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三夫妻俩正坐在院里扯闲,见她进门,杨老三连忙放下手里的活计起身迎上来:“姐,正好,晚上就在这里吃饭,我让小梅去买点菜回来,让宝儿把他大嫂子叫来。”
弟媳妇赶紧抓了瓜子花生又泡了一杯麦乳精。
杨玉贞在客厅坐下,喝了口弟媳递来的麦乳精,才笑着开口:“调令的事妥了,过两天就能去清水市派出所报到。还有件事 —— 你临时工转正的名额,常队也应下了,后续流程他会帮着盯。”
这话刚落,杨老三猛地跳起来,一把抓住杨玉贞的胳膊:“姐!你说的是真的?我真能能进城上班了?”
弟媳妇也跟着激动得声音发颤:“这要是真的,咱家老三以后就是吃公家饭的人了,咱们家也算熬出头了!”
杨玉贞看着夫妻俩欢喜的模样,脸上也漾着笑意:“当然是真的,常队说你干活踏实,适合留在单位。这事儿定了,咱们得请顿饭,谢谢常队和所里的兄弟们。”
“请客!必须请客!” 杨老三立刻接话,拍着胸脯道,“姐,这事您别操心,都交给我来办!帮我找临时工的活儿肯定花了不少心思和钱,哪还能让您再花钱?食材我来安排,保准办得风风光光!”
弟媳妇也跟着点头,眼里满是干劲:“是啊姐!你就说请多少人,我明天一早就回村,村里鸡鸭鱼肉蛋还有新鲜蔬菜,我去说一声,保准能拿过来,都是自家养的、种的,比菜市场买的新鲜还省钱!”
在村里,杨老三凭着为人仗义、办事牢靠,是响当当的人物,她这个 “杨老三媳妇”,也向来被村人高看一眼,如今丈夫能进城当正式工,更是天大的喜事。
她这会儿要办喜事,找乡亲们弄些食材,根本不是难事。
杨玉贞听着两人的话,心里也熨帖:“食材你们来准备,场地就定在我家大院。我那院子宽敞,摆个四五桌没问题,到时候请人搭个棚子,弄个灶台,热热闹闹的才像样子。”
她这话里藏着心思。
她刚从乡镇派出所调到市里,弟弟又从乡下临时工转成正式工,这两件事凑在一起,正是让大院里的人看看她杨玉贞的本事!
不仅能凭自己的能耐 “直升青云路”,还能把家里兄弟也拉出乡下,安排进城里的好单位。
让那些以前觉得她 “女人家撑不起事” 的人瞧瞧,她杨玉贞到底有没有本事!
总之,过日子就是此消彼长,她杨玉贞越有本事,老乔家的日子就越难过。
因为比起杀人放火的报复,看着她越过越好的走花路,才是对老乔家最大的报复。
她上辈子心里就攒着气,就想看看乔明泽离了自己,和他那两个灵魂伴侣们能过上什么好日子。
杨老三夫妻俩哪能不明白她的心思,当即点头应下:“听姐的!就放您家大院办!到时候我再请村里的大厨来掌勺,保证让大家伙吃得满意!”
杨玉贞从杨老三家回来,第一时间就往清水县打电话,让店里的几个徒弟关一天店,带着杨老爹一起回来帮忙操办宴席。
“你们光在店里练手不够,这种大场面的宴席统筹,才是真本事 —— 食材清点、菜品搭配、人员分工,都得你们自己上手,我在旁边看着,正好给你们补补实战课。”
徒弟们一听是 “实战实习”,当即应下,隔天傍晚卖完包子,再坐火车陪着杨老爹赶了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