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兵突击:从钢七连开始 第226章 “体系化”作战思路

();

和彼得喝到大概晚上8点多,虽然对方还提出来可以去换个场子接着HAPPY,但陈江礼貌的拒绝了。

虽然老师给自己放了假,但对于纪律已经浸透到了骨髓里的中国军人来说,自我约束是必不可少的。

赵振国等人对于陈江的这一点就非常钦佩,这才是中国军人该有的样子。

秦栋其实一直都在酒店大堂的角落里等着他们回来,看到几人在8点多就回来了,也不由地长出一口气,他们代表了中国军人的形象,这几个小子万一要是在外面闹出了点什么事情,自己的麻烦就大了。

好在有惊无险,一晚上过去后,十几人很顺利的回到了学校。

后面的事情就比较容易了,课程学完后,就要开始最后的论文答辩,陈江琢磨了半天,选择了《关于未来战场体系化的思考》这一论文题目。

他先是请教了一下秦栋老师,结果秦栋老师对他这个题目很感兴趣,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令陈江获益匪浅。

有了班主任的支持,陈江一门心思的扑在了图书馆里查文献资料,好在学校图书馆的馆藏图书非常丰富,所以陈江能在里面忘我的学习,特别是一些海外军事专家的著作,更是令陈江思路大开。

论文答辩大会的这一天,国防大学的一众校领导都来了,规格相当的高。

由于前期已经交过论文的纸质版本了,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现场答辩。

第一个上台答辩的是一名海军中校,他围绕建设深海舰队,阐述了他的观点,那就是必须要加大力度推动舰艇现代化,尤其是早日建成核动力航空母舰的建议,引来所有人鼓掌叫好。

后面的学员依次上台,陈江他们寝室里第一个上去的是赵振国,他的论文题目是《新时代装甲兵的突击与防御》,这篇文章他很重视,也虚心的向陈江等人请教过。

从他们一线步兵的角度看,从作战处的角度看,还有就是从空军、特种部队的角度琢磨装甲兵的用途与未来发展,写下了这篇洋洋洒洒一万多字的论文。

他的主要观点是:在未来战场,装甲部队必须摒弃常规思路,不再拘泥于装甲突击等传统进攻模式,在未来无人机和反坦克武器越来越先进的将来,这样明目张胆的冲锋,无疑就是去“送人头”。

他指出,装甲部队始终是未来战场的进攻与防御的核心力量,必须紧紧依靠空中和地面火力的掩护,尽可能的提升其综合防护能力。从而能抵御反坦克**、无人机等多样化威胁,同时具备高机动性和火力压制能力。

要强化主动防护系统、小型相控阵雷达及爆炸反应装甲,切实提升装甲部队的战场生存能力。

当装甲部队随着大部队转入防御作战的时候,不能成为固定不动的“活靶子”,而是要配合小部队进行机动防御,提高阵地的防御韧性。

一句话,过去大规模使用装甲集群的办法已经不怎么适用新时代战场了,这次出国观摩外军演习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他自己也没想到,这篇论文竟博了个满堂彩,连校长听了他的论文答辩,都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许。

紧接着上台答辩的是齐桓,他的论文题目是《论未来战场的特种作战》,

如今他是A大队的一名中队长,回去后接任副大队长的概率很高,他需要从全局上考虑大队的未来发展方向。

经过陈江当年搞的信息化建设,让A大队的战斗力得到了显著提升,在后续的演习中,这个大队一直都是各支部队最头疼的存在,但齐桓深知,这还远远不够,因为陈江跟自己说过,西方发达国家的特种部队可不仅仅为演习服务,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作为地区冲突中的快速反应部队。

能最快抵达战场,以最直接最高效的手段达成战役目的,这才是特种部队需要做的事情。

而目前A大队还没有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因此他提出了一系列的设想,如何把国内的特种部队都能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现代化升级改造,让他们与国际主流接轨甚至超越,这才是他们这一代特种部队人追求的最高目标。

现场的部分校领导就齐桓提出的设想,进行了提问,齐桓都能准确无误的回答出来,令诸位领导十分满意。

再后面上台的是林笑笑,他的论文题目是《新时代航空兵的发展方向》,主要阐述了陆基航空兵与海军舰载机航空兵的协同作战问题。

从目前看,陆基航空兵更加强大,但从远景来看,海军航空兵发挥的作用更加强大,特别是随着国家航母建设的不断推进,各种各样的先进战机都会飞上航母甲板。

但航母上的舰载机飞行员选拔,还是要紧密的依赖于陆基航空兵,两者要两条腿走路,虽有先后,但不讲主次。

这些也是他和陈江闲暇之余探讨出来的结论,他万万没有想到,陈江对于空军的建设居然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这让他非常服气。

最后一个上台的正是陈江,他一上来就提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

“我想问问现场的诸位,在当前我们海陆空三军的常规武器装备中,有没有哪样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

台下的众人面面相觑,都不知道陈江这个问题到底是什么意思,但简单的思索了一通,似乎真的没有一样是世界顶尖。

“没错,应该是没有,”陈江苦笑一声,“尽管我们的军工科技专家经过了一代又一代的奋力追赶,但很遗憾,我们目前还是没有任何一样能敢拍胸脯保证,是位于世界顶级水平的。”

“关于这一点,不是专家们的过错,实在是我们的军工底子太过于薄弱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需要一个长时间积累的过程。这一点是急不来的。”

“陈江同学,你到底想要表达什么观点?”

终于,下面有评委老师提出异议了。

陈江笑了笑,“请不要着急,我接下来就开始说正文。”

“虽然我们的武器装备进步了很多,但跟西方发达国家的顶尖武器相比,还有一些差距,这些差距在真正的战争到来之际,就需要我们用巨大的代价去弥补,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国军人不愿看到的。”

“那么,如何用现有的武器装备,去对抗别人的先进武器?这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课题。我认为,我们国家的长处在于高新科技的进步,特别是在数据库研发方面已经在全球独领风骚,这一点,正好可以用于我接下来说的‘体系化’作战中去。”

“你能不能给我们详细的说说‘体系化’作战?”校长在下面听得很仔细,点名要他说说清楚。毕竟这是今天最后一位答辩的学生了。

陈江当即点了点头,

“‘体系化作战’,就是依托数据链的优势,把所有人和设备获取到的数据信息实施同步共享,从而达到1 1〉2的实战效果。举个简单的例子吧,我们的SU27战机配置的雷达探测距离是50公里,那么搭配的格斗弹就只能是射程50公里左右的,再远也用不了,但如果能实现数据共享,就可以通过预警机提供的敌机参数提前锁定对手,在机载雷达的探测距离外先发制敌!”

“大家都知道,空中预警机的探测距离因为功率大所以距离远的多,这样一来,我们的三代机就可以轻松打赢人家的四代机,甚至如果我们的雷达可以发现隐身战斗机,那么三代机打下五代机也不是没有可能的。这就是我说的‘体系化’作战。”

陈江的话可谓语出惊人,在当时国内最先进的战斗机就是SU系列战斗机,机载雷达受限于飞机前端的空间,作战效能一直不高,那么自然就不可能装配超远距离的空空**了。

这就好比**的射程在1000米开外,但问题是你能打到1000米左右的目标吗?

所以才催生出了AK系列的中距离突击**。

如果真的如同陈江所说的那样,那中国空军的日子就要好很多了。

“不仅仅是空军,还有我们的陆军,甚至海军,都可以用到这套理论,数据链共享,就可以让劣势装备发挥出几倍的威力。同时也可以通过各个数据段,实时回传数据到指挥中枢,综合研判出战场态势,通过计算机分析出最优对敌策略,以供指挥员参考。”

陈江说的这套理论,其实正是二十多年之后的中国军队情况,但放到现在,绝对是技惊四座的理论。

果然,校长听后一阵沉默,最后还是低声问道,“如果要实现这些,有什么前提条件吗?”

“有的,”陈江点了点头后,继续汇报,

“首先,我们要有足够强大的计算机,建立精密高效的数据库系统,能支持最简单高效的算法!这是实现‘体系化’作战的大脑。其次,我们要有安全高效的数据管理系统,能让前线的每架战机、每辆坦克、每艘军舰甚至每个士兵都要有一个小型数据段,用于发送和收取数据信息。最后,就是要有足够先进的预警机平台,没有这个,就无法充分发挥‘体系化’作战的最大效用。”

“第一个问题不大,我们国家现在最先进的计算机型号,已经能满足你所说的要求,第三个条件也可以满足,现在随着空警2000大型预警机的服役,我们已经可以做到大范围的探测距离了。就是你说的这个数据管理系统”

校长的级别要高的多,自然知道很多陈江所不知道的东西。

“那可太好了,系统我有办法搞定!”

当年陈江就在A大队试运行过一套系统,如今如果拿过来重新迭代升级,完全是可以用上的。

校长听后满意的点了点头,有些话,不适合在大会上说,大家点到即止就可以了。

答辩会结束后,校长专门把陈江叫到了自己办公室里,一边看他的论文材料,一边听他详细讲解。

他时不时的点头,“陈江啊,你这份论文,可谓是技惊四座啊!不瞒你说,我们现在正在研究这个东西!”

听到这个消息,陈江并没有多少震惊,因为要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必然需要提前好多年就要开始酝酿,然后反复尝试,不可能一蹴而就。

“怎么,你猜到了?”校长倒是有些好奇,这个年轻人还真是有点东西。他刚才所说的东西,在国内可是绝密消息,但陈江听后脸色居然毫无波澜。

“首长,‘体系化’作战这个概念,既然我能想到,我猜,您肯定也想得到,所以不足为奇。”

校长听后笑了,这小子的话明显就是拍马屁呀,不过这马屁拍的,确实令人舒坦。

“你刚才在答辩会上说,你有办法搞定,是指什么?”他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了。

“是这个。”陈江立刻把自己早就准备好的原来在A大队的那份系统方案拿了出来。

万幸他还有备份在手。

“这是.”校长接过方案,然后细细的看了看,结果越看越震惊,虽然这份方案还比较简陋,但已经初步具备了陈江所说的“体系化”作战的一部分精髓。

“这是当年我在A大队任职的时候,和另一名同事一起搞的信息化系统,现在这个系统经过那么久的磨合与演练,肯定更加成熟。”

“当年?”校长瞪大了自己的老花眼,“还有一名同事?他是谁啊?”

陈江的脸色一黯,“另一名同事已经不在这个世界了,但是这个系统确实是存在的。”

“可惜了,”校长不禁感慨,随即脸色一变,“这么好的系统,怎么就放在A大队没有提交上来呢?这么长的时间,完全就浪费了呀,你们啊,真是乱弹琴!”

“我马上给A大队打电话,让他们立刻把这个系统的资料整理提交上来,这是好东西,一定要物尽其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