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保见林舟又停了下来,心里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林舟没有着急,把自己刚才和启明说的话又和王三保重复了一遍。
王三保闻言依旧没往心里去。
“那这牛肯定活不成了,不然不会拿来卖。”
“而且队里没钱,买不起这头牛。”
林舟闻言微微一愣。
“王叔,队里连八十块钱都没有?”
王三保无奈的点了点头。
村里手头紧,一点余钱都没有了。
一旁的冯豪杰闻言苦笑一声。
他是管账的,村里的收支他最清楚。
经过他的一番解释,林舟这才知道。
村里除了有五保户之外还有倒挂户。
五保户就是一些生活困难的家庭,村里面给他们提供生活用品。
而倒挂户则是家里过不下去的,劳动力不足,如果再不帮助那是要饿死人的。
所以他们可以朝队里面借粮食和钱。
这就导致了一个奇怪现象。
村里的账目有钱,但实际一分都没有。
“行了,别想那么多了,咱们赶紧去供销社吧。”
冯豪杰解释完后,便拉着众人离开。
林舟想了想,还是回头去了卖牛的地方。
对方看到林舟后也是没给好脸,还以为这小子又是来捣乱的。
但当看到林舟手里握着钱时,他脸上的不耐烦瞬间转为了笑容。
“小同志,你想好了,真的要买?”
林舟点点头。
“想好了。”
“等等!”
“小舟,你别买啊!”
“这牛一看就有病,你买了就是上当了!”
“是啊,小舟,你可要想清楚!”
……
王启明见林舟要买,急忙上来劝阻。
林舟没有搭理他们,直接把钱递给了那人。
“现在牛可以给我了吧!”
对方点了点头,刚想牵牛,身后突然响起了王三保的声音。
“李老三!你这生意做的太不地道了!”
“这牛一看就有问题,你还卖这么贵?是不是骗人家知青了!”
随后对着林舟说道:
“小舟,这牛不能买。”
李老三嘿嘿一笑。
“王三保,这话可不能乱说,人家愿意买你就别拦着了!”
林舟摇摇头。
“没事,你说的我都知道,这牛我要了。”
“王叔,我这钱可是正道来的。”
王三保闻言一脸疑惑。
他倒是不关心钱的来路,只是不想让林舟吃这个哑巴亏。
“你要这牛干什么?这牛明显病了不能干活,这牛要是好的,我哪怕借钱也要买。”
林舟笑了笑说道:
“吃牛肉啊!等我养肥了,到时候杀了吃肉!”
“放心吧,王叔,到时候我给每人都分一份。”
王三保闻言气的说不出来。
“你这……”
一旁的冯豪杰脸色一黑。
“你这不是享乐主义!?”
李老三倒是高兴了,一把借过林舟的钱,笑着说道:
“大家给我作证啊!我可没有坑蒙拐骗!”
林舟也没多说什么,牵着牛就打算走。
王三保无奈的叹了口气。
“唉,真败家啊!”
其他几个知青倒是没什么意见,毕竟能吃牛肉。
这么大一只牛,他们怎么也能分到一斤吧。
林舟拉着牛,在众人鄙夷的眼神中去了供销社。
走在路上。
他小心翼翼的问道:
“冯叔,这牛我杀了应该不算是破坏生产工具吧!”
冯豪杰脸色一黑,不知该如何回答。
这牛是林舟自己买来的。
如何处置都是他说了算。
但……按照生产队的规矩,牛是绝对不能杀的。
这年头有几个人能吃上牛肉啊?
冯豪杰还想挑林舟的毛病,但无处可挑。
杀牛分肉。
这不是造福百姓?
再看简历。
三代贫农,烈士遗孤。
红得发紫。
这让他彻底没了办法。
没有人能想到集市里有人卖牛,也没人能想到竟然真的会有人买。
还是一头病牛。
冯豪杰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得叹了口气。
林舟见状也没有多说什么。
他买这头牛当然不是为了吃牛肉。
这头老牛是真病得不轻,刚才站那还没看出来,这一走就很明显了。
慢吞吞的,走两步歇一步。
不一会,其他人就超过了他。
林舟只能牵着牛慢吞吞的跟在身后。
王启明扭头看了一眼,催促道:
“小舟,快点吧!一会还得回去呢!”
林舟笑了笑。
“没事,你们先走吧!我认识路,一会就过去了!”
没办法,这牛实在太磨叽了。
不管怎么扯就是不走。
林舟打量了一下这头牛。
病殃殃的,但看不出来是什么病。
意念一动。
他发现这牛身体里长了东西。
牛黄。
熟悉吧?
这是中药里的一种药材,十分珍贵,价值千金。
而且稀有无比,无法人工培育。
这东西是牛身上的结石,其实就是种病。
意念一动。
牛黄被林舟吸入了空间。
“眸!”
黄牛低吟了一声。
趁人不注意,林舟又给它偷偷喂了点空间水。
之后牛走路的速度明显有所提升,看着也没那么虚弱了。
等他到供销社,其他人已经进去了。
林舟把牛栓到门口,随后便走了进去。
供销社里面十分热闹。
别村的知青也在这里买东西。
几波知青凑到一起,虽然互不认识,但格外亲切。
“我要暖水瓶!”
“我要脸盆!”
……
“我要那个……”
刚进来,就听见魏正国在那疯狂购物。
王三保和王启明正朝柜台上递着鸡蛋。
售货员一边记,他们一边递。
顺手就把东西放到了旁边。
递完了鸡蛋之后,便又开始递黄豆。
这些都是用来换东西的,比如说盐巴什么的。
几个知青也把手里的票都换了。
像是一些生活用品,暖水瓶,牙刷什么的。
林舟也把自己手里的票都给换了,还给李彩秀带了一点盐和豆油。
随后又朝里面看了看,还有一些碗什么的。
问了一下,这个碗就几分钱,而且还不要票。
林舟没有犹豫,一次性直接买了十个。
想了想,又买了一个水缸。
陕北这么缺水,没有水缸可不行。
现在可以用饺子他们家的,但等自己住了,肯定就用不了了。
所以还是买一个好。
谁有都不如自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