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1960灾荒年,每天一分钱秒杀 第745章:找新厂子

();

“你的分析很透彻,考虑得比我更长远。”林厂长欣慰地说道。

李复兴谦逊地笑了笑,摆手道:“林厂长您言重了,我这都是从生产一线得来的粗浅看法,算不得什么。”

林厂长又喝了一口搪瓷缸里的浓茶,目光却被李复兴手边的茶叶罐吸引了过去。

他咧嘴一笑,意有所指地说:“复兴同志,你这茶叶闻着就提神醒脑啊……”

李复兴哪不知道什么意思,二话不说,将那个锡制的茶叶罐往前一推:“林厂长要是喝着顺口,这罐您带走,尝个新鲜。”

林厂长眼里的光芒顿时盛了几分,也不推辞,伸手接过来在掌心掂了掂分量,笑得合不拢嘴:“那我就却之不恭了。改天我让你嫂子做了酱肉,给你送些过来下酒。”

“您这可太见外了。”

两人又就扩大产能的几个关键点交换了意见,林厂长这才心满意足地抱着茶叶罐,脚步轻快地离开了。

李复兴望着他的背影,嘴角勾起一抹略带无奈的笑意,旋即转过身,重新埋首于桌上堆积的事情之中。

林厂长一路哼着小调,宝贝似的捧着茶叶罐回了自己办公室。

他一进门,就郑重地将茶叶罐摆在办公桌最醒目的地方,仿佛那不是一罐茶叶,而是一件稀世珍宝。

坐下来后,他伸出手握住桌上那部黑色电话的听筒,将电话接到了上级领导那里。

听筒里很快响起一个厚重的男声:“是小林啊,想好了?”

林厂长吸了口气,对着话筒嗯了一声,语气前所未有的坚定:“领导,我考虑清楚了。还是要麻烦您那边协调,咱们另起炉灶,新建一个小型烘干机厂!”

这句话一出口,仿佛一座压在心头的大山被挪开,他整个人都松弛下来,长长地呼出一口气,紧绷的肩背也塌了下来,舒舒服服地靠在了椅背上。

电话那头的领导显然没料到他会做这个决定,安静了几秒,话语里透出些许讶异:“你确定?我可记得几个钟头前,你还寸步不让,坚持要把烘干机的生产线放在轧钢厂里头。”

林厂长轻笑一声,从容解释道:“确定。刚才我听取了一线同志的意见,深思熟虑后,觉得另建新厂才是万全之策。”

“这样一来,既能全力保障烘干机的产能,又不干扰轧钢厂原有的生产计划,两全其美。”

一听这话,领导也放了心,林厂长能自己想通,远比他直接下命令要好得多。

“好!你能想通就是最好的结果。剩下的事交给我,我会尽快组织人手勘探厂址,并跟相关部门打招呼,把手续办下来。”

“那可太感谢领导了!”林厂长赶紧道谢。

“分内之事,谢什么。”领导说完便挂断了电话,立刻开始为新厂的事情运筹帷幄。

林厂长放下听筒,视线落在桌上的茶叶罐上,嘴角的笑意愈发深了。

挂断电话,上级领导向后靠进宽大的办公椅,手指有节奏地在桌面上敲击着。

他很清楚,扩建小型烘干机产能是当务之急。既然林厂长已经转变了思路,同意另建新厂,那后续的动作就必须跟上。

他忽然想起之前一个类似的项目,当时就是通过改造一家经营不善的旧厂房来投入新生产,不仅盘活了闲置的国有资产,还大大缩减了建厂的成本与周期,成效斐然。

这个法子这次同样适用。

找一家濒临倒闭的工厂,将其改造为烘干机生产车间,既能快速上马项目,又能帮扶困难企业,可谓一举两得。

思及此,他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秘书室的号码:“小张,到我办公室来一趟,把近期整理的那份亏损企业名单带过来。”

“收到,领导,我马上就到。”听筒里传来秘书小张干脆利落的回答。

不到三分钟,办公室的门被轻轻敲响。

秘书小张抱着一个文件夹快步走入,恭敬地将其放在领导桌上:“领导,您要的名单,我已经按照亏损额度从高到低排好序了。”

领导微微颔首,示意小张可以先出去。

待办公室的门再次关上,他翻开文件夹。

里面是一份详尽的报告,罗列了十几家工厂的名字、位置、主营业务和近一年的经营状况。

这些企业多数是因设备陈旧、管理混乱或市场冲击等问题而陷入了经营泥潭,有些甚至已经处于半停工的状态。

领导的目光逐行扫过名单,眉头微蹙,在心里权衡着每一个潜在目标的利弊,仔细筛选着最合适的改造对象。

地理位置要优越,厂房设备得有再利用的价值,工人的底子也不能差,这样才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

“这家太偏了,物流成本高……那家的设备太陈旧,更新换代的投入是个无底洞……”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的比较,他终于圈定了几个目标,准备安排人第二天就去实地勘察,以便做出最终抉择。

李复兴在办公室里又处理了一整个下午的公务,桌上堆积如山的文件渐渐见了底,窗外的天色也随之沉了下来。

直到厂区里那阵清脆的“叮铃铃”的下班铃声响起,他才如释重负地吁了口气,抬起头,揉了揉发胀的眼眶。

他站起身,舒展了一下僵硬的四肢,骨节发出一串细微的脆响,一下午积攒的疲惫似乎也随之消散了许多。

“总算忙完了。”

他轻声自语,脸上浮现出卸下重担的轻松。


本章换源阅读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