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萝卜头”的真名叫陈塔,这个名字听起来有些拗口,但背后却隐藏着一段跨越百年的故事。
浙江宁波甬江口外有一座被称为白节的小岛,面积仅为0.05平方公里,除了一座灯塔以外便再没有其他建筑,是不折不扣的无人岛。
1883年,一群英国人来到了这座毫不起眼的东海小岛,经过数月的忙碌,建起了一座14米高的灯塔。
塔上的一盏三等红、白二色替光灯,以每分钟红白二光各闪一次的频率,为来往渔船和货轮指引着正确的航道。
既然建了塔,就要有人负责日常管理和操作维护,而陈塔的爷爷就是第一代“守塔人”。
其实对于近代中国第一代灯塔工而言,他们对这些受控于“洋大人”的稀奇建筑,本来没有太多好感。
只是在课税繁重、灾祸频发的晚清乱世,干这份工作能够带来更加稳定和可观的收入,这也是陈塔爷爷踏上白节岛的初衷。
使惯了渔网、说惯了吴语的陈塔爷爷一开始面对精致的西洋机械和天书般的英文守塔日志时也感到过力不从心,几次想要放弃。
但当他发现这盏外国人造出来的“长明灯”确实能给渔民带来安全时,某种责任感便从心底深处冒了出来,而这一守就守了足足三代人。
陈塔的童年几乎都是在白节岛灯塔上度过的。
那时候恰逢社会动荡的年代,“读书无用论”非常盛行,学校无法开课,陈塔便跟着父母一起上岛守塔。
一望无际的大海和深夜遥望的灯光是镌刻在他记忆深处的永恒画面,但也让这个十几岁的男孩萌生了有朝一日要去往更远地方的梦想。
守塔的日子枯燥而乏味,陈塔和她姐姐两个人除了游泳或是钓鱼外,就只能坐在灯塔前用石头和泥土搭出一座座小房子。
平静的生活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里戛然而止,陈塔的父母在冒险救援一艘渔船的过程中不幸落水,把生命永远留在了波涛汹涌的大海里。
那一年,陈塔只有17岁,守塔人的责任却毫无征兆地落在他那稚嫩的肩膀上。
“为什么陈家要世世代代守着这座塔?”
陈塔曾经问过自己的母亲,远嫁而来的女人穿着碎花布衣,黢黑的皮肤是烈日的杰作,刘海在海风的吹拂下掠过眉梢。
“因为这件事总要有人做。”
当时的陈塔并不懂这个回答是何含义,哪怕多年后跪在父母的墓碑前他也依然不明白。
“为什么人要跟一座塔活一辈子?”
陈塔害怕了,害怕自己的将来也都被孤寂的灯塔所充斥,他连夜收拾行李,蹑手蹑脚地出了门,想要去北边参军。
“只要能当上海军,就可以去到大海真正的尽头,看看那里到底有多美。”
陈塔不知道的是,那晚他的姐姐并没有睡,而是站在门旁的角落,用满怀期盼的眼神注视着自己的弟弟渐行渐远。
就像陈塔的母亲说的那样,灯塔总要有人守护,陈塔的姐姐成为了新一任的守塔人,而那年她也只有19岁。
从军之路并不顺利,由于达不到身高上的硬性条件,陈塔接连在征兵处碰壁,更不要说梦寐以求的海军了。
但多年的守塔经历锻炼出了惊人的毅力和耐心,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在坚持不懈申请了三个月后,征兵处的领导终于注意到了这个倔强的年轻人。
经过综合评定后,陈塔被破例录取,但他并没有被分配到海军,而是在陆军某连队开始了自己的军旅生涯。
虽然体格上有劣势,但陈塔凭借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日复一日的艰苦训练逐渐成为了部队里的兵王。
在一次全军大比武中他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不但受到了首长的接见,转到海军部队的申请也终于获得了组织上的批准。
当第一次站在宏伟军舰甲板上的时候,澎湃的豪情让陈塔热泪盈眶,但心底深处对姐姐的内疚却依然“折磨”着他。
在一次与政委的谈话中,陈塔袒露了心声,为自己逃避“守塔人”的责任而羞愧,也为姐姐的“被迫牺牲”而难过。
这根刺梗在心里,终究有一天会演变成更大的问题。
政委明白这层道理,所以没有任何犹豫,通过部队联系上了白节岛上的姐姐,邀请她来海军基地“做客”。
当然他也没忘了和当地**部门沟通,在姐姐出行期间安排了临时守塔人。
当陈塔看到姐姐的时候,便再也无法控制泪水从眼眶涌出,他颤抖着上手想要去拥抱,却又担心着唯一的亲人还在“记恨”自己的不辞而别。
“人是长大了,个子怎么还是老样,像个小萝卜头似的。”
没有一句抱怨,没有一句责怪,有的只是寻常姐弟间的嘘寒问暖和赤裸裸的关心。
姐姐说从来没有想过让陈塔来继承守塔人的职责,因为她早就知道了自己弟弟的梦想是更广阔的星辰大海。
“而且我喜欢一个人待在灯塔的感觉,睁开眼就能看到蓝天和白云,感觉啥烦恼都没了。”
陈塔分不清姐姐真这么想还是在安慰他,不管如何多年的心结都因为这次见面而解开了大半。
“姐,部队很快会有新任务,说是要去到地球最南边的地方,你说这算不算到了大海的尽头?”
在送姐姐出基地的路上,陈塔突然问了这么一句话。
“应该算吧,不知道那边有怎样的风光,到时候你带些石头和土回来,就放在灯塔前面的空地上,这样的话我们两个就都算去过了。”
姐姐知道部队有纪律,所以并没有细问陈塔任务的细节,她只是略有所思,随后就想出了这么个绝佳的主意。
那双好看的眼睛闪闪发光,就和多年前和陈塔一起坐在灯塔上遥望远方的小女孩一模一样。
“所以,赵记者,这就是我挖土和捡石头的原因。”
赵阳听得入迷,以至于陈塔在他面前晃了晃装满鹅卵石的袋子都没回过神来。
“我现在就想着快点帮你们建好考察站,然后回去告诉我姐,这南极的海真没咱灯塔看到的漂亮。”
陈塔用一块破布遮着半张脸,讲话还带着些许回音,但露出的眼睛同样亮着光。
整个“J121”船组织的突击队里,他应该是身材体格最小的,但干的活却总能名列前茅。
赵阳原本不明白这么个小小的躯体里哪来这么大的能量,但看着陈塔喜出望外地翻出一块深红色鹅卵石放进袋子里,他突然有些懂了。
“当年那个小萝卜头悄悄离开了灯塔,以为这辈子都再也回不了家,没想到血脉的纽带从来都没有断过。”
“只要灯塔还在,只要姐姐还在,哪怕到了再远的地方,他总会有无穷的动力往回去,回到那个春暖花开时会温暖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