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间一晃,又是半个多月过去。
张伟每天都说出去采草药,其实都是进入林场打猎。
隔三差五的,他也会用弓箭射杀一些猎物拿回家里吃,其他的猎物全都是用猎枪打的,然后趁着晚上送到青田乡徐凤莲那里。
差不多每天也是卖五六百块钱。
除了又给了林嘉丽2000块钱,让她把学校的食堂开起来之外,他身上的钱也超过10000块了。
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元户。
只是,没有人知道。
他的爸妈都不知道。
对了,也有一个人知道。
那就是徐凤莲。
只是徐凤莲远在百里之外的青田乡,消息传不到石河村来。
张伟家的圈舍还没建好。
原因也简单,从原来的五间,又增加了五间。
如今在建第三排的五间。
鱼塘倒是建好了,夏猛每天抓的鱼,除了少数做了吃,剩下的大部分都养在鱼塘里。
另外,张伟让帮忙修建圈舍的人在三排圈舍的旁边挖了三个大坑。
每个大坑直径在三米,深两米,要求全部用红砖铺底砌墙,刷水泥。
别人问他建这样三个坑做什么,张伟只说是粪坑。
其实,也真的是粪坑。
可没人相信。
谁还用红砖水泥,将粪坑建得这么好啊?
却没有人知道,张伟是建沼气池的。
等石河村通电,不知道要等到何年何月。
如今他手里有了一万块,可以考虑买发电机了。
上一世,张开明和李静到死家里也没能用上电。
这一世,他要让父母用上电。
现在,整个三岔镇上都在传,三岔镇和附近几个村今年就能通电,镇上的人快要用上电灯了。
张伟不知道上一世三岔镇上通电到底是今年还是明年,但镇上通电要拉电线,建供电站,至少也需要几个月的时间,不是短时间可以的。
他有信心,让爸妈成为整个三岔镇第一个用上电的人。
而他之所以要挖三个沼气池,一来是为了保证供电充足,二来也可以让大伯、三叔和两个堂哥家都能用上电。
不仅满足照明所需,还能带动电视机、洗衣机、收音机等家用电器。
1981年的时候,一台黑白电视机功率大概是50W,彩色电视机的功率约100W。
张伟估计,加上照明等,一个家庭一天有个两三度电绝对够用了。
毕竟,这个年代的家用电器实在是少。
沼气发电,1立方沼气差不多能发电0.8度到1.2度之间。而每立方米池容日产沼气差不多有0.15--0,3立方米。
张伟建三个那样大的沼气池,完全可以实现用电自由。
之所以不明说,主要懒得解释,而且不是很好解释。
他打算等将发电机买了,等正式建沼气池的时候再说。
这天,夏永贵从街上回来,带回了整整二十三张汇款单。
石河村的人又沸腾了!
“我家的汇款到了!”
“我家的也到了!”
“说的好像谁家没有似的,我的汇款还不是到了!”
“浩浩给你汇了多少?”
“80块呢!你又收到多少?”
“我的95块!”
“不是说3块钱一天的吗?怎么你收到了95块,我只收到85块?”
“估计浩浩自己留了一些自己用吧!”
“还是你家的勇勇节省,竟然汇了这么多!”
“是啊,我也没想到有这么多呢!”
“铁军,你又收到多少?”
“兵兵给我汇了108块钱!”
“天啊,这么多!”
“我只有87块!”
“我有95块!”
“……”
王铁军等人收到汇款单,全都兴奋极了。
过去,还没有谁家一个月的收入有八九十块钱呢。
嗯,别说一个月收入八九十块钱,就是一年下来,石河村能存八九十块钱的人家,也屈指可数。
收到汇款单的人,能不高兴吗?
“我家怎么没汇款?”
“我家也没有!”
“村长,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家旺财没去老黑山挖煤?”
“是啊,我家老炮也没汇钱回来,怎么一回事?”
“……”
去老黑山挖煤的,一共三十个人,来自不同的三十户人家。
而夏永贵带回来的汇款单只有23张,还有七户人家没收到汇款单,他们不禁着急。
夏永贵解释道:“汇款是需要收手续费的,收费标准是汇款金额的百分之一。”
“而且最低收费是2块钱一笔。”
“旺财和老炮他们是去了老黑山挖煤的,他们之所以没汇钱回来,估计是舍不得那两块多钱的手续费,将钱留在身上,到时候自己带回来。”
听他这么一说,众人这才发现,汇款回来的都是像王兵那样的年轻人,他们去的时候,当爸妈都曾千叮咛万嘱咐,要他们拿到工资就将钱汇回来,担心他们留钱在身上搞掉了。
而像老炮、旺财等人都是上了年纪的人,在家都是一家之主。
对汇款单没有异议后,所有人看向夏永贵,又纷纷感激起来。
“我们家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钱!”
“是啊,九十多块钱,以前我们全家一年都存不了这么多钱啊!”
“一个月九十多块,那一年不就有一千多块钱了嘛!”
“哈哈哈,这样下去,十年后我家也是万元户!”
“这都是老村长给我家谋的出路啊!”
“谢谢老村长!”
“谢谢你夏村长!”
“要不是你,我们家以后还要一直穷呢。”
“老村长,我们家的好日子是你给的,谢谢你!”
“老村长,你是最好的村长!”
“老村长,明儿我就上街取钱,我给你打酒喝!”
“我也明天上街取钱,我给你买烟抽!”
“我给你买……”
“……”
村民们不是说说,是打心眼里感激夏永贵。
第二天,收到汇款的人都上街去邮电所取了钱,就算给自己舍不得买东西,但肯定去买点东西送到夏永贵家。
有送一包烟的!
有送一包糖的!
有送两斤酒的!
有送一把面条的!
……
一时之间,夏永贵家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收到的东西多达几十样。
嗯,不止收到汇款的人去买东西送来他家,还有不少没去成挖煤的人家,也送来了东西。
看着别家一个月收入八九十块钱,谁不羡慕?
他们也想去挖煤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