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有什么康乾盛世 第237章 九江破城

当晚。

傅弘昌和黄师爷兵分两路,骤然发难查抄了马、王两家,马、王全族包括家仆都被下狱关押。

罪名是私通反贼,图谋不轨!

两家族产钱粮都被充公,作为官府抗贼守城之用。

一时间,才刚私下串联的城中富户士绅,全都惊骇震恐。

这位知府老爷简直是疯了,为了守住九江城,居然连他们士绅豪族都不放过。其中的马家更是在府衙都有关系,在府城势力盘根错节,就这么被诬陷通敌,连根拔起了!

后半夜,这些士绅们再度私下集会,人数变得更少。

“来了几家?”一个中年士绅问道。

另一土绅回答:“包括我们,总共来了不到一半,马、王两家都被大老爷抄了,已经没人敢动心思。”

又一士绅冷笑:“什么大老爷,为了能守住九江城,如此诬陷良善。若九江真能保下来,我就算拼了老命,也要托关系告御状,让皇上把这狗官给革职查办了。”

中年士绅摇头:“九江怕是守不住了,知府如此去干,城中各家虽然震慑,但肯定是不服气的。人心已散,要是巡抚老爷不带兵回援,九江撑不住的。”

旁边士绅问道:“那怎么办?”

另一士绅咬牙说道:“能怎么办?知府为了守城,动辄诬陷通敌。既然如此,那就索性弄假成真,真的通敌献城算了。”

有士绅犹疑:“那我们的田产怎么办?汉贼可是要分田的?”

那士绅皱眉道:“都什么时候了,还在想田产的事情,要是汉军日不下九江,九江多守住一日,我们就多一分危险。到时候一个通敌罪名砸下来,不仅田产保不住,家族性命都保不住。”

“可是……”

“还有什么可是?”

“……”

“好了好了,都不要再争了。”

中年士绅出面缓和道:“眼下马、王两家刚刚被抄,短时间内知府应该不敢再大动干戈。而且九江控扼长江咽喉,巡抚老爷不会坐视不理,还是再看看吧!”

一天之内,两次冒险私下串联,讨论出的结果居然还是先按兵不动。

虽然这些士绅心里已经有些惧怕,想要从贼倒戈,但骨子里还是软弱贪婪。

不敢真的冒险反抗官府,更舍不得从贼以后田产要被分走,还是分给曾经的佃农**民。

却说城中这边几家土绅还在私下串联,讨论到底要不要从贼献城,而城外的汉军大营。

“报!”

杨芳被亲兵唤醒,身上没有披甲,问道:“何事?”

“夜岗哨兵刚刚抓到一名奸细!”

“带过来。”

“是。”

过不多时,一个五花大绑的“奸细”就被带进主帐。

才刚进来,见到明显穿着不同寻常士兵的杨芳,便跪地哭喊道:“将军饶命,小人不是奸细,小人是九江城中的沈家书童,我家少爷是想跟汉军投降啊!”

听到对方哭喊,杨芳先是感到惊诧,接着立马认真道:“快,具体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那书童忙不迭回答:“回将军的话,我家少爷原本就打算要投降汉军,只是一直苦于没有机会。就在今晚,知府老爷忽然查抄了城中马、王二家老爷,罪名是私通汉军,其中的王家少爷与我家少爷还是同窗好友。少爷说,这是知府已经心思不正,灭亡前兆,就让小人赶紧出城,找汉军天兵们联络。”

解释言简意赅,但主要信息杨芳已经差不多知晓,就是九江知府突然发病,居然抄了城里土绅大户的家门。

这沈家应该本来就有投降的心思,一看知府又完全不管什么士绅大户,该抄家就抄家,该诬陷你通敌就诬陷你通敌。

杨芳又问道:“九江城中,就你们沈家一家要投降,还是有好几家跟着一起?”

书童说道:“少爷说了,城中士绅虽然都对知府不满,但他们大多畏缩优柔,不足与谋。不过将军放心,我家少爷已经安排妥当,知府之前曾派黄师爷去往城中各家上绅募兵,让土绅出人协助守城。明日我家少爷会亲自登城,而后突然发动,制造混乱,将军再趁机强攻,里应外合夺城!”

办法挺笨的,但胜在简单粗暴。

九江城没有精兵,全是临时招募的青壮和衙役,就算各家土绅帮忙募兵,情况也不会有太多改变。

这种青壮衙役组成的守军,跟着正规军队打打顺风仗,壮壮声势还差不多,守城都已经很勉强。

一旦城墙某段发生暴乱,很容易就会让整条防线跟着崩溃。

而且,按照这沈家所说的,城中士绅大多对知府不满,虽然畏缩不敢动手,可要是九江真的要破了,就算还是不敢动手,那也肯定不会继续守城抵抗了

翌日。

汉军一如既往,按部就班发动攻城。

“轰!”

汉军大炮开炮了。

十五门红衣加农炮,没有再开炮齐射,而是调整好了炮位,一发接一发的轮射。

能有几发炮弹命中不好说,但能做到炮火不停歇,就是要让九江城头不得安宁。

炮火的掩护下,文教官带着民夫营,一批接批轮换的过去填埋护城河。

傅弘昌站在城楼里,冒着汉军炮火的危险视察敌情:“不能让汉贼大炮一直轰射,让我们的炮手也上去开炮。”

黄师爷有些为难:“汉贼大炮犀利,我们的炮手都是新兵……”

傅弘昌抬手打断:“敢上去开炮的,**,赏银五两,能命中汉贼阵地者,再赏银十两。”

好家伙,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黄师爷不说话了,连忙下去传达知府命令,在高额赏银的诱惑下,果然有人跑上去操持火炮了。

“轰!”

一炮轰响,炮弹不知道飞哪去了。

过不了片刻。

“轰轰轰!”

不是九江城防大炮齐射,而是汉军大炮齐**。

目标正是刚刚**的九江城防大炮。

十五门红衣加农炮齐轰,密集的火力覆盖下,还真有一发炮弹运气很好,命中目标。

炮弹砸进炮台女墙,女墙被砸的稀巴烂,一个炮手当场被炮弹砸中,胸骨都被砸出大坑,眼看人就不活了。

其他炮手本来因为重赏刺激,脑袋都有些亢奋不自知,这下瞬间清醒了。

“快跑啊!”

“汉贼**了!”

炮手们瞬间一哄而散,还连带着其他没来及开炮的炮手,跟着一起逃离了炮台。

傅弘昌连忙下令让他们回去,还承诺把赏银加倍。

可惜,没用!

赏银再多,那也得有命拿不是,而且傅弘昌只赏不给,完全就是口头上赏赐,真银子一两没见着。

这也不怪傅弘昌,因为他确实没多少钱了,钱全部拿来募兵守城了,再拿银子就得动用他的私人银库了。

这些可都是他几年做官下来,一点一点盘剥贪得银子,拿出一些意思一下就行了,怎么能真的全部赏赐出去?

要不然,就算九江守住了,他也没钱交议罪银,没钱去给自己打点人脉关系。

就在傅弘昌因为火炮失利,而手忙脚乱的时候,迎恩门往南的一段城墙。

沈弘文作为沈家守城出人,正在召集麾下的家奴兵丁,还有那些衙役青壮。

“诸位,而今知府倒行逆施,据守九江,抗拒大汉天兵。大汉是为反清复汉,驱逐鞑虏而起,还请列位都随我一道,献城投汉!”

沈弘文话音刚落,那些被招来的衙役就脸色突变:“你们这是要造反?”

“什么造反,这是拨乱反正!”

沈弘文冷笑:“各位,我沈家是去过湖广汉地的,知道大汉的些政策,你们当中有的是家奴,有的是佃户,还有的是游民。但只要你们能反清投汉,那所有人都可以做大汉百姓,不会再有佃农、家奴、游民这样的卑**籍人,人人都可以分田,自己为自己种地。”

说完了这些,周围的那些沈家家奴、佃农游民的青壮,果然露出向往意动。

沈弘文趁热打铁,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下,就挥刀把辫子给割了,接着高举呼喊:“反清复汉,大汉万岁!”

如此迅猛出手,让那些家奴青壮压根没时间思考。

“……”

“反清复汉,大汉万岁!”

场上只沉默片刻,先是沈家家奴有样学样,割了辫子高举呼喊。

而后又是那些佃农游民青壮,就连好几个衙役,也是跟着割了辫子。

不愿意割辫子的,直接成了沈弘文倒戈的第一滴血。

整段城墙迅速被沈弘文控制,接着率领麾下的这群家奴青壮,就朝着迎恩门的主城墙杀去。

一边跑还一边大声呼喊:“汉贼进城了!九江破了!”

许多衙役本来就不想卖命,见到有人造反,当即趁乱开溜。没了衙役弹压,那些青壮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只听到此起彼伏的喊声,还真以为汉军破城了,纷纷丢掉武器逃跑。

“都不许跑!不许乱!汉贼还没攻城呢!”

“亲兵队,火速弹压!”

傅弘昌仓促之下,只能把400人的亲兵全部撒出去,但还是没吊用。

知府亲兵军饷充足,倒是尽心尽力。

可溃逃已经爆发,别说400亲兵了,800人都压不住。

此时此刻,城外汉军甚至都还没发动全面攻城,民夫营和文教官还在卖力填河。

(本章完)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