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三保也注意到林舟,笑着和他打了声招呼。
走过去之后,王三保笑着问道:
“你怎么来了?知道这是你的新家了?”
林舟笑着点了点头。
“我闲的没事,过来看看。”
王三保抽了口烟,指了指前面的两个新窑。
“这两个就是给你们准备的新窑,还有一个我打算用来当学校。”
还有人在窑洞旁敲着土,定睛一看,竟然是王启明。
“启明哥?你在啊!”
王启明笑了笑。
“是啊,小舟,你来了?”
“你坐着吧,我们先干活。”
“行,你忙着。”
林舟点了点头,随后一**坐到了王三保旁边。
“王叔,真的要在这弄小学?”
“是啊,早就打算弄了,一直没有条件,这不趁着你们来了,把窑一块弄了。”
随后讲起了生产队的情况。
村里的人口不多,小孩更少,所以一直没有学校。
想上学的小孩,只能跑到隔壁村去。
那有个大生产队,里面有小学。
初中的话就只能去公社。
不过村里也没有多少人读到初中,基本上都是念完小学就不念了。
上学对四河村来说一直是个问题。
虽说是隔壁村,但直线距离也有个十几里。
走路需要好几个小时。
所以想上学的孩子,天不亮就得起来,每天只能睡一小会。
学校有了,老师自然就是知青。
用不了这么多人,肯定会从中选取几个。
相比于下地,教书的工作肯定会轻松很多。
林舟对这教书的名额倒是没什么兴趣,但其他人肯定不这么想。
不知道会不会因为这个引起矛盾。
王三保看了看若有所思的林舟,笑着问道:
“你想什么呢?”
林舟回过神来,笑道:
“没想什么,乱想呢。”
“你是有事找我吧?”
“是,这都被你看出来了。”
“王叔,我就是想问问,我的那点粮食能不能让队里的驴给我磨一下。”
王三保闻言笑出了声。
“真是个瓜娃子,那么点粮食还用的上驴?”
林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我没干过这活,还不太熟练,等我弄好了,估计早就被饿死了。”
王三保点了点头。
他也知道这些知青都是城里娃,干不惯这种累活。
“行,明天你来找我吧,对了,你记得告诉其他知青,把他们的粮食一起磨了,省的一个一个来,他们肯定也不想自己弄。”
“但话说在前头,你们虽然是知青,但不能给你们走后门,你们几个加起来一共三十五个工分。”
“王叔,我们没……”
林舟刚想开口,就被王三保给打断了。
“我知道你们没有工分,拿粮食换就行。”
“你放心,这粮食不是给我们吃的,是给驴吃的!”
驴和牛一样,在村里那都是宝贝。
一般情况下,是不会随便让驴干重活的。
而且马上就要秋收了,村里的驴都被好生伺候着,每天除了吃就是歇,就为了养足力气好干活。
非要用的话也不是不行,但得把体力给补回来。
别看驴没牛重,但一天吃的也不少。
至少要七八斤饲料。
不干活的时候吃的简单,随便喂点干草糊弄糊弄就行。
反正也不动,用不着吃那么好。
但一旦干了体力活,那就必须得给驴吃粮食。
不怕别的,就怕驴掉肉。
到时候秋收都会被影响。
也不是王三保不想给他们免费用,只是给他们免费用了,和村民们说不过去。
要是村民们都来大队借驴,那可就不好办了。
每个生产队的情况都不一样。
一些大的生产队会组织所有村民一起磨粮食。
不要工分,也不需要他们出粮。
相当于免费磨。
主要大生产队的驴子多,用一两次也没什么事。
这真是村里有钱,村民跟着沾光。
了解清楚情况后,林舟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这驴是真的金贵。
一个青壮年在地里干一天活,最多也就赚个十个工分。
可驴干一天就三十五个工分。
相当于人的三倍还多一点。
林舟也没多想,知道情况后便离开了。
他绕着圈通知了所有人,让他们明天拿着粮食去大队。
晚上回到家。
李彩秀已经把饭做好了。
给林舟做的馒头,他们两个吃的还是稀粥。
“要吃馒头就都吃馒头,我吃馒头你们喝粥,这怎么能行?”
林舟皱眉道。
说完,他也不管二人的反应,直接就把馒头掰开扔进了他们碗里。
这下想拒绝也没机会了。
李彩秀面露难色。
“小舟,这是你的粮食,我们不能吃。”
林舟可不管这些,摇摇头说道:
“我既然住在这,我的就是你的,别管这么多了,李奶奶,赶紧吃吧!”
饺子也有些不好意思,怯生生的说了一句谢谢便开始吃了起来。
一共弄了三个馒头,三个人一人一个。
林舟不用担心吃不饱,反正空间里有的是吃的。
吃完饭,他打了声招呼匆匆离开了。
晚上还要去学习报纸。
等他到了地方,其他人已经坐好了。
林舟赶紧挨着王爱国坐下。
屋里指点着一盏煤油灯,光线很是昏暗。
冯豪杰见人到齐了,也没废话,直接就开始念起了报纸。
刚念没一会,他突然把报纸折起来问道:
“经过上午的熏陶,你们在思想上有没有进步?”
几人闻言面面相觑。
熏陶?
不就读了一张报纸吗?还能有啥进步。
但谁也不好明说。
“我有话说。”
就在几人懵逼之际,一向内敛的王月茹突然举起了双手。
其他人闻言都朝她那看去。
冯豪杰点点头。
“可以说,我们本来就是自由发言。”
“你叫……王月茹是吧?”
王月茹点了点头。
“好,那就让王月茹发表一下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