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没过太久,熟悉的引擎声再次由远及近。
**明把车停好,跳下来用袖子擦了把汗,大声道:“卸完了!赶紧装第二车!”
众人立刻起身,精神头比刚才更足。
这一次,粮袋装得更密实,车斗被塞得满满当当。
老支书又额外派了三个人跟车,临走前还特意嘱咐:“卸车的时候都仔细点,可别把袋子给蹭破了。”
就这样来来回回跑了三趟,最后剩下不多的粮食,汉子们二话不说,直接扛在肩上,迈开步子往村里走。
月光下,一行人扛着粮袋走在田埂上,身影拉得长长的,像一队移动的剪影。
当最后一袋粮食被安稳地放进仓库时,东方的天空已经露出了鱼肚白。
汉子们一个个累得瘫坐在仓库门口,浑身被汗水湿透,连抬起胳膊的力气都没有了,可脸上却挂着无比满足的笑容。
老支书看着被填得满满当当的粮仓,激动地在门口走来走去,嘴里反复念叨着:“好了,这下好了,咱们村有救了……”
李复兴靠在厚重的门板上,望着眼前的一切,心里那块悬着的石头也终于落了地。
他知道,这些粮食不仅解了李家庄的燃眉之急,更是给所有村民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老支书心疼地看着累倒在地的众人,朗声说道:“今天晚上大家伙儿都累惨了,上午都别开工了,回去好好歇着!”
听到这话,人群中响起一阵欢呼,忙活了一整夜,能多睡一会儿,确实是天大的好事。
老支书接着摆摆手:“行了,都回去歇着吧。”
众人确实也撑不住了,三三两两地结伴回家。
老支书独自站在粮仓前,心里是前所未有的踏实。他本想让大家省着点吃,可转念一想,众人辛苦了一整夜,怎么也得犒劳一下。
他打定主意,今天中午必须做顿好的,让大家好好补补身子。
当空悬的日头照进屋里时,李复兴的肚子也应景地叫了起来。
他放轻脚步走进里屋,本想问问爷爷奶奶午饭的事,却发现两位老人仍在沉睡。
昨夜因为他回家,老两口激动得大半夜都合不上眼,后来又惦记着运粮的事,更是辗转反侧。
李复兴不愿惊扰他们的好梦,便悄悄退了出去,一头扎进了厨房。
灶上还摆着早饭用过的碗,水缸蓄得满满的,角落的菜篮里,是昨天才从地里新拔的萝卜和白菜。
他挽高袖子,先把灶台擦拭一新,随即舀出两碗小米,淘净后下锅,添水,点燃了灶膛里的枯柴。
火舌“噼啪”作响,欢快地**着锅底。
李复兴转身又削了两个土豆,切成滚刀块,将白菜洗净撕开。
他从咸菜坛子里摸出一小块腊肉,那是奶奶特意为他留的,平日里自己根本舍不得吃。
油锅烧热,薄薄的腊肉片一下锅,便“滋啦”一声,浓郁的肉香瞬间在小屋里弥漫开来。
他撒入葱花爆香,再倒入土豆和白菜,用大火快速翻炒,最后只用盐和少许酱油调味,一盘油亮喷香的白菜炒土豆便出锅了。
紧接着,他又打了两个鸡蛋,在锅里炒得金黄蓬松。
此时,锅里的小米粥也已熬得黏稠,米香四溢,表面还凝结了一层金黄的米油。
李复兴把饭菜一一端到堂屋的方桌上,刚摆好碗筷,里屋就传来了爷爷的咳嗽声。
“醒啦?”李复兴笑着迎上前,看见爷爷奶奶正缓缓坐起,睡眼惺忪。
奶奶一看到他,立刻掀被下床,口中念叨着:“哎哟,都这会儿了,你怎么不叫我们起来做饭!”
她快步走到堂屋,瞧见桌上摆好的饭菜,顿时又心疼又着急,拉着李复兴的手说:“复兴啊,你难得回来一趟,是该歇着的,怎么还自己动起手了?快坐下,让奶奶来,看你这手弄得油乎乎的。”
李复兴笑着安抚奶奶,扶她到椅子上坐好:“没事奶奶,做顿饭而已,我平时也常做。”
他又给爷爷盛了碗粥递过去:“爷爷,您也坐,趁热喝,粥刚熬好,正热乎呢。”
爷爷接过碗,喝了一大口,满足地咂了咂嘴:“嗯,这粥熬得火候正好,比你奶奶熬的还香。”
奶奶嗔怪地瞪了老伴一眼,手里的筷子却不停,夹了一大块炒鸡蛋放进李复兴碗里:“多吃点,看你瘦的,得好好补补。”
李复兴笑着应下,拿起一个馒头咬了一口,看着爷爷奶奶吃得香甜的模样,心里涌上一股暖流。
对他而言,一家人围坐着吃一顿热乎的家常饭,就是最安稳的幸福。
与此同时,正午的阳光将整个李家庄晒得暖洋洋的。
村里的大食堂前,老支书背着手慢悠悠地走来。他身上还穿着昨天运粮时那件沾满灰尘的旧衣,眉宇间带着疲惫,神色却很松快。
他一走近,就看见食堂师傅正蹲在灶前添柴,大锅里“咕嘟咕嘟”地煮着东西,飘出阵阵米香。
“师傅,今天的饭菜弄丰盛点。”老支书开口道,声音因昨夜的劳累而有些沙哑。
食堂师傅抬起头,抹了把汗,立刻明白了用意:“好嘞。”
他心里清楚,昨晚全村人辛苦了一夜,这是老支书要犒劳大家。
他当即站起身,对着几个帮忙的妇女喊道:“都动起来!土豆削皮,白菜切好,今儿中午给大伙做白菜炖土豆!再蒸两笼二合面的馒头,粥也熬稠点!”
妇女们应声而动,厨房里顿时响起切菜声和锅铲声。灶膛里的火烧得旺旺的,油锅“滋啦”一响,白菜和土豆下锅,**的香味瞬间飘满了整个院子。
没过多久,两笼二合面馒头也蒸好了。
笼盖一掀,热气蒸腾,黄白相间的馒头个个暄软饱满,比平日的纯玉米面馒头要精细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