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学霸过于自律 第143章 燕大的宝贝疙瘩【求订阅】

徐铭知道航空材料研究院和航发集团,都处于燕京几个科技园区内,因之前进行相场模型工业验证实验,对此也算能称得上是轻车熟路。

和林伟从燕大出发,没多久便来到目的地。

值得一提的是,在从导师办公室离开时,对方询问是否需要其他人帮忙。

最终徐铭思忖后暂时选择了拒绝。

丝毫不夸张的讲,对于相场模型理论,如今没人比他更加熟悉。

既然要将其用于战机隐身涂层方案设计,改进其中的核心控制方程,找其他人过来反而不如他自己效率高。

毕竟两次控制方程的改造创新,均由他完成,且只用了较短的时间。

“这里就是我工作的地方,我先带你上去,相关的资料数据都已经准备好。”

“李院长的航班过会儿就能到。”

航发航空材料研究院,林伟指着眼前一栋建筑,对身旁的徐铭介绍。

话落。

便不再耽搁时间,忙迈步朝前面走去。

徐铭则仅点点头跟上。

关于相场模型的控制方程改造,还要先弄清楚隐身涂层方案存在的问题,才好进行创新预测出准确方案。

而林伟口中的李院长,则是隐身涂层项目负责人。

因现有隐身涂层方案,在高速热弹实验中,出现严重问题无法满足指标,以至于人还在锦城飞机研究所,直到今天才乘坐飞机赶回燕京。

不多时。

徐铭跟着林伟来到楼上办公区,放眼望去工位上的人员都显得非常忙碌。

只有零星几个人,注意到林伟,开口打了声招呼。

“小林回来了。”

“林子。”

“院长让我准备的资料,说交给你就行。”

“麻烦王哥了。”林伟面对同事递过来的文件,应声的同时连忙伸手接下。

眼中闪过几分喜色。

徐铭站在林伟身旁位置,并未引起其他人注意,和在学校里被人索要签名合影的情况完全不同。

当然他肯定不会去在意这些,始终保持着沉默。

主要航空材料研究院,所涉及到的领域是工业应用。

对理论数学层面的事情了解不多,加上眼下又刚值实验失败手里工作增加,没认出他的身份实属正常。

何况他抛去证明孪生素数猜想,攻克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助力北斗导航精确算法研发等诸多光环,也只是个即将毕业的普通数学博士生罢了。

而就在两人继续往里面走时,林伟想到什么,边走边扭过头向徐铭解释。

“抱歉。”

“借助相场模型预测隐身涂层设计方案,我向李院长讲出这个提议后,对方立刻就答应下来表示支持。”

“并先让我回学校来请徐师弟你帮忙。”

“所以目前其他人,暂时还不知道相场模型的事情。”

“我明白。”徐铭闻言点点头让林伟师兄安心。

说完两人最终在一间办公室门前停下,只见林伟转动门把手将门打开,并再次开口微笑着补充上一句。

“这里是李院长的办公室,你在这研究就行,这也是院长特意交代的。”

把林伟的话听进耳中,徐铭应了声迈步进去,没有因李院长的身份而拘谨。

对方既然如此安排,说明对他足够重视。

这是件好事。

“相关的资料都在里面,包括隐身涂层材料,和这几次的实验结果报告数据。”

“徐师弟你可以慢慢看。”

“有什么事,随时喊我就行,我就在外面办公。”

林伟把手中资料文件放到书桌上面,微笑着表示这么句便转身离开不再打扰,以免会影响到徐铭的思路。

见此徐铭附和两声,随即便坐下翻阅起来。

主打一个高效。

随着文件内容映入眼球,当时间逐渐流逝,徐铭对整体状况也有了更详细了解。

原本的隐身涂层设计方案,在原型机进行高速热弹实验过程中,当原型机速度达到1.8马赫,战机表面温度提升至三百多度时,其雷达的散射截面急剧增大,导致隐身性能无法达到设计指标。

经过专家组分析研判,认为是涂层中的磁性金属颗粒羰基铁,在高温下发生奥斯特瓦尔德熟化。

小颗粒溶解,大颗粒粗化。

导致电磁参数漂移。

破坏阻抗匹配与谐振结构。

正常情况下,面对这种复杂问题,基本都只能采取实验室不断试错的方式。

直至找到最优方案。

但成本极高,且周期非常漫长。

林伟能想到借助相场模型来预测此复杂过程,确实能称得上是现阶段最好的方法。

“目前想优化隐身涂层设计方案,必须要精准预测出颗粒在三百多度下的,粗化动力学过程才行,恐怕单纯改造控制方程难以实现。”

徐铭这时陷入思考下,直接拿来笔和草稿纸,着手进行相关的推导,尽管过程中眉头时不时微皱。

似乎并不是太顺利。

约摸又过去大半个小时,就在徐铭思考时,外面响起爽朗浑厚的声音。

刚转过头起身,便见林伟和一位中年男子走进来。

身后则跟着两位约摸三四十岁,身穿研究员服装的青年男子。

“徐师弟。”

“这位是李何伟李院长。”

“李院长好。”徐铭听到林伟的介绍主动问候。

而李何伟却似乎对徐铭一点不陌生,当即热情伸出手大声同那两位青年讲起。

“你们俩估计不认识吧,小徐可是真正的天才,燕京大学捧在手里的宝贝疙瘩。”

“远的咱不说,前不久刚为国内物理界,取得一项诺奖级别的重大实验成果,还成功证明了孪生素数猜想,在国际数学界有着很高的人气。”

“这次能专程过来帮忙,咱们可是占了大便宜。”

徐铭虽说不是首次被院士夸奖,但才刚见面就这么不吝啬称赞。

还当着其他人。

难免让他有些不好意思,赶紧应声接话。

“谢谢李院长您对我的高看,不过相场模型本就是为了预测材料生长变化诞生,让其有更大的作用是好事。”

“这也是我导师最希望看到的。”

随着徐铭的话音落下,对面其中一位戴近视镜的偏瘦青年失声疑问句。

“相场模型?”

他们对理论数学领域的事或许了解不多,但相场模型肯定是非常熟悉。

毕竟都已经应用在发动机叶轮裂纹预测上面。

但正因为如此,突然出现在这里难免疑惑,迫切想知道具体的情况。

这时李何伟也不再卖关子。

先向徐铭介绍面前院里的两位研究员。

“小徐。”

“许宇凡和邢晖是我们院最年轻的研究员,刚三十岁就已经负责重点项目。”

待双方打完招呼,他又详细解释相场模型的问题。

“事情是这样,关于隐身涂层设计方案的缺陷,我们不能再用传统的方法去不断试错。”

“必须尽快拿出新的方案,确保原型机的实验。”

“所以院里决定借助相场模型,来精准预测出颗粒在相应温度下的粗化过程。”

“以此通过预测数据反向优化,抑制颗粒粗比。”

面对院里的决议,个头稍矮些的邢晖,并没有选择盲目听从。

略作思索便讲出心中担忧。

“院长。”

“相场模型主要用于高温合金的裂纹预测,如果拿来预测涂层材料的颗粒粗化过程,精度恐怕没有办法保证。”

主要如果保证不了精度,那么无论如何优化,最终肯定都无法通过实验。

白白浪费掉时间和精力。

“原有的相场模型肯定不能直接拿来用,因此我才特意让小林把徐铭请过来,他可是相场模型课题核心人员。”

“前不久更是通过对模型控制方程改造,成功精准预测出量子材料参数。”

“帮助燕大物院完成量子反常霍尔效应实验。”

李何伟显然已经把全部情况了解清楚,说完便把目光放在徐铭身上出声询问。

“小徐。”

“你觉得这事可行吗?”

徐铭听到李院长话,倒没有卖关子,稍微组织下语言便如实进行回应。

“想要保证预测数据的精准,单纯改造控制方程恐怕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需要建立非局域多场耦合相场模型。”

原本还满怀希冀的李何伟,听到徐铭这句话,顿时神情便沉了下来。

他虽没深入研究过相场模型,却也知道重新建立相场模型可比单纯改造方程,工作量要大的多,同样会花费掉大量的时间影响实验进度。

不过他在让情绪镇定后,还是多询问了句。

“那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恐怕要一个月。”徐铭沉声给出一个保守回答。

相比较之前只用几天时间改造方程,突然增加到一个月确实不算少。

起码在他看来是这样。

然传进李何伟耳中,对方却猛地瞪大眼睛。

“多少……”

“只需要一个月?”

经过短暂的怔神后顿时陷入狂喜。

“没问题。”

“你要多少人尽管开口,我马上就让人去办。”

本以为构建多场耦合相场模型,会花费比较长的周期影响锦城那边的实验,结果现在告诉他一个月就行,这如何能不去激动兴奋。

“我自己就行。”徐铭摇摇头再次开口。

而这回在场几人中,除林伟一脸理所当然,包括李何伟在内的其他人,均眼中闪过难以置信之色不敢相信。

最终李何伟深吸一口气,待情绪平复下来,果断拍板做出最终决定。

选择相信徐铭。

“那好。”

“就全按你说的办,有任何要求尽管提。”

“是李院长。”徐铭接过对方话茬应声答应下来。

旁边的许宇凡和邢晖两人,尽管嘴唇微动似乎还想要劝说什么,但最终还是把话给咽了回去,不过脸上却依旧隐隐现出担忧神情。

徐铭并未去关注其他人的想法,既然应下这个项目肯定要尽最大努力完成。

是夜。

他回到自己的博士宿舍,便迫不及待构建起来,将白天脑海中的思路转化为推导过程。

“引入相场序参量Φ(r,t),描述金属颗粒空间分布。”

“Φ=1为颗粒,Φ=0为基体。”

“确定梯度能和源于热膨胀系数失配的弹性能,还有颗粒粗化导致的电磁参数变化。”

“把电磁参数建模为相场序参量的函数,或许能直接耦合材料微观演化。”

伴随整个思维越发清晰,徐铭手上速度逐渐加快。

推导证明的过程中,因涉及到数学和物理学科,面板上也浮现出不同经验提示信息。

——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数学]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5点。】

【经过……】

【经过努力学习,你的[物理]水平提升了,获得经验值7点。】

……

而之后的大半个月时间里,徐铭主要工作,便是构建多场耦合相场模型。

无比顺利的同时,对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也因为思维碰撞有了些许新的想法。

待成功构建出多场耦合相场模型后,便第一时间来到航天材料研究院,向李何伟院长汇报相关进度,以及后面的算法适配和模拟预测工作。

李何伟虽相信徐铭能构建出新模型,但在时间上面还是持怀疑态度的。

本想让徐铭安心构建,不用有太大压力,结果却看到徐铭率先过来汇报,尤其得知相场模型构建完成后,下巴都快惊掉在了地上。

“你刚才说新的相场模型已经构建完成……”

“我没听错吧?”

办公室内李何伟连忙站起身,走到徐铭跟前确认。

脸上神情肉眼可见的兴奋起来。

“确实已构建完成,不过算法上还需适配。”徐铭点点头如实回答。

“太好了。”

得到确切消息,李何伟丝毫不掩饰欣喜,赶紧拉着徐铭在旁边沙发处坐下。

主动为其倒了杯水,待心情稍作平复,方才五味杂陈的由衷感慨几句。

“我总算知道你为啥是燕大的宝贝疙瘩,先前我们和燕大数院联系想把你借过来时,那叫一个严防死守。”

“生怕会把你给拐跑。”

“不过现在我倒是真想把你留在材料院。”

徐铭听完李院长的话,对此已然快免疫,毕竟想挖他的人那可太多了。

好在李院长没忘记正事,很快便安排下去,借用超级计算中心来模拟预测。

既然徐铭这么快就构建出多场耦合相场模型,那他们也要加快效率,尽早依靠预测数据优化出新的设计方案。

而当院里其他人得知这个消息后,除林伟眼中满是崇拜敬佩之外,其余的研究员则愈发感到担忧,实在难以相信这么短时间构建出的新模型,真能精准预测出颗粒的粗化动力学过程。

甚至在前往超级计算中心时,已然做好隐身涂层高温热弹实验失败的准备。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