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了一个多小时,王爱国实在看不下去,主动提出换王三保的班。
车上的几人也不好意思再坐着了,都下车牵着驴走。
王三保见状也没说什么,把绳交给他们上车了。
正值晌午,太阳烈的发邪。
几人显然低估了牵驴的难度。
这一路可不好走。
坑坑洼洼暂且不说,一会上坡,一会下坡,路中间还有不少石头。
走了不到一个小时,众人便大汗淋漓。
王爱国擦汗的毛巾早被浸湿,拧一下都能滴出水来。
他喘着粗气看向身边的张二凤:
“这驴看着温顺,牵起来咋这么费劲?走一步得拽三下,比在京城胡同里拉车还累!”
张二凤也没好到哪儿去,额头上的汗顺着脸颊往下淌。
“可不是嘛!这坡又陡,石头还硌脚,我鞋底子都快被磨透了。”
但谁也没脸和王三保说。
毕竟是他们主动要求下来走的,现在又要上去,那叫个什么事?
他们谁都丢不起这个人。
车上的王三保早就看出了几人的疲惫,笑了笑说道:
“行了,你们上来吧,照你们这么走,天黑都走不回去。”
“王叔,我们走了多远啊?应该快到了吧!”
王爱国擦去脸上的汗水,扭着头问道。
“早着呢,一半都不到!”
王三保笑道。
“啊?!才走了这么一点?”
几人闻言一脸沮丧。
林舟听后也很是诧异。
他们顶着太阳走了三四个小时,结果连一半都没走到。
不敢想王三保他们是怎么一路走过来的。
想到这,林舟不由朝王三保看去。
不仅一点汗没出,还在那悠闲的抽着烟袋。
这脚力是真厉害。
王三保坐在驴车上,看着众人垂头丧气的模样,磕了磕烟袋锅子,慢悠悠道:
“你们这些城里娃,没走惯山路,能撑到现在已经不错了。这陕北的路就这样,看着平,但走起来费力。”
这话倒是不假。
这一路,上坡下坡不断。
加上这些,走了得有十几里路。
听到这,众人也没不好意思了,纷纷上了驴车,只留王爱国一个人和王三保牵车。
“咱们一人拉半个小时,我先来。”
王爱国活动了一下手臂说道。
两个小时之后,车子缓缓驶入一个山坡。
一个个窑洞映入眼帘。
几人这才松了口气。
看样子,应该到地方了。
王三保拍了拍手,把驴车停到一个道场。
“到地方了,这就是四河生产队。”
众人纷纷从车上跳了下来,好奇的打量着这的一切。
道场很是平坦,还晾晒着一些粮食。
中间放着一个石磨,边上还拴着一头驴。
林舟站在道场的边缘朝外眺望。
一座座小山纵横交错,空气很是清新。
深吸口气,只觉心旷神怡。
村民们听到动静一一走了出来。
“三保!这是干啥咧?”
一个大妈抱着孩子问道。
王三保把驴栓好,吐了口烟圈。
“看不出来?知青!”
“哎呦,是知青来咧!”
那大妈笑着喊了一声。
大**喊声一落,男女老少都围了过来。
林舟朝周围的村民看去。
这些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脸上透露着一股子淳朴劲。
这么多人凑不出来一件完好的衣服,缝缝补补的,全是补丁。
有些人甚至连补丁都不打,有洞的地方就这么漏着。
他们一脸好奇的打量着几个知青。
有个扛着锄头的大爷凑到王爱国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
“娃是从哪来的?看着细皮嫩肉的,能扛住咱这山里的活儿不?”
王爱国笑着点头:
“大爷,我从京城来,干活肯定能行,就是刚开始得跟你多学学。”
这话听得大爷乐了,咧着嘴露出豁牙:
“好小子,有这劲头就中!”
王三保白了那大爷一眼。
“去去去,少在这凑热闹。”
随后清了清嗓子说道:
“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几个就是来我们村的知青!”
“他们都是念过书的文化人,不同鹅们只会干活!以后要是遇上困难,大家互相帮衬着点!”
话音一落,一个年轻男人咧着嘴笑道:
“三叔,能不能给我挑一个当老婆!”
这人脸色黝黑,翘着二郎腿坐在石头上。
活脱脱一副二流子样。
这话一出,场院里的热闹瞬间冷了半截。
原本笑着的村民们都收了笑意,有几个大婶悄悄皱起眉,嘴型动了动像是在嘀咕什么。
那年轻男人却浑然不觉,还晃着二郎腿,眼神直勾勾地往张二凤和田琪身上瞟,嘴角挂着轻佻的笑。
王三保脸色一沉。
“王二柱!你胡说八道什么!”
“知青娃是来支援生产的,不是来给你当媳妇挑的!再敢说这种浑话,看我不把你爹叫来收拾你!”
此言一出,立马就有人跟着骂道:
“就是!二柱你这话说得太不像话!知青娃们千里迢迢来咱队里干活,你咋能这么没正形!”
一个扎着蓝布头巾的大婶往前站了站,嗓门清亮。
“人家姑娘家脸皮薄,你再这么胡咧咧,往后谁还敢跟你说话!”
二柱闻言有些不满,撇撇嘴道。
“大娘,你不帮着俺说话就算了,还骂俺。”
“俺这不是看着闺女们都俊,想给俺寻个文化人当媳妇嘛!”
王三保摆了摆手。
“快拉倒吧,你这是癞**想吃天鹅肉!”
“昨天你三大娘不是给你介绍了一个,怎么,你还不满意?”
二柱扭过头去,嘴里喃喃道:
“那女子比俺娘还显老。”
话音一落,村民们哄堂大笑。
场面很快又热闹起来。
林舟几个虽然听不太懂,但靠村民们的反应还是能猜出来一些的。
“安静,安静!”
王三保维持着秩序,对着一旁的王启明喊道:
“启明,你去把秤拿来,把粮食分了!”
王启明点点头,随后朝道场旁的窑洞走去。
打开大门,里面堆放着各种农具。
王启明拿出一杆秤来。
“这是你们的口粮,也是国库粮。”
林舟几个也听明白了。
这些粮食就是他们的定量。
按照上面的规定,一个知青一年总共五百八十斤粮食。
折合下来,一个月差不多四十五斤。
但这些粮食都是没研磨过的,等处理好了,肯定没有这么多。
至少得少去三成。
算下来,和城里的定量差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