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639章 以儆效尤,风雪旅途

“你为什么不向公司反映?还有,杨助理代表我到天南基地巡视,也不止一次两次,你也没说呀。”

方唯感到很意外,结果陈主任头一低,只是一个劲认错,却不解释原因。

他马上意识到这里面有事,也就没有继续追问,准备回头先调查一下再说。

经过这些天的巡视,天南基地的各项工作其实都做得不错,即便是有一些小瑕疵,也无法掩盖他们取得的工作成绩。

接下来方唯让相关部门把员工花名册和工资发放名单拿来,仔细查看了一下,觉得在册员工人数的确有点少。

都不用说农忙时节,就是平时有点啥事,这点人也不够用呀。

到了晚上。

他给林炳坤打了电话,询问有关天南基地员工的核定,到底怎么回事。

“支书,这事儿我还真不清楚,没人和我说这个事。我马上让方毅查清楚,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绝不推委。”

这件事应该是发生在林炳坤担任瑶岭农业总经理期间,核定员工人数归人事部门管,问题大概率是出在人事部门。

另外,天南基地的陈主任在管理上和生产上都是一把好手,但在处理和上级公司相关事情的时候,明显有些偏软了。

事情很快调查清楚,人事部门负责核定天南基地员工人数的职员,没有做好调查研究,所以存在明显的偏差。

陈主任去找人事部门的负责人,但他们不承认自己的失误,而陈主任也没有再向上级反映,结果就形成了目前的局面。

这件事但凡有一方能客观一些、积极主动一些,都不至于这个样子。

“你不要以为这是一件小事,我建议,对瑶岭农业人事部门负责人进行严重警告,降半级并扣发半年的奖金。

具体当事人调离人事部门,降为陈州基地普通员工。扣发时任公司总经理林炳坤三个月的奖金,扣发天天南基地陈主任一个月的奖金,所有人通报批评。”

方唯很生气,在电话里把林炳坤痛骂了一顿。

另外,他对陈主任也不客气,严肃批评了对方的老好人心态。

但具体到处理手段还是比较温和的,没有开除当事人,也没有免去瑶岭农业人事部门负责人的职位,仅仅是做了降级和扣发奖金的处理。

“支书,你扣我半年奖金都行,能不能不要通报?”

林炳坤的面子上有些挂不住,他现在是集团公司的副总,为了这事通报批评真觉得有点冤。

陈主任那个怂包,遇到了问题向上反映呀,怎么能默默的咽下了苦果呢?

“不行!这件事一定要给所有人提个醒,无论是谁没有做到尽职尽责,都要受到惩罚。即便是你也不能例外,这就是公平。”

方唯懒得理他,随后又给胡林伟打了电话,这件事才告一段落。

等他离开天南之后,瑶岭农业重新安排了天南基地主任的人选,陈主任不肯回公司做办事,只能担任副主任。

其实,公司运行这么多年,诸如此类的小事层出不穷。

以前都处理的悄无声息,只有这次弄出了大动静,用方唯的话说就是要以儆效尤。

方唯辗转回到了县里,又去了清河县、新林农场、育种中心、阳山农场、阳山种植基地等单位,和杨峰一起陆续完成了巡视工作。

等秋收工作彻底结束之后,他召开了电视电话会议,将本次巡视发现的种种问题摆在了台面上。

“瑶岭集团运行了这么多年,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但积累的问题也不少。主要体现在人浮于事,工作作风粗暴,以及无原则的维护部门和小团体的利益等”

方唯讲了很多事情,问题都不大,但要是不重视的话,很有可能变成整个公司的毒瘤。

他要求胡林伟、林炳坤、卢志文等人的工作,一定要做得扎实,不能高高在上而不了解底下的情况。

最后强调,大家一定要对天南基地的事情引以为戒。

胡林伟等人都做了自我批评,并保证不会再发生类似的事情。毕竟这种低级错误让人觉得很难堪,谁的脸上都没有光彩。

会议结束之后,林炳坤还单独给方唯打了电话,再次表示了歉意。

当然,这不是他的主要目的。

“支书,我听说你搞的海水稻很成功,需不需要公司支持你这个项目?”

林炳坤看上了海水稻项目,想把这个项目纳入到瑶岭农业。

这个项目在未来不管是社会效益或者是经济效益都不错,即便是方唯本人的项目,他也想挖过来。

“我说你今天的态度这么好,原来在这儿等着我呢。这个项目目前还处于前期阶段,等在大西北的盐碱地上种植成功了再说吧。”

方唯是无可无不可,当时接手这个项目的时候,距离成功还很遥远。考虑到投入不大,他自己完全能承担,所以就搞成了他和马教授、林教授的私人项目。

没成想这个项目进行的那叫一个顺利,等彻底成功之后倒是可以授权给瑶岭农业去运作,毕竟个人的实力和公司的实力差距非常大。

但他脑子里并没有具体的方案,所以今儿不想谈论这件事。

林炳坤不再多言,闲聊了几句便挂了机。

“董事长,这是瑶岭农业上报的报表,这一季的收成不错,各项数据都没有问题。”

方唯坐在办公室看了一会文件,杨峰拿着一摞报表走了进来。

和报表放在一起的还有他写的经济活动分析,进来后一并交给了方唯。

“嗯,你先放这儿吧,我慢慢看。”

方唯点点头,随即开始专心的研究报表,连杨峰什么时候出去的都没有注意。

现在瑶岭农业的生产经营到了一个稳定期,如果不是遇到了重大灾情,产量方面一般不会有太大的波动。

随着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公司的稻谷产出比以前增加了不少。

但这是外延式的增产,算不上啥惊喜。

销售方面同样不需要操心,随着公司将各类种子、大米、面粉等等都交给了销售公司,流通方面变得更加顺畅。

稻种依然是最大的热门,基本上一上市很快就销售一空。

根据市场上的数据反馈,目前在稻种这一块还是瑶岭农业一家独大,连一个像样的对手都没有。

其他种子的情况稍微复杂一些,但同样是遥遥领先。

方唯看望了报表和经济活动分析,笑着点点头,心里感到很满意。与很多大企业的创始人不同,他其实没有太大的野心。

要是勇于进取的企业家,在企业发展进入了平稳期之后,可能就会进行所谓的“二次创业”。

但方唯却愿意享受这一份宁静,有时间钻研一下新品种作物的育种,或者和婆娘一起出去玩一玩,都是很好的选择。

“三哥,大西北是不是很有意思?”

晚上吃饭的时候,盘莲花突然问起了大西北的事情。

大西北的风光当然和南方绝不相同,那一种苍凉和荒芜以及令人惊喜的绿洲,是在其他地方见不到的。

“我就知道你想去大西北看看,不过,那边应该下雪了,天气比较寒冷。你要是想去看看的话,我觉得明年七、八月份去还是不错的。”

方唯笑着回应了一句,早就看透了婆**心思。

“下雪好啊,我还没见过那种鹅毛大雪呢。”

湘南的冬天,下雪的年份很少。即便是偶尔会下雪,那也不是大西北的那种鹅毛大雪,甚至落到地下就化了。

盘莲花就是想去看看大雪纷飞的景色。

“也不是不行,就是不知道你能不能受得了。这样吧,咱们得去买厚实的羽绒服,在家过冬的衣服到了那边根本不顶用。”

方唯之前去夏楚县,和吴江等人聊过,知道大西北的冬季比较难熬。

既然盘莲花想去看看,那么装备得提前准备好,要不然到了那边肯定会冻哭。

反正最近没什么事,他给杜婉怡交代了一番,让对方先去集团公司总部呆着。杨峰留守在社里,负责处理日常的事务。

他和盘莲花便直接去了羊城,然后从羊城飞往了大西北。

这一次是王木齐带着人来接机的,对方已经穿上了厚厚的棉服,气温早已跌到了零度之下。

“支书,我们在土地冻硬了之前完成了灌溉渠的建设,另外也打好了部分机井。田地那边的三通都做好了,但宿舍和办公用房还没有建完。”

在路上,王木齐向方唯汇报了一下工作情况。

盘莲花看着车窗外,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这个气温之下,雪是不会化的。

等到了地方,方唯就直接去了一万亩盐碱地查看,看到的情况和王木齐汇报的没什么两样。

由于办公用房和宿舍还没有建好,王木齐等人在镇上租赁了一栋二层小楼外加一个大院子。既可以当办公用房也可以住宿。

条件虽然不咋样,但取暖、用水都没有问题,上下水齐全,总的来说还算方便。(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