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穿越开局被分家,我人麻了 第570章

转正之后,每个月工资增加到二十二,其他待遇不变。

待遇都介绍完以后,人事科的干事给了沈穗一个选择:

“粮食是加到你家的粮本上,还是转到厂里来。”

现在很多的年轻职工,都喜欢把户口挂靠到厂里,虽然粮食一样都是去粮站买,但最起码能自己支配,户口在家里可就没那么方便了。

而对于沈穗来说,这根本就不用考虑:“加到我家的粮本上。”

她家目前就三口人,简直不要太和睦。

人事科的干事没有二话,把沈穗的副食品定量也加到了温家的副食本上,给了沈穗一纸证明:“拿着这个证明到街道办,就可以变更粮本和副食本的定量。”

“下个月一号你直接去妇联报到就可以了。”

今天是二十九号,也就是说是后天。

沈穗接过一系列的材料和自己的工作证,就完成了这一次的入职。

你别说,甭管待遇怎么样,但这一刻,沈穗还是很有成就感的,总算不用家里蹲了,天知道她家里蹲的都要长毛了。

这个年代又没有手机没有网,不像后世,家里蹲多久都不会烦。

但这时候,家里蹲除了睡觉看书走神发呆,她就没别的事情可以干了,婆婆还不用她做家务。

虽然这话有点招人恨,可沈穗还是觉得,在家躺不住了。

“妈,看,我的工作证。”

杨桂兰接过来翻来覆去的仔仔细细的看了好几遍:“穗穗真棒!”

原来....她也有一个来着。

“走吧,妈带了咱家的粮本和副食本,正好一块去街道办变更了,下个月咱们家就能多买四斤粮食了。”

可别小看这四斤,这四斤粮食够他们家四天的口粮了。

这个年代粮食都定量。

杨桂兰因为把工作给了温南州,只能拿普通居民的定量,又因为她是女人,每个月只有二十四斤粮,沈穗也是一样的。

温南州因为有工作,有厂里的补贴,他每个月能拿三十四斤的定量粮。

她们一家三口加起来每个月就是七十二斤。

不过下个月就是七十六斤了。

足够她们一家三口吃饱,更不要说还有副食品和蔬菜什么的。

也不怪人人都想往城里跑,都想有个工作。

这年头工作的含金量不是一般的高。

尤其是沈穗他们家现在也算是双职工家庭了,还没有孩子,日子过的不要太宽裕。

街道办的工作人员都表示了羡慕。

家里就三口人,两个工人,她们能不羡慕嘛。

变更完了粮本和副食本的信息,回家的时候,路过菜站,看到里面的西红柿不错,杨桂兰就进去买了四个,又买了两根黄瓜还有一把豆角。

夏天蔬菜多,杨桂兰又是厨子,这就导致家里的餐桌上,每天的饭菜都不带重样的。

这不是,等婆媳两个回到家,杨桂兰就一头钻进了厨房。

晚上,她们家吃的就是茄子馅的包子,里面杨桂兰还放了肥肉,老香了。

吃一个包子,再喝一碗西红柿黄瓜鸡蛋汤,吹着小风,不要太美滋滋。

但跟她们一墙之隔的黄家,气氛就不是那么美妙了。

起因在于,黄大**老头子,老黄同志回家之后问的一句话:“三妮你下午到厂里找小五子什么事?”

老黄同志要脸,且爱惜闺女的名声,虽然很生气闺女的所作所为,可还是压低了音量问的。

不过就算再压低了音量,家里人还是都听到了,当下都皱起了眉头,其中尤以黄大娘最甚:“你下午跟我说出去逛逛是去找小五子了?”

身为亲妈,对闺女那点说不得的心思,黄大娘是有察觉的,但是她以为时间久了,小五子都结婚了,闺女该歇了这个心思才是。

面对父亲暗含威严的目光,黄晴心里还是怕的。

她爸虽然话不多,但在家里向来是说一不二的,所以她敢跟黄大娘耍横,但不敢对老黄同志大小声,她避开老黄同志的目光,避重就轻的解释:“就有点事。”

“什么事,不跟家里说了,要去找一个结了婚的男同志。”

在结了婚三个字上,老黄同志加重了语气。

黄晴支支吾吾的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所幸老黄同志也并没有一定要她说出个所以然来,只叮嘱自家老婆子:“看着她点,别让她出门,明早我送她去火车站。”

不管三妮要做什么,老黄同志都不允许。

说罢又把话题转回到黄晴身上:“要是被我知道你歪了心眼,不用别人,你老子我直接打断你的腿,我宁愿养你一辈子,也不愿意让你出去给家里丢人现眼!”

老黄同志话少,但可不傻。

这次回来闺女的转变他是看在眼里的,对于闺女下午的目的,不用问他就猜了个大差不差。

黄晴委屈的很,眼泪哗啦啦的掉,可也不敢跟爸犟嘴,只能求助的看向黄大娘。

结果黄大娘直接转过脸去,当没看到。

正因为是亲闺女,才不能看着她走上歧路。

处理完了家里的事,老黄同志连坐都没坐,抬脚又去了隔壁的温家,敲了敲门:“小五子,在家呢嘛?”

这时候,温南州一家三口刚好吃完饭,正坐在一块拉呱呢。

听到敲门声,温南州拉开门:“是黄叔啊,来,进来坐。”

老黄同志摆了摆手:“我就不坐了,过来是想跟你说一声,旺家不在了,他租的那间屋子,你记得早点退了,要不然下个月还得交房租。”

说完他也没等温南州反应,冲着屋里的杨桂兰点了点头,跟温南州说了个地址,就回了自己家,也没给温南州问问题的机会。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