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最后的299天 第112章 偏执的世界

娥英和尧丹回到入口时,看到那辆推翻的车,意识到她们办的事出了个不大不小的纰漏。她们把这辆车的事给忘了。大块头的亲戚朋友很容易通过车辆定位找到这里来。

娥英只好和尧丹合力,把这辆车从山下推了下去。那辆车虽然摔了个稀巴烂,但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她们只得又回到山坳,把车散落的部件和残骸堆在一起,找来各种枯枝烂叶把它们引燃。

余庆知道这一情况,告诉她们:那辆车必须烧成灰烬掩埋。但这还不够,通过如意星得知,这车的定位装置火是烧不坏的,必须在灰烬里找到它,丢到几十公里外的崇山峻岭或河流湖泊中去。

乐园里面也在忙碌。将余岚等都劝回住处后,嫦娥和芙蓉,燕儿忙着清理几十个类人姝的残骸,以免余岚她们看见了又引起恐惧。

余庆和妲己则陪着余岚她们,让她们的情绪都平静下来。这时余庆才有机会仔细打量余岚她们。换上了新衣服,再加上妲己帮她们收拾装扮一番,一个个看起来漂亮多了。

不过和妲己比起来,她们几个天然的美女还是相形见绌。余岚的鼻子稍小了点,余萱的嘴偏厚,余琪身材矮小,余怡长了一对招风耳。一旦将来走出这里,她们肯定要对自己下狠手整容。

必须承认,人类在和人类自己的创造物的较量中已经输了。妲己看起来像个仙女,而余岚她们就是几个乡下的村姑。当归就更不用说了,像个长不大的邋遢孩子。

不过小狐狸绝对是个例外,她比妲己还有灵气,长大了一定是个才貌双全的完美女孩。就这么两天时间,她已经学会了二十几句华语了,将来肯定比自己还聪明。

这小精怪,现在还帮妲己教余怡说“吃饭,睡觉,方便…”呢。

这一晚余庆几乎没睡什么觉,只是断断续续眯了一会儿。

娥英和尧丹回来后,余庆匆匆吃过早饭,又要出发了。小狐狸鬼精鬼精的,一大早就扯住了余庆的衣角,唯恐把她丢下了。直到她和余庆一起上了车,这才把手松开。

飞行一个小时以后,余庆忽然意识到自己又有一个小小的疏忽。他们忘了换一辆车开出来,红红折腾了一晚上,把能量耗损得差不多了。他不得不更改计划,去前面最近的一个小城补给一下。

但是过了这里,如意星已经没有那个小城的最新信息了。嫦娥的过时资料显示,那个小城没什么有名的人和物,只记载了一个简简单单的名字下来,叫三道梁。

现在也没有更佳的选择,只能去那里试试。真要是补不了电,只当是去那里晒太阳的。那样的话又得耽误一两天了。

为此余庆对尧丹和娥英顺便进行了批评。一是她们昨晚处理车辆的时候居然漏掉一辆,再者不该用红红去办事,把能量都损耗了。

尧丹顶嘴道:“相公,你也没交代得那么清楚嘛。”

余庆板着脸说:“你们又开始造反了,是吗?”

娥英忙说:“主人,是我们的错。主人已经交代清楚了,但我们从没做过这样复杂的事,所以…”

“好了,有这个态度就行。”

尧丹嘟囔道:“有一天我做得不好,相公肯定把我的脑袋也砍了。”

余庆听了吓一跳。这说明他昨晚让她去割类人姝的头,已经在她记忆里产生了阴影。

余庆朝小狐狸呶了呶嘴,指了指尧丹,这个小精怪立马扑到尧丹身上去,一口一个丹姐姐叫着,把大家都逗笑了。

说笑之间红红已经降落在三道梁了。他们的到来,把路边一只硕大无比的松鼠吓了一跳,发出一声怪叫,纵到树上去不停窜来窜去。

小狐狸骑在余庆脖子上,高兴地指着那只松鼠,喊道:“大哥哥,大哥哥…”

嫦娥笑道:“那是松鼠,不是大哥哥。”

余庆给小狐狸作了个逮住它的姿势,问:“你是想要它,是吗?”

小狐狸点了点头。娥英正准备跳到树上去把松鼠抓住时,后面有一个人厉声喊道:“什么人在这里放肆!”

大家回头一看,不远处有个人拿着一根铁叉子,正站在那儿对他们怒目而视。

余庆忙解释道:“对不起,只是小孩要松鼠玩一玩,打扰了。”

那人气愤地说:“什么?小孩要玩我们的松鼠?问问我这叉子答不答应!”

余庆见他如此生气,其中必有蹊跷,忙说:“我们只是路过,不知这里的习俗,如有冒犯,请你原谅。能冒昧问一下,这里可有补电的装置,我们充完电马上离开。”

那人这才语气平和了下来:“有是有一个,在前面五百米左右,很久没人用了,你们可以去试试。只是请不要冒犯我的妻子。”

余庆一头雾水,说:“你的妻子?我们不会呀,都没见过她。”

那人指了指树上的松鼠,说:“那就是我的妻子。”

余庆极力控制自己不要笑出声来,咬着嘴唇说:“没想到。”

这时那只松鼠以极快的速度从树上蹿下来,爬到了那个人的肩膀上。那人也不再和他们讲话,转身蹦蹦跳跳离开了。

等那人走远以后,余庆和尧丹她们终于大声笑了出来。

他们开着红红两三分钟便找到了那个古老的充电设施。这种廉价的设施早在几十年前就不再生产了。所幸的是,尽管它的效率不高,它还可以用一用。

尧丹还是克制不住好奇心,问余庆:“相公,为什么有人娶松鼠当妻子,这可是上下几千年都不曾听说过的事。”

“我也不得而知。现在的人都是特立独行,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也不足为怪。你看这里的一切都如此落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在行为和理念上已经和外部世界分道扬镳了。”

“嗯,逻辑上说得通。就像你过去说的,一个族群发展的前景取决于他们达成共识的程度和规模…”

娥英说:“我可不想这么多,反正大家只要不自作主张,事事都听主人的,一定就会更顺利。”

余庆笑道:“尧丹,在拍马屁方面你还要和娥英好好学习。我听了心里舒服极了。”

“相公,你太帅了,太英明神武了…”

“停!这话听了让人肉麻。”

正在他们谈笑风生之时,有一个中年男子蹦跶着靠了过来。余庆对他们的行走方式有些疑惑不解。

那人左右看了看,问:“你们是外地来的吗?”

余庆心想,这不是废话吗。这也许是他搭讪的一个由头,回答道:“是的,路过这里。”

“那…你们去哪里?”

余庆不便回答,只是说:“出来玩的,去前面随便走走。”

那人说:“不管去哪里,你们可以捎我一程吗?我想离开这里。”

这要求令余庆十分为难。娥英更是朝他直摇头。不过他很快找到了拒绝的理由,说:“你看,我们已经有五个人了。”

那人看了看小狐狸,欲言又止。最后还是叹了口气,准备离开。

尧丹突然问那人:“你为什么想离开这里,还是有急事?”

那人似乎又看到了希望,站住了,说:“厌倦了这里的一切。”

这时娥英告诉余庆电已经充满了,催促他早点赶路。显然她是不想自己承担风险,但余庆忽然改变了主意,决定还是捎那人一段。

不过余庆还是作了一定的防范,让那人坐在嫦娥和尧丹中间。

急性子的尧丹,车子才刚离地,便向那人打听鼠妻之事。那人叹气道:“还不是老祖宗的偏执!”

余庆问:“莫非这是你们的某种信仰或图腾?”

那人说:“奇葩的传统吧。两百多年前,我们的祖先还住在一个冰天雪地的小乡村里。那一年暴雪下了二十多天,他们被堵在屋里,没有了食物,甚至连柴火都要到厚厚的积雪里去挖。

在他们山穷水尽,就快要饿死之际,有人在村中的大树里发现了松鼠的藏粮洞,这才让他们渡过了难关。后来他们在村庄周围又找到了更多的藏粮洞,这样他们才都活了下来。

自那以后,我们形成了一个传统,年轻人结婚前必须先和松鼠结婚,认一只松鼠为妻子或丈夫。”

余庆笑道:“这听起来似乎奇葩,但也没有什么大碍呀,你们就当它是一种感恩的仪式罢了。”

“不不不,不是仪式。你得照顾松鼠妻子一辈子!这还不算什么,它生下来的小松鼠还是你的儿子,你也得照顾它们。最烦的是你父亲的松鼠妻子还是你的母亲,它的儿子是你的兄弟…”

尧丹惊叫道:“天啊。那不是一大窝子了?”

“谁说不是呢,我就要照顾七百多只松鼠!”

余庆叹道:“难怪你想跑路了。这一生都为了一个不靠谱的习俗而活了。”

“谁说不是呢。就因为这个习俗,多少年来我们没少受人嘲笑。而我们也因此嘲笑世人不可理喻,不大同他们交往了。”

余庆问:“对了,你想去哪里,我们直接把你送过去吧。”

“去哪里…我也不知道。要不就去前面的谢山吧!我年轻时去过,那里的人过得快活…”

那人说的谢山,在嫦娥她们的资料里没有记载,但据他介绍,离三道梁大约300公里。这个集镇大约二十多年前才有的,是世界地来那里狂欢的人留下来后形成的。

嫦娥根据他的描述,找到了一些关于那些人的资料。他们就是当年闻名遐迩的“唯乐主义”倡导者。非常滑稽的是,这些人大多都是当年“去情感化运动”的活跃分子的后代。

其实,人类的历史在某些方面就是个反复横跳的历史。余庆也在横跳,他无视现在高度发达的基因自由,一心想要重新回到原生态的社会里去。

余庆十分怜悯地看着眼前这个中年人。从他刚才行走的姿势来看,他或者他的祖辈大概率编辑进了某种攀爬的优势基因,以方便他们上下树木和松鼠互动。

人不应该觊觎别的生物的特长,更无需感谢为他提供食物或情感愉悦的生物。万物都有自己的角色,谁越过了界限都不会长久。

余庆对三道梁的好奇已经过去了,开始考虑抵达第四乐园以后的各种应对之策。他希望那里只有女人,或者有一个和小狐狸年龄相当的小男孩。假如突然出现几个和自己对着干的男人,肯定头痛得很。

他不知道这算不算自私。他想如果第四乐园里有一帮男人,他将给他们提供尽可能的帮助,但不打算带他们和自己同行。

这时,那个人打破了余庆的沉思,指着下面那一片乱搭乱建的房子说:“那里就是谢山。”

余庆忙喊道:“红红,下去,停在正前方那片空地上。”

那人谢过他们之后,便朝前面闹哄哄的地方走去。望着他一蹦一跳的背影,众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余庆说:“鹰总是笑马跑断腿也到不了它的高度,而马也会笑鹰扑腾得再高,也不过为了去更远的地面。你们笑他,他们也许在心里笑我们呢。走吧。”

小狐狸这时候不停地摇余庆的手,说:“大哥哥,大哥哥…”

“怎么啦,什么让我们的小狐狸这么激动?”

原来她看到前面路边有两个人仰面朝天躺在地上转圈呢。

尧丹问:“相公,他们这是在干吗?”

“我也是孤陋寡闻,不知道啊。发羊角疯了吗?”

小狐狸一个劲地说:“吃饭,吃饭!”

余庆仔细一看,那两个人还真是在吃饭。只见不远处有一根炮管似的东西,不时射出一团食物出来。那两个人旋转身体,张开大口准确无误去接住空中抛下来的食物。

余庆笑道:“这玩的什么梗?在这里没点技术看来还得挨饿呢。”

嫦娥说:“据说当年的唯乐主义者就是这样的。他们认为吃饭不过是不得已的需求,如果不是以一种快乐的方式去进行,饿死也罢了。”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