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拖拉机厂拿到了招工名额的事情,但凡消息灵通一些的人家,都有所耳闻。
这段时间,来她们家属院串亲戚的人都多了起来。
狼多肉少,最近几天,家属院里的火药味都浓了许多,有孩子备考的人家,争分夺秒的看书,还要打听别人家孩子的进度,了解竞争对手的进度。
那没有孩子的报考的人家,则是接待了一波又一波的亲戚。
虽然说,厂里已经放出风声来,这一次只要厂子弟,但是俗话说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是厂子弟,想办法变成厂子弟不就得了。
只要把自家孩子的户口,签到在拖拉机厂工作的亲戚名下,不就成了厂子弟了嘛。
毕竟拖拉机厂工作的亲戚好找,招工难遇。
这样一来,无形的就增加了很多竞争对手,那真的厂子弟人家当然不愿意了,这几天,院里的吵架事件都多了好几起。
居委会的人腿都要跑细了。
说了这么多,黄大娘真正想说的只有一件事:“招工时间定了,下个月一号统一进行考试,下周一报名开始,晚上截止报名。”
今天是周三,二十三号。
也就是说,二十八号报名,一号考试。
放出消息到报名的这五天,给在乡下当知青的厂子弟留出了足够赶回来的时间。
“除了车间,还有哪几个科室招人?”
拖拉机厂的车间里,干的不是技术活就是力气活,她可舍不得穗穗进去吃苦。
“这个还不知道,可能得看厂里分配吧,不过坐办公室的应该不招人吧,没听说他们人手不够用。”
比起车间工人来说,办公室的活虽然钱少定量少,但是轻松体面还能有提干的机会,可不比车间工人差。
回答了完了,黄大娘才反应过来:“你问那么详细干啥,你家又没有人报考。”
杨桂兰想了想,老姐妹的为人她还是信的过的,就稍微透露了一些:“我们家穗穗学习也是顶不错的。”
黄大娘愣了一瞬,才想起来,桂兰的小儿媳妇沈穗,也是高中毕业:“就是不知道工人的配偶厂里认不认了。”
厂里放出招工名额,是为了解决厂里工人子女就业困难的问题,严格来说,桂兰的小儿媳妇可不算是她们厂子弟,她算是玻璃厂的子弟。
“先报名试试,不成也碍不着什么的。”杨桂兰对此看的很开。
比起在乡下的四陈玉来,穗穗想要一个工作,简单多了。
大不了她们就慢慢碰,花钱买也成。
黄大娘看着老姐妹从内到外由衷的笑脸,嘟囔了一句:“你啊,就是性子太软了。”
被一个儿媳妇拿捏的死死的,完全没有老婆婆的威严。
“都是一家人,斗的跟乌鸡眼似得,谁也不高兴。”对这一点,杨桂兰可是切身体会过的。
上一世,她不喜欢穗穗,穗穗自然也不亲近她,她们婆媳两个就是个面子情,甚至很多时候连个面子情都没有,导致老幺两口子越发不愿意回家来了。
但她在老大老二两家那里,也是外人,人家什么都防着她。家里的气氛很是压抑。
重生回来的杨桂兰,常常自省,问自己,如果你是儿媳妇,你能接受你婆婆这样吗?
黄大娘不置可否。
她还是老一套的观念,婆婆和儿媳妇之间,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她可不想自己老年日子艰难,那就必须得把儿子儿媳妇捏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