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知道,起居郎够不够大胆,有没有秉笔直书。”
李世民坐直身子,凝视着他,“褚爱卿,你看过武德九年末起居郎记载的起居注吧?”
“你告诉朕,里面有没有秉笔直书?”
“......”
褚遂良抿着嘴唇,这个话题,不是他能回答的,不管有没有,他都不能回答。
毕竟,这种事,在文武百官眼里,就是忌讳。
就算是李世民询问,也不能回答。
程俊这时开口道:“陛下,如果没有,您要改吗?”
李世民颔首道:“当然要改。”
程俊问道:“那不就成下......那个啥了吗?”
李世民盯着他道:“你说什么?”
程俊一本正经道:“不是臣说,是您刚才说的。”
“担任起居郎者,便是史家,要按照史家的规矩做事,秉笔直书,一字不改,为的就是供后世之君观看,这也是臣说的,‘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史家写的东西,不仅朝野认同,后人也认同。”
程俊肃然道:“但前提是没有帝王看过。”
“如果帝王看了,不要说改,就是指点出来,说史家写的不对,担任起居郎的人臣,能有几人不迎合上意?也就褚左螭是个直臣,才与陛下说其中道理,换做他人,恐怕已经回去偷偷摸摸的改了。”
“如此一来,朝野也好,后人也罢,都会怀疑起居注的真实性。”
程俊叹了口气道。
李世民沉默不语,他也知晓这个道理,但是,玄武门之事,对他而言,至关重要,他必须要了解其中是不是真的据实记载。
程俊看出李世民的心思,接着说道:“陛下在想什么,臣能猜出个大概。”
“臣以为,陛下要是觉得起居注对这段时期的记载,不够公正,不够秉笔直书,大可以自己找人另写一本国史,流传于世。”
李世民眉头微微一挑,“另写一本国史?”
程俊点头道:“是,名字臣都给陛下想好了,就叫‘大唐创业起居注’。”
话音甫落,褚遂良先是一愣,正要提醒对方。
然而,李世民的声音,先他一步响起,没好气道:“这是你想的名字?这不温大雅写的吗。”
大唐创业起居注,由温大雅编撰,记录着隋末时,李渊自起兵开始,直到占领长安,正式称帝为止,共357天史事的史书。
这在大唐,是众所周知的事。
看着众人投来古怪目光,程俊笑了笑,认真道:“两者可以归结在一起嘛。”
“陛下若是能叫人续写‘大唐创业起居注’既可以避免观看国史,留下黑料,又因为这本国史流传于世,可以佐证史官所记载的国史,给我大唐未来之君,做一个榜样。”
李承乾眼眸一亮,叫道:“父皇,儿臣觉得,这是个好办法!”
李世民先瞅了他一眼,随即将目光挪移到了程俊身上,眯起眼眸道:
“所以,你其实是不想让朕看起居注,对吗?”
程俊摇了摇头,一本正经道:“怎么会呢,臣跟陛下您是一条心,是您自己说的,改了就是下**。”
李世民冷笑道:“那这样如何,朕看起居注,但一字不改,也不说什么。”
程俊反问道:“那陛下您看起居注的意义是什么?”
“除了给您添堵以外,并没有什么好处。”
“相反,还会引起不必要的非议。”
褚遂良附和道:“没错,是这个道理,长安伯不愧是直臣,说的就是直接,透彻!”
“......”
李世民看着二人,扯了扯嘴角,刚刚这两个人还对着干。
现在就穿一条裤子了。
褚遂良越发觉得程俊所言,是个另辟蹊径的法子,是条正路,避免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望向程俊的目光,也变得温和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