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我在瑶岭山下当农民 第538章 仓储式超市,开发方案

“到底是不一样了,现在的商品越来越丰富。”

方唯想起了物资供应匮乏的时代,为了买一点过年的糖果,要在百货公司挤半天,而且还是限量的。

当初要不是和陈州纺织厂搭上了线,大家一年到头都做不了一身新衣裳。

那个时候,买粮食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反正买什么都要票,村里的人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回肉。

哪像现在,各类商品很丰富,各种票证也都取销了,只要有钱随便买。

社员们的收入在当下算很不错的,方唯看到不少人都提着大包小包的,还有人不断地和他打招呼。

一圈转下来,方唯就知道这个物资供应站搞的很成功,物美价廉,深受大家的好评。

这个单位当初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社员们的购物问题,所以中间利润很少,也没想过赚钱的事情。

只要不赔钱就是胜利。

但自从开业之后,营业额比预想中高很多,头一个月就实现了不错的利润额。

各乡镇的人纷纷涌来,就当是赶圩了。而且这里的商品比圩上的商品质量更好,性价比更高,关键是品种很齐全。

“支书,好多人都在说,要是咱们能在县城再开一家就好了。”

负责人也有自己的野心,如果能在县城开一家超市,就能单独组建一家公司,他大小也能当个经理。

方唯笑而不语,实际上一个头两个大,怎么摊子铺开之后就收不住了呢?

他随后也在这边买了一些东西,然后就返回了家里。

“老三,你也买了这么多的东西啊?我早上还去了一趟供应站,买了不少菜和日用品。”

阿姐看到方唯手里提着的大袋子,笑着说了一句。

她现在基本上每天都要去一趟供应站,骑车跑一趟大概20分钟的样子,一来一回也花不了多少时间。

现在自行车早已普及,甚至还有一些社员们买了摩托车,出行比以前方便多了。

“是啊,我还是第一次去,供应站搞得不错。”

方唯哈哈一笑,就把手里的东西递给了阿姐,让对方收起来。

稍后,盘莲花回来吃午饭,阿姐很快就弄出来了四菜一汤。

三人坐下来吃饭,盘莲花说起了端午节的安排:“三哥,我想去蓉城过节。孩子马上要毕业了,咱们总得关心一下啊。”

“我没意见,你要是能走得开,咱们就一起去蓉城玩几天。”

方唯笑着回应了一句,他的时间比较自由,一般的事情蔡桐和胡林伟等人都能处理。

去蓉城陪女儿过节是个不错的主意,他愿意跑一趟。

“我随时可以走,要不咱们后天出发吧。”

两口子商量好了这件事,第三天就动身去了省城。

然后从省城乘飞机抵达蓉城,当晚就见到了小洁。小洁很开心,父母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去羊城,难得来看自己一趟。

她已经完成了毕业答辩,离校的时间近在咫尺。

“爸、妈,本来我被安排到周边的一家电子厂上班,不过我拒绝了。我打算拿到毕业证之后就去特区,已经联系好了一家通讯公司。”

她学的是电子信息专业,去通讯公司上班也算专业对口。

关键是她很向往特区那个地方,据说你只要敢闯,遍地都是机会。

“行啊,你想好了就成,我和你妈支持你。”

方唯表示了支持,盘莲花也没啥意见,这顿饭吃的就更开心了。

实际上小洁是有机会保送硕士研究生的,不过她放弃了。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而且现在也没有学历焦虑,本科生也很吃香。

吃过饭,小洁就回了学校,约好第二天一起出去转转。

第二天是端午节,一家人在外面玩了一天,然后找了一家不错的馆子吃了一顿。

过节其实就是一种气氛,一家人开开心心的,这个节日就过得很好。

接下来,小洁还有一些事情要处理,方唯等人就去了山城。在山城玩了两天,便乘飞机抵达了羊城。

方唯需要在公司总部呆几天,盘莲花和阿姐提前返回了村里。

“支书,关于县运输公司的事情,我们开会商量过了。大家觉得可以把运输公司拿下,前提是县里要剥离企业的历史包袱。”

早上。

方唯来到了董事长办公室,稍后召集大家开了个会。

蔡桐等人分别汇报了工作情况,随后说起了关于兼并县运输公司的事情。经过反复的讨论,大家终于达成了共识,认为兼并县运输公司利大于弊。

“只要剔除了企业的历史包袱,我们可以设法安置一些原职工。实际上经过通过统计,县运输公司已经有23%的职工在我们的企业就职。”

胡林伟认为县里低估了县运输公司的土地价值,如果能拿到手,完全可以做一些项目,从而实现利益的回归和增值。

他们从瑶岭合作社物资供应站的火爆中看到了商机,认为在县里建设一家大型超市,基本上就能从一定程度上垄断县里的百货零售业。

只是具体的方案还没有出来,现在仅仅是一个设想。

“就是家属区的拆迁比较麻烦一下,不过咱们把运输公司兼并之后,职工住房的所有权就归咱们了。只要咱们提出房屋置换的方案,应该不会遇到什么阻力。”

蔡桐补充了一句,觉得这既是一次商机,也是改变县城面貌的契机。

可谓是一举两得。

“我没什么意见,就按照你们的想法去做。不过,房屋置换的时候不要亏待人家,千万不要在这种事情上让别人戳脊梁骨。”

方唯同意了他们形成的决议,但也有一个要求,不能在拆迁中侵害职工们的利益。

这年月的事情他很清楚,要是不加以限制,县运输公司原职工的权益根本无法保证。就算蔡桐和胡林伟等人没这个想法,到了具体执行的时候也会走样。

因此,他把这一条当成了硬性指标,要求公司必须监督到位。

而且他和其他的巡视员也会盯着此事的。

“我们会严格遵照执行的,绝不会出现问题。”

蔡桐等人立下了军令状,方唯点点头,让胡林伟跟自己一起去新林县,尽快把兼并的事情谈妥。

三天后。

方唯回到了家里,胡林伟代表集团公司正式和县里展开了谈判。

谈判的结果很不错,县里就是想借助瑶岭事业的资金,盘活这部分土地资产,同时为旧城改造打个样板。

随后瑶岭集团以较低的价格拿下了县运输公司,将这一大片的优质土地资源收入囊中。

原县运输公司的职工不仅不反对,反而对瑶岭集团报以极大的希望。企业事实上早就破产了,他们好几年都没发过一分钱的工资,再坏也坏不到哪去。

实际上瑶岭集团在县里的口碑很好,原来这部分职工早就在人家的下属单位就业了。

胡林伟安排了一个工作组和运输公司原职工对接,毕竟要进行拆迁,有些工作必须要做到前头。

总之,拆迁的方案就是房屋置换,没有任何的现金补偿。

谈拆迁还是比较容易的,毕竟之后还牵扯到职工安置的问题。公司的承诺是尽量安置而不是必须安置,所以大家都不想掉队。

按照方唯指示,能安置的职工务必全部安置。

驾驶员可以进集团公司下属的运输公司,其他人员也有很多的安置方向。比如像将在年底交工的瑶岭大酒店,未来的大型超市、物业公司等等。

毕竟都是城里人,不会让他们去种地。

方唯全程都没有参与这件事,而是在为这块土地的使用伤脑筋。

蔡桐和胡林伟等人提交了几套方案,他都觉得不满意。最终还是省建筑设计院的一份方案,让他有了灵感。

“我们可以将整体开发分为三期,第一期主要是置换房和商业用房,紧靠主干道的门面房,以及三层的超市用房。

第二期和第三期可以开发一个封闭式花园小区,第二期建设要等到第一期工程完工之后再开始,以此类推。”

方唯想好了方案,然后给蔡桐和胡林伟等人打了电话。

蔡桐等人觉得这个方案很不错,然后就委托省建筑设计院进行设计,接下来的招投标工作方唯就没有参与了。

林炳坤等人来到了生产一线,几天后,夏收夏种工作便正式开启。

田炳义那边也有了成果,第一批蔬菜装车发往了香江,尽管对方的检测很严格甚至可以说是有点挑剔,但依然没有发现任何问题。

当然好处也是有的,那就是价格要高不少,带来的经济效益很可观。

这些蔬菜都是使用了自己培育的种子,品种优秀,无论是品质还是口感味道,都是一流的。

从第一批蔬菜顺利过关之后,公司就有源源不断的蔬菜发往了香江,逐渐改变了当地人对于内地蔬菜看法。

说实话,瑶岭农业的有机蔬菜品质,要远远高于进口蔬菜的品质,而且价格还要低一些。

很快,田炳义这边的蔬菜就打开了香江市场,供不应求。(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