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里简直是三步一岗,五步一哨,一个个站得笔直的兵哥哥把整个院子围得如铁桶一般。
他们的眼神锐利如鹰,警惕地扫视着周围的一切。
如果没有相应的证件,别说是进去,恐怕在这里多看一眼都会立刻招来盘问。
陈志龙出示证件后,大门缓缓打开,车子平稳地驶入。
进去之后,陈凡才发现这里面简直大有乾坤。
表面上看着是个四合院,内里却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半开放式的研究场地
院子里停着几台机床和各种陈凡叫不出名字的设备,十几名穿着朴素、气质严谨的人正围着几个工作台忙碌着。
他们有的戴着厚厚的眼镜,手里拿着卡尺和图纸仔细比对着什么;有的则伏在巨大的绘图板前,用铅笔和三角尺飞快地画着一张张复杂的零件图。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机油味和墨水味,混合着一种高度专注的、火热的氛围。
陈凡一眼就看到,其中一个工作台上,他改良过的那几支**已经被小心翼翼地分解开来,零件摆放得整整齐齐。
不少人正围着这些零件,时而低声讨论,时而埋头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进行着运算和研究。
陈志龙停好车,率先走了下去。陈凡跟着下车,看着眼前这群人,心里竟有些莫名的紧张。
陈志龙拍了拍手,朗声道:“同志们,手上的工作都先停一下!”
所有人的目光瞬间都集中了过来。
“我来给大家介绍一下。”陈志龙一把将还有些拘谨的陈凡拉到身前,
“这位,就是陈凡同志。从今天起,他就是我们特别武器顾问小组的总顾问。大家现在研究的这些新式武器,就是出自陈凡同志之手!”
此言一出,人群中响起一阵轻微的骚动。几十道混杂着惊讶、审视和好奇的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陈凡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总顾问”身上。
陈志龙又指着一位头发花白、戴着老花镜、手上还沾着些许油污的老者说道:
“陈凡,这位是咱们兵工研究所的王总工程师,咱们都叫他王工,这里技术上的事,主要由他牵头。”
接着,他又介绍了另一位文质彬彬的中年知识分子:“这位是负责材料学的李教授。”
陈凡连忙上前一步,恭敬地喊道:“王工好,李教授好。”
他心里感到一阵强烈的不自在。
毕竟,在他看来,眼前这些才是真正的科研人员,是这个时代最值得尊敬的国之栋梁。
他们靠的是自己的学识、汗水和夜以继日的努力,一点点推动着国家的进步。
而他自己呢?他只是个仗着外挂作弊的“挂狗”,跟这些用智慧和汗水为国家砥砺前行的真英雄,根本没法比。
面对众人探寻的目光,陈凡很不好意思地挠了挠头,真诚地说道:
“各位老师好,我叫陈凡。其实我就是瞎琢磨,谈不上什么顾问,以后还要向各位老师多多学习,请大家多多指教。”
陈凡原本以为,自己这个半路出家的“顾问”,面对这群国家级的技术大佬,多半会受到轻视。
毕竟自己年轻得像个刚出校门的黄毛小子,而他们,才是这个领域的泰山北斗。
他甚至已经做好了被冷落、被质疑的心理准备。
可他万万没想到,下一秒发生的事情完全超出了他的预料。
“陈凡同志!”那位被称为王工的老者三步并作两步冲了过来,一把就抓住了陈凡的胳膊,
他指着不远处被拆解的**问道:“这个地方!这个活塞短行程的导气结构,你是怎么想到要这么改的?
它在理论上确实能大幅降低枪机后坐对枪管的扰动,但加工精度和闭气是天大的难题,你是怎么解决的?”
还没等陈凡回答,负责材料学的李教授也挤了过来,扶了扶自己的眼镜,急切地问:
“还有那个**的倍镜!我们拆开看了,里面的镜片研磨精度和镀膜水平,远超我们目前的技术!尤其是在高倍率下,是怎么做到几乎没有色差和畸变的?还有视差调整钮,你们是怎么做到这么高的调节精度的?”
“对对对!还有这个枪管的膛线,加工痕迹很特别,是用了什么新的切削工艺吗?”
“弹匣的供弹坡角度也跟我们常规设计不一样,这样能提高供弹的可靠性吗?有没有做过极限环境测试?”
一群平均年龄能当陈凡爷爷的大佬们,此刻毫不犹豫地将他团团围住,像是一群看到了新玩具的孩子,七嘴八舌地拽着他开始询问各种专业到骨子里的**问题。
陈凡一时半会儿还真有些发愣,他何曾见过这种阵仗?
一旁的陈志龙看着这副场景,欣慰地笑了笑,他悄悄凑到陈凡耳边,低声嘱咐道:
“小凡,记住,今天在这里所看到、所经历的一切,都必须绝对保密。
从现在起,这个地方就是国家级绝密单位,你每天的出入,都由我亲自开车接送。”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上面也下了命令,以后我就专门给你们这个小组做后勤服务,有任何需求,不管是设备、材料还是生活上的问题,你都可以直接跟我说……”
可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王工不耐烦地打断了。
“哎,陈团长,后勤的事儿待会儿再说!”
老人家大手一挥,又把陈凡拽了回去,“小陈同志,你快跟我们讲讲,这个高倍镜的视差校正原理到底是怎么实现的?”
这回,陈志龙就算是想插嘴也插不上了,只能无奈地站在一旁。
说实话,陈凡这下是真的头皮发麻了。他哪里懂这些高深的理论问题?
这些**全都是靠系统一键改良的,他只知道成品直接就能用,至于究竟是怎么改造的,里面蕴含了什么光学原理、材料学知识,他一概不知。
“系统!救命啊!”陈凡只能在心里疯狂呼叫。
【侦测到宿主需求,正在传输相关知识……】
还好,这回狗系统总算干了点儿人事儿!一道暖流瞬间涌入陈凡的脑海,无数关于精密光学、金属材料学、人体工学、弹道学的知识和图纸如同潮水般灌了进来。
只是一瞬间,陈凡的眼神就变了,从刚才的些许慌乱,变得深邃而自信。
他一下子就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半文盲,蜕变成了一个真正深耕于这些领域的顶尖大佬。
面对王工和李教授等人期待的目光,陈凡游刃有余地笑了起来。
他清了清嗓子,指着那支狙击镜,用一种清晰易懂的话术开口道:
“王工,李教授,各位老师。关于这个倍镜的视差问题,关键在于‘第一焦平面’设计和‘侧向调焦’机构的联动。”
“第一焦平面?”几个研究员立刻露出了思索的神色,这是一个他们听说过但从未成功实现过的概念。
“对。”陈凡点头道,“简单来说,就是确保你的眼睛无论怎么轻微晃动,那个十字准星都始终牢牢地‘钉’在目标上,不会产生视觉误差。这需要镜片组的同轴度达到一个极高的标准,
同时,我采用了新的非球面镜片研磨技术来消除像差。
至于高精度,则依赖于这个侧向调焦旋钮,它内部是一个非常精密的螺纹结构,每一格的转动,都能让镜片组产生微米级的位移,从而精确地将焦点和准星平面重合在不同距离的目标上。这样一来,远距离射击的精度自然就上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