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打道回府
“我们今日便要启程吗?”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萧与鄢将东西放置在了马车上,随后翻身上马。
“既然如此,那动作就得快些了,若不然这天黑的早,我们怕是要在荒郊野外露宿了。”
最关键的是这一代环境实在是太压抑了些。
大营内的士兵脸上几乎瞧不见半点表情。
好像是一群随时可以冲杀上阵的傀儡一样。
萧与鄢虽然在自家舅舅身上学到了不少,但还没有完全适应军中的环境。
待在这里对他而言简直是一种折磨,还不如早日回京呢。
楚枭朝着他身上白了一眼,转头看向楚玉瑶。
“这里确实不太安全,你们早些回去我也能早些放心,到了京城后要照顾好自己。”
千里相送终有一别。
楚玉瑶也知道,若是自己长期待在这里,只会给这添加不少的麻烦,尽管心里仍有一阵不舍得,却还是与自家兄长道别。
“若是京中有人找你的麻烦,只管给我送消息来。这天下我只为了我妹子而守。”
这番话说的楚玉瑶心中一阵感动,却还是很快翻身上马。
来的时候楚玉瑶着心里是一阵激动,只想着能早日找到解读的法子。
如今看着手中的瓷瓶楚玉瑶心情复杂,缓缓的低下头去。
反倒是萧与鄢心情好的不得了,甚至这会儿还能哼出声来。
“你倒是开心的要命了,这些日子可有些长进了。”
楚玉瑶这几天算是放养,没有主动去过问萧与鄢的情况,也不知他们那边操练的进度究竟到哪一环了。
萧与鄢则是洋洋得意。
“舅舅可没有放过我半分,如今骑射的手法我已经学了个七八成,回去之后好好精进就是了。”
这一路上,萧与鄢确实见识到了京城内见不到的东西。
也终于明白了人间疾苦这几个字的含义。
对于寻常百姓而言,战争等于失去一切,等于失去亲人和自己所拥有的全部财富。
这样的痛苦在上奏的折子里只是一句“民不聊生”就随意带过了。
萧与鄢握着缰绳的手也在此刻越握越紧,心里也只有一个想法。
回京之后说什么也要与父皇一起将国家治理的好好的。
楚寒看着太子如今的模样,眼神中倒也多了几分的欣慰,只是那双眼睛下意识落在小姐的身上。
“这只是个开始,不过确实算开了个好头。日后要好好学习才能知道这书本上的内容与实际相差有多远。”
这十年里萧与鄢学会了以太子的身份自居,也学会了傲慢的那一套。
这一趟出来,就是要一点点的将他身上那股傲气全部打掉,最后只剩下清清白白的一颗心。
只有如此,才能让萧与鄢真正的学会替天下思考。
此时头顶上的一片乌云终于开了一道口子,一缕光照在了路上。
楚玉瑶的心也逐渐平静了下来,看来这一路也不像自己想象当中的那般艰苦。
此时锦绣宫内。
张嬷嬷将一封书信送到锦绣宫的时候,文妃正站在窗前看着笼子中的两只鸟。
这些日子出不去门文妃的心情明显也受到了些影响,每日除了伺候这些鸟之外,几乎没有半点事可做,心情都受到了影响。
“娘娘,这是您母家送来的消息。”
文妃原本冷着的一张脸,在听到母家消息的瞬间表情变了。
这日子她连出锦绣宫门都不行,也不清楚如今外面是怎样的情况。
这封书信好歹是带给她那么一丁点的希望。
文妃赶紧将这封书信拆开,一颗心也是怦怦直跳,巴不得能赶紧从这上面看到些好消息来让自己的心情好一些。
可真的看清这上面的内容后,原本攥着信纸的手收紧,愣是在那上面抓出了一道褶皱。
这上面写的虽十分含蓄,却还是表明了外面的情况。
杨家玄铁矿的生意断了。
没有资金支持,杨家背地里那些见不得光的生意就都撑不下去了,若是如此,迟早会暴露在大众面前的。
皇上不是白痴,一定会有所洞察。
要选一些新的赚钱的来路了。
“该死,怎么偏偏赶在这个结果眼上,又偏偏是这玄铁矿的事儿。”
文妃口中喃喃,却下意识的环顾着四周确定公主的人没在这儿,这才放心下来。
平静下来想想杨家好像就是从那太子出宫后才一步步变成现在这副样子的。
曾经那个草包太子如今竟然也管起事儿来了,甚至影响到了自家的生意。
“这是故意与我过不去呢。”
文妃口中喃喃,心情也瞬间变得更糟了,那双漆黑的眼睛里此时透过一抹犀利的光。
“杨家过的不好,其他人也休想安宁了。”
文妃立刻叫人准备了纸笔刷刷点点的写下了一张字条。
说是秋日时节兔子正肥,想找一只兔子烤来吃。
乍看之下无非是想念娘家的好手艺了,若是这封信真的送出去,皇上那头也不会阻拦。
可文妃转头看着那笼中鸟的眼神,却发生了细微的变化。
兔子便是太子。
“我倒要看看,如今这外面还有多少人敢与我杨家过不去。”
锦绣宫内的气氛透着一股肃杀之气,愣是没一人敢轻易上前。
城郊野外。
哪怕楚玉瑶他们奋力赶路,这回去的路上也总是睡在外面居多。
好在楚寒与楚玉瑶早已习惯。
唯一对此十分不适应的萧与鄢也在战场磨砺一番后有了几分变化。
至少是不再像先前那样叫苦了反而能静下心来与他们一起在野外搭起帐篷来。
“再往前走不出十里就有一处驿站,我们干嘛不在那里留宿?”
萧与鄢虽说不嫌弃,但要是有能享受的机会,还是想为自己争取一把的。
“我们的马也要歇息,总不能连夜奔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