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零悍妻:揣三崽炸翻大院 第二百六十二章

();

这个动作,强势而霸道,带着不容置疑的占有欲。

茅世寇看着他的动作,眼神黯了一黯。

他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又硬生生止住。

“小雪,”茅世寇的声音很低,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恭喜你,考了市状元。”

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静一些。

乡**的宣传栏上,大红喜报格外醒目,他想不知道都难。

其实,他早就想来道贺了。

可是,他不敢。

他怕看到尤小雪脸上的疏离和冷漠,怕看到她和阎明川站在一起时,那般配的模样。

直到刚才,看到尤小雪从街角走来,他再也忍不住了。

哪怕只是远远地看她一眼,说上一句话,也好。

尤小雪没想到他会说这个,短暂的惊讶后,她很快恢复了平静。

她淡淡地笑了笑,客气又疏离:“谢谢。”

既然躲不过,那就坦然面对。

反正,他们已经没有任何关系了。

没等茅世寇再开口,尤小雪已经被阎明川带着离开了。

她没有回头,也没有再看茅世寇一眼。

茅世寇站在原地,看着他们的背影,久久没有动弹。

他脸色苍白,嘴唇紧抿,像一尊失了魂的雕塑。

阎明川揽着尤小雪的腰,能清晰地感觉到她身体的僵硬。

他知道,茅世寇还在后面看着。

他故意将她揽得更紧,不让任何人窥见她的身影。

--

尤小雪高中状元的消息,像一阵风,刮遍了青禾村的每个角落。

尤大福坐在自家堂屋里,手里捏着烟斗,却忘了点燃。

烟丝在烟斗里静静地躺着,没有一丝声息。

他婆娘尹玉莲,一边嗑着瓜子,一边翻来覆去地念叨:“这死丫头,咋就这么好命呢?考个状元,以后还不得飞上天了?呸!有什么了不起的,还不是个赔钱货!”

她声音不大,与其说是抱怨,不如说是嫉妒。

毕竟,尤小雪再出息,也是别人家的了。

尤大福没心思听她唠叨,他心里乱糟糟的。

尤大志家的闺女,怎么就这么能耐?

他想不明白,这到底是为什么。

难道真是因为两兄弟的“种子”不一样?

他比尤大志大了七岁,小时候的记忆还很清晰。

他记得,尤大志不是自家老娘亲生的。

当年,他爹从外面抱回一个瘦巴巴的小男孩,说是他在外面的私生子。

那孩子就是尤大志,刚来的时候,才两岁多点,话都说不利索。

尤张为此大闹了一场,还嚷嚷着要去找尤大志的亲妈算账。

后来,也不知道他爹是怎么哄的,尤张竟然接受了尤大志。

不过,尤张心里始终有个疙瘩。

她总盼着尤大志的亲妈能找上门来,这样,他们家就能得到一大笔钱。

那时候家里穷,这可是一笔巨款。

可等啊等,一直等到尤张没了念想,也没见有人来认领尤大志。

尤大福叹了口气,往烟斗里塞了些烟丝,点燃,猛吸了一口。

烟雾缭绕中,他眯起了眼睛。

现在,尤小雪出息了,以后肯定是要去大城市工作的,说不定还会分到房子。

那青禾村的楼房,谁来住呢?

尤大福的心思活络起来。

尤大志和刁桂婷两口子,会不会也跟着去城里享福?

那栋双层别墅,可不能便宜了别人!

那是他们楚家的房子!

他越想越觉得有可能。

不过,转念一想,他又觉得这事儿还有变数。

尤小雪现在是状元了,和阎明川的差距,可不是一星半点。

这婚事,还真不好说。

就在他胡思乱想之际,村里的大喇叭突然响了起来。

村支书那洪亮的声音,传遍了整个村子:“乡亲们,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村的尤小雪和阎明川,定在下月初五办喜酒啦!大家都来沾沾喜气啊!”

尤大福手一抖,烟斗“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摔得四分五裂。

--

距离婚礼只剩下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一切都显得匆忙而紧张。

尤大志虽然嘴上说着一切从简,但心里却比谁都重视。

这是他女儿的终身大事,怎么能马虎?

他先是挨家挨户地送去了请柬,邀请亲朋好友和村里的乡亲们来参加婚礼。

然后,开始列清单准备买家居用品。

尤小雪和阎明川虽然一再表示不用麻烦,但尤大志还是坚持要给女儿置办一些嫁妆。

他觉得,这是做父母的一份心意,不能省。

既然城里流行“三转一响”,那就给闺女也整个差不多的。

手表,有了。

自行车,也有了。

还差个缝纫机和电视机。

他跑遍了乡里的供销社,也没找到一台合适的缝纫机。

最后,还是托人在城里买到了一台“蝴蝶牌”的缝纫机。

电视机倒是好买,但都是黑白的。

彩电也有,但价格贵得吓人,而且还很难买到。

尤大志咬了咬牙,还是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

他想,等以后条件好了,再给女儿换台彩色的。

阎母知道尤大志给尤小雪置办了嫁妆,心里更加过意不去。

按照当地的习俗,结婚的嫁妆,通常是由男方来准备的。

可刁桂婷说什么也不肯要,这让阎母觉得很不好意思。

“桂婷啊,这事儿你可不能由着性子来!小雪嫁到我们家,我们总不能让她空着手进门吧?这传出去,让人笑话!”

阎母拉着刁桂婷的手,苦口婆心地劝道。

“这样吧,新房的床上用品,还有小雪和明川的衣服,就由我们家来准备。你再推辞,我可真要生气了!”

刁桂婷见阎母态度坚决,也不好再说什么,只好答应了。阎嫣心里琢磨着,小侄子阎明河一来,家里倒是凭空添了几分烟火气。

最明显的就是吃饭的时候,那叫一个热闹。

十六岁的阎明河看着文弱,阎长山和茅惠珊心疼,一个劲儿地给他夹菜,就怕孩子吃不饱、长不壮实,恨不得把好吃的都堆到他碗里。

阎长山呢,也跟换了个人似的,精神头十足。

以前是“深居简出”,现在可好,天天往外跑,跟福寿园那帮老伙计们喝茶、下棋、侃大山。

一聊起自家那几个孙子,老爷子就乐得合不拢嘴,嘴巴咧得像个瓢,眼睛都笑成了一条缝,就差敲锣打鼓宣告天下了。

这下好了,整个福寿园谁不知道,阎长山早年丢的儿子是找不回来了,可人家有三个大孙子,顶门立户,人丁兴旺。

尤其是那个小孙子阎明河,就带在身边养着,当眼珠子一样疼。

福寿园大院里,不少人都见过这孩子,模样俊、气质好,一看就是个读书的料子,将来准有出息。

大伙儿都替阎老将长高兴,这些年为了找原配母子,阎长山是操碎了心,现在总算有了个着落,往后日子也有了盼头,一家子和和美美。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