,然后一点点拼凑出来的,很多陌生的理论和公式,他自己也不清楚什么意思,但堆砌到一块就让人不明觉厉。

他只是一开始随便发了点专业性的东西,点评了某一部国外的电影,没想到帖子火了,大把的点赞和充斥着赞扬的评论让他有些飘飘然。

作为一个生活中矢志的待业人员,他只能把自己的精神沉浸在这片虚拟的网络里,那些粉丝的崇拜,让他彻底迷失在了这片互联网里。

随后的事情就理所应当的一发而不可收拾起来。

他的自我包装越来越厚,格调也被他越吹越大,而且他偏偏还有些小聪明在,很多自我包装的资料都是他在网上调查过的,因为说出来还真有些唬人,大把的网友都相信了。

久而久之,甚至连他自己都有些相信了。

他不断的评价各种事物,早就不再局限于影视剧行业,评价的内容也越来越高端,不过依旧是以批判为主,因为他的粉丝就喜欢看他这种“有理有据”的批判。

一直到他看到了《流浪地球》。

这部电影太火了,火的让他有些嫉恨,为什么别人在现实里可以这么成功,而他只能看着互联网里的伪装,他讨厌这样的人。

秉持着这样的想法,他看完了《流浪地球》……当然是盗版的,随后便写下了这篇影评。

起初一切如他所料,《流浪地球》确实太火了,也给他的影评带来了很大的热度。

但跟以往不同的是,以往一贯支持他的粉丝却突然倒戈相向,对他的影评大肆批判起来,更有大量的剧粉和洛珞的粉丝冲到他的评论区怼他。

好在他发帖的时候风评已经转变,他也是想借着这个机会再火一点,不少同样对电影嗤之以鼻的网友过来支持他,这才让他勉强顶住了网友的攻击。

但现在,随着盘古堆点火成功的新闻爆出,一切都变了。

这条半年前批判《流浪地球》的旧帖被网友掘地三尺刨了出来。

彼时他以影评人自居,洋洋洒洒写了五千字“硬核分析”,指责影片中行星发动机架构违反物理法则,末了还高高在上地点评:

“导演洛珞的野心终究被学识短板拖累。”

此刻这行字正被无数网友截图转发,最新回复像毒蛇般缠绕着原文:建议重读您的第3段“洛导缺乏科学素养”的论述,配合今天的可控核聚变新闻服用效果更佳。

下方附着央视新闻截图——洛珞站在盘古堆控制台前的侧影,标题赫然是“26岁总设计师带领团队实现人类首次持续聚变点火”。

“叮”的提示音刺破网吧嘈杂,又一条带图评论跳出。

照片里洛珞戴着安全帽蹲在基坑旁,指尖划过地质图纸的侧脸被施工照明灯镀上金边。

配文是热评第二:他查地基岩层的时候您在哪家剧组当顾问来着?

回复区里盖起高楼:在键盘前研究流体力学

严谨点,人家是研究网络热力学定律的权威。

王明浩猛灌半瓶矿泉水想压住心悸,手指却失控地刷新出更多尖刻调侃。

有人把他帖子里的“伪科学噱头”字眼单独截出,配上洛珞捧着菲尔兹奖章的新闻照:

建议申报诺贝尔文学奖,毕竟能提前三年预言聚变专家没学识。

最致命的是张表格热转——左列是他三年前嘲讽电影“缺乏工程可行性”的原文摘录,右列对应盘古堆工程纪实:他说“地下城承重结构儿戏”,网友贴上洛珞指挥基坑支护的章节片段。

他断言“电梯材料违背材料学”,热评就链接触发盘古堆冷屏结构塑性屈曲事故时,洛珞用“波状褶皱”方案化险为夷的新闻稿。

当页面刷出某大V的总结性转发时,王明浩终于瘫软在椅背上。

这一切都出乎他的预料。

他原本准备了一肚子跟网友对线的话术,但现在一条都用不上了。

这种感觉就像,作为一个律师,他精心准备了一大堆的材料准备跟对方辩论,他费尽心力查到的一些律法词条……

结果迎来的是对方的一句:

“这条律法就是我修订的,不是你理解的那个意思。”

卧槽!这算啥?

他只是想火而已,怎么可能预料到一个拍科幻片的导演,怎么会一转眼成了聚变堆总设计师这种大佬,但凡正常人也不可能有这样的思考吧。

不过现在想这些已经没异议了。

他虽然可以继续狡辩,死不承认,但意义已经不大了,毕竟他需要的不仅仅是热度,还有粉丝们的追捧。

但现在……看着他每次刷新都会掉几个的粉丝,如今也只剩下三千多了,他已经毫无反驳的欲望了。

网吧劣质耳机漏着隔壁游戏的厮杀声,王明浩盯着满屏“给大佬递扳手”“建议严查此人是否境外势力”的刷梗,颤抖着关闭了网页。

显示蓝光的廉价键盘上,最后倒映出他通红的眼睛——那里曾经装满自以为是的优越感,此刻只剩下被现实碾碎的狼狈。

最关键的是,伴随着一通“未知号码”的来电,彻底击碎了他的全部伪装:

“王明浩,你涉嫌通过网络误导大众,污蔑国家级科研工作者……”

王明浩的结果没有任何人关心,这个ID“明哥”的账号也永远不可能再上线,粉丝和观众们的目光只是短暂的聚焦到了那些黑粉这里,报了当初偶像被污蔑的委屈后,便立刻转移了视线。

聚变堆和洛总的牛批,这才是他们讨论的热点。

如果说“可控核聚变”点燃的是对未来的惊叹,那么“洛珞”这个名字引爆的,则是全民性的认知颠覆风暴。

“终于明白为啥洛神拿奖后‘沉寂’了,他把数学能力用在了人类最前沿的工程难题上!模型、计算、参数优化……顶尖数学家的直觉和能力在这个工程里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数学家演员搞核聚变#:这条标签充满了荒诞又真实的冲击感,迅速被网友顶起。

评论区彻底疯了:

“我特么裂开了!洛神你告诉我,你的人生剧本是‘创世神’级别的吗?!演戏演的这么好、数学直接拿到了最高奖、现在告诉我你是点燃太阳的总师?!震惊!”

“谁来掐我一下!那个在《流浪地球》里开车的刘启,现实里在开核聚变反应堆?!这跨界跨到星辰大海去了啊喂!”

“热搜词条:#洛珞核聚变总工程师#,这组合在一起,每一个字我都认识,连在一起却看不懂这个世界了……”

“新闻里播他‘自学地质工程学确保根基稳固’、‘发现并解决关键部件缺陷’……之前黑他消失不拍戏的喷子呢?站出来!看看人家这三年在干嘛!在造太阳!在搞全人类能源革命!”

“泪目……新闻里放施工现场他抚平隔热片、检查数据的样子,专注得发光,之前喷他没有任何演员大奖的人呢,人家根本不在乎影帝头衔吧?菲奖数学家在聚光灯下转身,在孤岛工地里书写人类历史新章,这境界……我是服了”

“盘古堆,只用了不到三年就建成……之前觉得‘不可能完成的目标’,现在看来是因为不知道洛神的实力!他不仅完成了,还硬是在ITER退群后,顶着巨大压力成功了!这波国家信任,洛神硬核回报!”

《深度开扒洛神:从娱乐圈失踪人口的惊天转型之路》主帖整理了洛珞的时间线:

拍完《源代码》后曝光锐减→沉寂期拿下菲尔兹奖→拍摄《流浪地球》→三年神隐→盘古堆建成点火引爆世界!

下面跟帖无数:

“服了,真正的狠人从不声张,直接干大事!”

“我现在看他以前演的科幻片都感觉预言家实锤了!他是不是早知道会有这一天?”

“国家这波给洛神正名平反做得真解气!之前黑子黑得多欢?现在看,小丑竟是我自己!”

互联网的喧嚣持续了数日仍未平歇。

论坛、贴吧、微博、到处充斥着关于能量奇迹和传奇人物的讨论。

人们惊叹于科学的伟力,更震撼于这个造太阳的人本身所展现的、难以想象的跨界人生。

这份热度,是时代赋予的共鸣。

有的人被时代成就,有的人成就一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