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日子,苏录每天都一早到朱璋宅中报到,从早到晚高强度学习。
十天时间一日不辍,连上元节都没休息。每天晚上回家还要整理大量的课堂笔记,把先生讲的知识点归纳串联,一点点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
完事儿还要预习第二天先生要讲的内容。他虽然已经把《小戴礼记》背得滚瓜烂熟,但那还远远不够,得以官方指定的科举用书《礼记集说》为根基,再结合郑玄的注、孔颖达的疏,把‘汉唐训诂’、‘宋明义理’全都了然于胸,才能跟得上刚山先生的课程进度。
只要稍微一偷懒,第二天肯定就有听不懂的地方……
就连朱子和这种举族期待的天才少年,都沦落到要靠苏录的笔记续命的程度。没有义父的奶,他甚至跟不上进度啊!
苏录也终于明白,读书人为什么不愿意治《礼》了。无它,就是学习压力太大了……三礼之外,必须要辅以历代注疏,再加上《春秋》内外传、同时还要结合整个三礼相互佐证。
学习内容之繁复,体系之庞杂,远超另外三经,也只有《春秋》这个难兄难弟能一较高下了……《春秋》白文字数虽然不多,但要了解基本史事,《左传》就是二十万字,因此治《春秋》的也极少。
所以唐代明经科,才会把这两经定成大经。
但为什么还是有读书人愿意治《礼》呢?比如刚山先生,哪怕放弃科举后,依然皓首穷经,孜孜不倦?
用朱璋自己的话说就是:
“《仪礼》《周礼》,乃圣教正宗典籍,儒家治学之根本也;《礼记》者,孔门后学阐释经义之辅翼。至于《论语》,实乃孔子授业解惑、师徒问答之语,辑录成编,非为经旨正源。今之学者,若舍《仪礼》《周礼》而专务《论语》,徒耗光阴,终不得其门而入,岂不谬哉?”
苏录听懂了,朱三爷的意思是,《仪礼》和《周礼》才是儒家的‘正版教材’,《礼记》是孔学门徒们攒出来的教参。而《论语》只是孔子教学过程中的‘答疑内容选编’,或者说‘金句集’……
所以要想成为真正的儒者,就得治《礼记》!而且不能敷衍,必须沉下心来经年累月地大治特治,内治外治混合治!
总之,在朱三爷看来,治《礼记》的才是真儒家。治别经的,都是投机取巧、拈轻怕重、满心功利的伪儒……
这话苏录听着好耳熟,就像他上辈子大学里的鄙视链,但也就是听听而已。
在他眼里,五经都是功名敲门砖,谁也不比谁高贵……
当然,这块砖真的太难了。虽然也有官方指定教参,但上课时,刚山先生说,《礼记集说》太偏向普及了,不足以阐发微言大义,还要辅以郑玄的《礼记注》,但郑注又有诸多晦涩之处,所以要用孔颖达的《礼记正义》疏解郑注……
总之,参考书之外,还有参考书的参考书,还有参考书的参考书的参考书……没有师父领着,根本就没法入门。就算师父领进了门,也没法学艺在个人,因为师父一撒手,弟子就懵圈。
苏录也就理解了,朱璋为什么脾气那么大了。教《礼记》真的太费精力了!所以朱三爷只收了他和朱子和两个学生……
后来他才知道,原来人家朱璋,本打算今年只收朱子和一个的,是朱琉把他硬塞进来的。结果苏录还来迟了,人家能不生气吗?
~~
公所这边,卢知县应酬了一圈,初八就回去了。临走前还特意嘱咐田总管,一定要照顾好自己的宝贝学生。弄得公所上下都在背后议论,小苏公子是不是卢知县没法领回家的儿子……
至于大苏公子,粗腿大棒的,一看就是卢知县给他‘儿子’找的保镖。
不过这个保镖也忒不称职,整天窝在家里不出门。
二哥不出门,当然是为了躲避那奢云珞了。不过他也没闲着,一天到晚都按照苏录的教导,刻苦读书写字。
但有的人,躲是躲不开的……
~~
十五这天,刚山先生跟黄兵宪有约,加之第二天鹤山书院就要开学了,所以提前了一个时辰下课……
一从三叔的院子里出来,朱子和长舒了口气,眼泪都快下来了:“终于要开学了,可算熬到头了……”
因为书院开学后,刚山先生的课程就要减半了,他终于不用再面对不可承受的课业之重了。
“再这样下去,我感觉信心都快消磨殆尽了……现在我每天都怀疑,自己是不是驽马?”朱子和不禁自嘲一笑道:“从来就没想过,我会盼开学如久旱盼甘霖。”
“书院的课程也未必好对付。”苏录笑道。
“哎,经义之外无难事。”朱子和却自信满满道:“无非就是继续精研四书题,再就是学写诏诰表判、策论实务……内容虽多,但对你我都没什么难度,学起来就当休息了。”
“但愿吧。”苏录点点头,对没接触过的东西他从不妄作判断。
“不信走着瞧。”朱子和又道:“入学事宜,我爹已经给咱俩办妥了,束脩也都交上了,明天我去合江公所接你。”
“那我得去跟世伯道声谢。”苏录现在已经不跟他客气了。
说起来,苏录来泸州之后,受朱家照顾良多。刚山先生呕心沥血教他,却连束脩都不收……其实苏录早就备好学费了,但人家还没决定正式收他,所以一直没送出去。
每天中午,他还在朱子和家里白吃白喝……本来苏录是准备自己带饭的,但朱母很喜欢他,每天都叫他过去吃饭。
跟这种人家谈钱是羞辱人家,苏录也只能厚着脸皮白吃。
如今已经发展到学费都是人家交的地步了。大伯娘给他的十两银子,到现在还没花着呢……
“我爹妈这会儿都已经出门了吧?”朱子和道:“今晚上元灯节,知州大人会在钟鼓楼举办赏灯会,全泸州的官绅名流都会去参加。没看到我三叔都提前下课了吗?”
“今天上元节呀……”苏录这才反应过来。
“哈哈,弘之快要学傻了吧?”这时朱子和的兄弟们迎面而来,全都穿得人模狗样,显然也是要出门看灯。
“走走,一起看灯去!”老三朱子敬揽住苏录的肩膀道:“我们就是专门来叫你的,可不能不给面子哟。”
这阵子他们都已经混熟了,尤其是朱子明,现在直接成了苏录的迷弟。唯恐他不答应,朱子明还显摆道:“今天我姐姐也去哦,她可是窈窕淑女哟!”
“那我更不方便去了。”苏录摇头道:“你姐姐好不容易出门玩一趟,有个陌生人跟着多别扭?”
“哎,哥你错了。”朱子明挤眉弄眼道:“我姐姐知道你,还特意问我,你今天去不去呢。”
“为啥呀?”苏录吃惊道。
“我们哪知道?”朱子敬道:“反正我妹子说了,今天抓也要把你抓去。”
朱家兄弟便不由分说,一起簇拥着苏录往外走。苏录无奈道:“我哥还等着我吃饭呢。”
“放心,少不了他。”朱子庚便对小鱼儿笑道:“去叫你家二公子出来赏灯,咱们鼓楼汇合。”
“这……”小鱼儿看向苏录。苏录点点头道:“去叫吧。”
二哥这段时间在家里憋坏了,出来看看灯会透透气也挺好。
“给你家公子再拿身体面的衣裳。”朱子恭又吩咐小鱼儿道。
“这就不必了。”苏录摇头道:“身上穿的就是最体面的了。”
“这身太普通了。”朱子敬打量着他道:“你跟我身材相仿,我给你找一身换上。”
“真不用,我这身就挺好的,再说锦衣夜行有什么用?”苏录摇头道。
“也是,那就这样吧。”见他坚持不换,哥几个也就不强求了。这时,少言寡语的朱子贤却幽幽道:
“待会你别后悔就行。”
“没错,到时候别嫌我们不够兄弟。”哥几个纷纷点头。
“……”苏录一头雾水,看他们一个个打扮得跟小公鸡似的,心说这是要去参加相亲大会吗?
~~
七人便分乘两辆马车,说说笑笑往城中心的钟鼓楼而去。
苏录并没看见朱家小姐,心说大概是哥几个为了诳自己出来口胡吧……
马车到了鼓楼街前,就不能往里走了,众人下车一看,便见大街上已经扎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
虽然还没到亮灯的时候,街上已经游人如织,车马难行了。因为街边已经摆起了各种各样的摊点,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有卖花的卖灯的卖烟火的……林林总总,琳琅满目。
“哈哈哈,这才有个过节的味儿嘛!”朱子敬喜欢热闹,一看到人多就兴奋。
“先别急着玩,跟她们汇合再说。”大哥朱子庚招呼一声,带着众兄弟穿过人山人海的街道,来到了鼓楼下。
苏录一眼就看到二哥那鹤立鸡群的高大身影,赶忙招手吆喝。
苏泰这时也看到了苏录,赶紧跑过来,小声问道:“又不怕被找到了?”
“这都正月十五了,她也应该回去了吧。”苏录道:“再说今天满大街的人,就算没回去也碰不上的……”
话音未落,他就见苏泰张大嘴巴,指着自己的身后。
ps.后两章还没检查,没办法,写完的越来越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