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零:穿越开局被分家,我人麻了 第561章

她小小的解释了一下,然后说出了自己的下策:“至于最下策,那就是干,婆媳关系嘛,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谁胜谁有理。”

到这一刻,钱主任才把面前这位软萌的女同志,跟考卷上满是“歪门邪道”的女同志对上号。

这还真是,人不可貌相啊。

“那你有没有考虑过,当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没办法收场怎么办?”

看着这小同志亮晶晶的目光,钱主任忍不住有些头疼,但内心深处又不得不承认,这些“歪门邪道”可能还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那么什么才叫没办法收场呢?离婚?”

沈穗明白,现在才七零年,人们普遍保守,认为离婚是个天大的事情,离了婚的男人还好说,女人一旦走出家门就会被指指点点,甚至就连父母亲人都会觉得离婚的女儿丢人。

“可是,我们妇联要做的难道不正是这一点吗?”

“我认为,想要提升妇女的地位,首先要让她们自己意识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改变她们被驯化了这么多年的想法。”

不然只改变地位,不改变思想,有什么用?

“或许我也可以像前辈们那样,苦口婆心的劝那位婆婆,告诉她家和万事兴,也会找故事中隐于人后的丈夫谈话,告诉她立业先安家,可是效果大吗?”

钱主任三个人被问的哑口无言,效果当然不大。

如果大,她们就不会为此头疼了。

故事中的婆婆,还是老思想,认为儿媳妇嫁进来,就是他们家的人了,就该像旧时候那样,任打任骂,事事依从婆婆和男人,不能有一丁点自己的想法。

吃饭要吃剩的,婆婆不让吃就不能吃。

总而言之一句话,婆婆的话大过天。

这种思想已经根深蒂固的扎根在她的脑海里,是很难被扭转的。

这户人家,一直是妇联想要攻克的人家之一。

妇联上下从钱主任到张大姐,每一个人都在这户人家浪费了不知道多少唾沫,嘴皮子都快磨破了,不能说是没有效果,只能说是聊胜于无。

她们妇联过去一次,这户人家能消停三五天,之后又故态复萌。

这户人家的儿媳妇,从一开始对她们妇联充满了希望,到现在已经一年多没找过她们妇联了,哪怕她依旧在挨打。

对于这种转变,钱主任是看在眼里,痛在心里,可又无能为力。

想到那个女人趋于麻木死寂的目光,钱主任的内心的天平开始倾斜,是再招一个中规中矩的同事进来,还是招一个另辟蹊径的进来试试另一种办法,这是一个问题。

“可以了,你回去等通知吧,明天一早来看录取名单。”

沈穗颔了颔首,对着包括人事科干事在内的四个人腼腆的笑了笑,走出了这间小的考场。

出来之后,迎着太阳伸了个懒腰,立马把招考的事情抛到了脑后。

不管结果如何,她都能接受。

迈着轻快的步伐回了家,她第一时间就是:“妈,我回来了。”

杨桂兰从隔壁黄大娘家探出头来:“穗穗,回来啦?”

同时探出头的还有黄大娘,和黄大**女儿黄晴,娘俩比杨桂兰还热情,热情的把沈穗拽到了自己家:“沈穗,妇联那边好考吗?”

“沈穗,你过了吗?”

“沈穗,妇联那边的岗位竞争的人多吗?”

黄晴报考的是宣传科,跟她一样报考宣传科的有二十多个人,个个都有两把刷子,她上学的时候文采虽然说是不错,可在这二十多个人里,根本不算出众,第一轮就被刷下来了。

得知是隔壁家儿媳妇沈穗进入了第二轮,她不服气的同时,也很是好奇。

迫切的想要知道妇联的考试流程,同时心里还有些后悔,早知道自己也报考妇联岗了,沈穗都能进第二轮,题肯定简单。

沈穗压根没注意到黄晴的心思,她简单的把两轮考试的题目跟婆婆说了说:“报考我们岗位的有三十多个人,却只有一个名额,可见其激烈。”

“哎哟,钱主任说的这户人家,我知道啊,就梅花胡同的老赵家,桂兰你记得不,老赵是厂里的电工,他儿子在十二车间当焊工,老是跟你家老大过不去的那个。”

“就是他家,准没错,她家那个老虔婆,老不是个东西了,比那旧社会的地主婆还黑心,还会磋磨人。”

虽然她和儿媳妇关系也不好,可她从来没说不把儿媳妇当人看,使劲磋磨过儿媳妇。

“梅花胡同?那得是厂里的老人了吧。”

拖拉机厂的职工,除了住在职工大院的这些,也有一些是住大杂院的。

不过住在大杂院,都是厂里的一些老工人了,是在职工大院建成之前就已经分到房子,且房子一直够住的那一批人。

“哦,你说他家啊,我记得,我记得有一段时间,妇联都快住他家了,咋的,她家还没消停呢?最近没听过他们家的消息啊?”

“老赵儿媳妇不找妇联了,可不就没消息传出来了嘛,不过看样子是还没解决。”黄大娘是顶顶看不上这样的人的。

本来么,厂里的工人,大多都好面子,就算是为了面子,在妇联找上门之后,多少也会收敛一些,偏这个老赵家,是一点脸皮都不要。

或者说:“父子两个一脉相承的窝囊,被一个老虔婆拿捏的死死的。”

人啊,总是这样,**决定脑袋。

同样的事情,放到黄大娘身上,她就希望自己老头子儿子都听自己的。

但是放到别人身上,她同样可以义正言辞的发出谴责。

哦,也是有不一样的,黄大娘不会那么恶毒。

“那可不见得,说不得那父子两个都在装,装着被拿捏呢。”杨桂兰持有相反的意见,主要是经历过死老头子的阴险,她现在对这种好脾气,或者“窝囊”的人设,表示敬谢不敏。

“不能吧,那父子两个据说在家里可听话了,要不然小赵也不能不护着点他媳妇。”

那畜生还知道护着自己老婆孩子呢,更何况人呢。

“那谁知道人家怎么想的呢。”杨桂兰对别人家的事没那么大的好奇心,她更关心的是:“穗穗,你是怎么回答的?”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