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399章 半日闲

();

秋天来了,天气终于没那么热了。

聂宇自从登极以来,难得有了一日空闲,早早批完奏章,回到后宫(后院)陪伴后妃儿女。

虽然已经定下内阁、秘书阁、中枢各部院互相监督牵制,可以极大减轻皇帝的工作量,但刚开国的几月,忙也是真的忙,啥事都要皇帝亲自过问。

不过还好,最忙的几个月已经快要过去,每天的繁琐事务都在减轻。

内阁、秘书阁已经在慢慢发挥应有的作用,至少聂宇还在位期间,这套相互牵制的行政制度,应该不会出现太大问题。

至于等他驾崩,后代君王上台后该如何平衡朝堂,那是后代皇帝该关心的问题。

制度又不是一成不变,总要随着时间推移,国家政策的改变,甚至官僚机构的变化,而不断去改革。

就以后世开国来说,开国之初就设立了一百多个部,江苏、安徽能再分成两个省,四川干脆分了四个省。

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发展,中央部门合并减少到二十六个部,地方省份也陆续合并。

后宫,御花园。

三个小娃娃,正在树荫底下乘凉。

初秋的气温开始降低,已经没有前两个月那么热,但太阳到底还是有些晒人。

聂宇今年刚刚登极,所以文臣百官都还不是很着急,只是先将皇帝的两儿一女,都记名录入到了皇室玉碟。

皇长子聂兴晔,今年已满三岁,为皇后陈蕙兰所出,已经准备册立为太子储君。

皇长女聂婧瑶,今年才刚两岁,为刘妃所出,名字不遵从聂宇定下的聂氏皇族取名排序。公主没有皇位继承权,没必要遵守起名规则。

皇次子聂兴岜(岜:土家语为山),目前还在吃奶,也是三个皇子里面唯一的少族血统,为聂宇的土苗妃子所出,同样没什么皇位继承权。

聂宇坐在树荫底下,看着儿女们、乘凉玩耍,服侍的宫女已经提前搬来了小木几,上面摆放了几盘瓜果糕点。

“陛下,这是浙江新送来的贡品鹿乳。”宫女小心翼翼端起来个托盘,里面盛了一碗洁白清澈的鹿乳。

古人认为鹿乳可以强身健体,又因为鹿乳产量极低,采集难度大,基本全靠野生抓捕,所以鹿乳长期以来都是作为皇帝的专属贡品。

聂宇刚伸勺子瓦了一口,两个还在地上看蚂蚁的娃娃,突然就起身小跑过来。

“爹爹,我也要喝牛乳!”

“爹爹,我也想喝!”

(热知识:皇帝亲属私下里称呼实际都没那么正式,这一条甚至在前明就被朱元璋写进《皇明祖训》,严格规范私下里和公开场合的称呼区分)

小孩子嘛,对奶乳品向来都无法拒绝,见到聂宇在饮鹿乳,都以为是在喝牛奶。

皇后陈蕙兰上前抚住儿子小头,轻声说道:“晔儿乖,这是你爹爹的贡品,可不是牛乳,小孩子不能喝的。”

另一旁的刘妃同样抱住女儿,温言说道:“瑶儿乖乖,这是鹿乳,女娃子可喝不得。”

两个娃子都很听话,听到自己不能喝,也不任性胡闹,就是眼睛还是盯着自家爹爹手里的汤匙。

聂宇哈哈一笑:“无妨,有什么不能喝的,瑶儿、晔儿,你们都过来。”

两个娃子听到父亲呼喊,高兴的从母亲怀里奔过来。

聂宇捏起汤匙,一人瓦了一小口,亲自给喂下去:“一人一口,不能多喝,小孩子喝多了鹿乳,身体可吃不消啊!”

陈蕙兰见此,表情有些无奈:“陛下,您这……”

“哈哈,一小口而已,不碍事的。”聂宇笑道。

说着,又把汤匙放回碗里,这鹿乳虽是贡品,但喝过第一次觉得新奇,后面再喝滋味也就那样。

比牛奶要稀,滋味上也更淡,还带了一丝淡淡的腥味,要不是加了白糖,聂宇都有些喝不惯。

聂宇说道:“晔儿,你娘说你新学了《三字经》。怎样,会背几句了?”

孩子三岁,还不到进学的年纪,但已经可以先看点开蒙读物,提前熟悉一下。

晔儿立马开始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断机杼……”

背到第十二句,卡壳了,背不下去了。

聂宇笑道:“好了好了,晔儿已经背的很不错,居然能背到第十二句,爹爹我可是背到第八句就背不会了。”

这倒没说假话,《三字经》虽然是经典开蒙读物,但前世背《三字经》都不知道几岁的事了,也就前八句记得熟,后面早忘差不多了。

晔儿收到父亲夸奖,又高兴跑回去找妹妹看蚂蚁去了。

聂宇笑吟吟收回目光,对着身边的皇后问道:“怎么了,可是有心事?今日似乎一直有些心不在焉。”

陈蕙兰摇了摇头,继而问道:“陛下,晔儿今年已经三岁了,什么时候准备让晔儿进学?”

聂宇闻言倒是早有打算,说道:“就按一直以来的制度,六岁进学开蒙,正好皇城学院三年以后,也该建的差不多。以后的皇子皇女,也都依照此例,六岁必须进入皇城书院读书。”

旁边的刘妃听罢有些疑惑,又有些希冀问道:“陛下,皇女也可以读书吗?那瑶儿……”

聂宇点头:“嗯,等瑶儿六岁了,就跟着太子一起,也到皇城书院读书吧!”

陈蕙兰及时提醒:“陛下,瑶儿是女子,男女有别。”

聂宇说道:“无妨,朕再让工部往皇城书院,每一级都添一所女子课室,这样就能解决了。”

聂宇对此想到的还更多,如今大汉虽然已经废除奴籍,还搞起了初级的三年义务教育,但这些教育目前仍旧还局限于男子。

不是聂宇禁止女子读书,甚至还非常鼓励乐意看到女子也能进学府,但他这个皇帝鼓励,不代表百姓也买账。

对百姓而言,男人读书,将来可以考科举,可以去做官,再不济也能识文断字,开阔眼界。

学府毕业了,不论去当村更,还是到镇子上给那些商铺老板做账房先生,都是能养活家人的生计。

可女娃能干嘛?

读了书,又不能考科举,也没听说过女子做官的先例。

就连村更这些,虽然没有明令禁止,但村更太低了,还时常要在村子里忙活走动,将来女儿家怎么嫁人?

聂宇现在把皇城学府加了女班,就能给地方上起到表率作用。

女班增设,百姓见到皇帝都送公主去读书了,他们就会明白,女娃子读书不是什么丢人的事情。

皇帝都这么干,说明这不仅不丢人,还确实是有好处的。

反正,大汉有着三年的小学义务教育,义务教育都是免费进学。

家中宽裕不缺劳力的,他们就差皇帝给他们带头,好让他们迈出这临门一脚。

聂宇一言定下了今后的大汉皇室子女,进学读书的大致章程,还有相关的具体细节,可以交给礼部、工部去完善。

聂宇转过头来,又对着陈蕙兰说道:“等晚些时候,让舅兄进宫一趟,朕也许久没与舅兄聊天谈心了。

听到皇帝的话,陈蕙兰顿觉有些意外,看到皇帝脸上的笑意,过了片刻才明白过来:“臣妾知道了!”

晚些时候,陈兴怀心里带着忐忑,来到行宫面见皇帝。

这次面圣,只能算是舅兄和妹夫之间久违的私下见面,具体谈了什么,没人晓得,反正足足过去一个多时辰,陈兴怀才出来。

进宫之前,陈兴怀表情忐忑,气质颓废。

出宫以后,反而是神色轻松,原来的郁结已经一扫而空,取而代之是满怀雄心壮志!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