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李素文把姐妹两个的户口迁出去以后,温红梅一天也没耽搁,当天就收拾东西,带着红雪一块去了苟家。
连声招呼都没打,杨桂兰还是到了晚上,一直没看到这俩丫头的人影,到屋里去看,才发现这两个丫头的衣服被褥都没有了。
询问过左邻右舍才知道,这俩丫头趁着家里没人的时候,收拾行李离开了。
短短几天的功夫,挨挨挤挤的温家,彻底空旷了下来。
杨桂兰站在客厅里,听着门外走廊里邻居们的欢声笑语,再看着屋里安安静静灯下学习的亲亲儿媳妇的身影,只觉得一阵舒心。
终于把人都赶走了。
她重生之初的三个愿望,一个一个的都实现了。
呼**完完全全属于自己房子里的空气,杨桂兰心情好的不得了:“穗穗,今天是个好日子,晚上咱包饺子吃?油渣粉条韭菜的行吗?”
“行,当然行了。”
沈穗洗了手给她打下手。
她们剩下的油渣不多,就包了三十多个饺子,但也足够婆媳两个吃一顿的了。
吃过饭,杨桂兰强硬的揽过洗碗的差事,让沈穗歇着继续看书,她自己则是抱着碗筷出了门,去水房洗。
这个点,家家户户基本上都吃过饭了,水房里人很多,水龙头都不够分的,但杨桂兰人缘好,她刚到就有人招呼她:“桂兰,来这,咱俩用一个。”
没错,是杨桂兰的老姐妹徐小蝶老同志,她最爱凑热闹,即使家里不用她洗碗,到了这个点,也会端着一盆衣服来水房听八卦传八卦。
杨桂兰挤了过去:“大嘴你今挺早啊。”
徐小蝶神神秘秘的凑近了她说:“今可是有大新闻,厂里申请到了一批招工名额你听说了不?”
天底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人传人的,几天的时间,职工大院里就都知道了这件事。
大家伙都伸长了脖子等着呢:“也不知道这回招工都有什么条件,我家老三有没有机会回城。”
大院里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一个或者几个孩子下乡,这要是招工,他们的孩子都有希望回来,谁听了不心动啊。
“也不知道这次招多少人?希望多招一点。”
“我看啊,这次说不定得招不少人,我可是听说了,新来的那个秦教授,给咱们厂里带来了一条新的农用机械,有新东西,厂里肯定会建设新车间的。”
人群里还是有聪明人的,尽管秦简的作用厂里严令保密,可秦简在厂里进进出出的,有心人自然能注意到这一点。
再稍微打听一下,就能猜到个大概其。
“新车间!那得一百人打底了吧!”
水房里骚动起来,招工的名额越多,她们孩子的机会就更大。
“我得赶紧回去给老三写信。”听到这里,徐小蝶老同志坐不住了,匆匆的拧干了衣服,把水龙头让给杨桂兰,端着盆回家了。
她得回去给自家孩子写信,让他多看书学习,省的有了机会抓不住。
跟她有同样动作的,还有好几户人家,要不是政策所迫,谁愿意让孩子到乡下去种地呢,现在好不容易有一个能正大光明回来的机会,她们可不会错过。
与此同时,也有人说到杨桂兰面前:“桂兰,再让你家老四多等半年就好了,你家老四学习好,指定能通过招工考回来的。”
说话的人替杨桂兰惋惜不已,当然也暗搓搓的高兴,温家老四少占一个名额,他们家孩子机会就更多了呀。
杨桂兰笑了笑:“还是接班保险一点。”
考回来固然是两全其美,可万一老四考不上呢,而且,给死老头子留着工作干嘛,让他继续耀作威作福祸害人嘛。
所以杨桂兰没有一丝惋惜,对于自家穗穗要报考的事情,她也没露一丝一毫的口风。
经验告诉她,防人之心不可无。
虽然这都是相处了十多年的邻居,可难保不会有人坏了心眼使歪招,她得时刻小心谨慎。
“倒也是,得亏你家老四接班了,不然这个工作能不能留下来都不一定呢。”有人酸声酸气的说。
虽然欣喜于温家老四不会抢夺名额了,可更嫉妒于温家老四不用抢名额就能回城。
“说的是啊,所以我们家老四命好。”杨桂兰摞好碗筷,就往外走去。
但有人偏偏不让她走:“诶,桂兰,我记得你家老幺媳妇是刚高中毕业吧,她高中课本还在嘛,借我们使使呗,反正你家又用不上。”
杨桂兰脚步都没停,径直撞开那个人,只留下两个字:“不借。”
“你...”
“行了行了,你可真行,借书就借书,你不会好好说嘛。”围观的人都听不下去了,找人借东西还这么颐指气使的,怪不得桂兰不愿意。
“她们家又用不上。”
“瞧您说的,我们家自己的东西,就算是扔了那也是我们的自由,跟你有啥关系。”沈穗不知道什么时候过来的,见那人还想对婆婆不依不饶的,就把婆婆护到了身后:
“咱们邻里邻居的住着,大家和和睦睦的多好,偏你,怎么就对别人家的东西有那么强的占有欲呢?”
“你这丫头说话怎么那么难听呢,我不就是问你们借几本书嘛,你不借就不借,骂人干嘛!”那大娘被沈穗说的脸臊红。
“诶~您可别栽赃我啊,我哪里骂人了,这不是就事论事嘛。”沈穗连连摆手,摆完手紧接着话音一转:“再者说了,你欺负我婆婆性子软好说话,还不兴我替我婆婆出头了?”
“行了行了,都这么晚了,吵吵啥,都赶紧回家该休息休息去,别在这块站着了。”眼看就要僵持住了,有人出来打圆场。
有人劝,沈穗就顺势就坡下驴,拉着婆婆回了家:“妈,咱们走,回家了。”
“诶,回家。”
婆媳两个如同打了胜仗的将军一般,雄赳赳气昂昂的往家走,就连背影都透露着不好惹。
呃~当然,这里主要指沈穗。
“这小媳妇,性子可真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