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财谁不喜欢?
杜峰从前当酒馆老板时不缺钱,当上青龙帮帮主之后不太缺,但总有捉襟见肘的时候。
尤其刚上位需要收买人心,给加入的弟兄们发钱买物资谋营生,自个儿的钱哗哗往里砸,没见一声响。
说不心疼那是假的。
见他感兴趣,江明月勾起唇角,继续往下说。
“我听村里老人说,今年冬天只怕比以往冷很多,大概会冻死很多人。”
杜峰突然想起一件事:“黑石镇今年年中有过一次地龙翻身,挖出来的炭少了至少三成。”
他呼吸急促起来。
“不知娘子的消息有几分真?”
什么村里老人说的?不过托辞。
杜峰知道江明月是有本事的人,今年有个寒冬的事情估计是她用自己的本事算出来的。
煤炭减产,寒冬腊月山上的柴也不好砍。
炭柴必然涨价。
若是在涨价前先用低价大肆收购,到时候再放出来,翻个四倍五倍都不愁卖。
“九成的可能性。”
江明月语气十分笃定。
她见杜峰攥紧了拳头,显然激动得很。
“别着急激动。
我找杜帮主一起谋挣钱的法子,一是因为杜老板在这小镇有足够的财力和人脉。二是我看杜老板有几分仁善之心。”
放在前世,江明月不管什么善不善。
钱就是钱,能挣到手里的钱才是好钱。
至于其他的,死后哪管什么洪水滔天。
但如今穿到异世,见识到世界之广阔,她才对一些玄妙的东西有了些许敬畏之心。
若是只为了利用寒冬大捞一笔,她自己闷声发财就够了,何必找杜老板。
有些事情知道的人越多,她的风险越大。
但她还想给自己挣几分功德,那仅靠一人之力就不够了。
杜峰略一思索她这话,明白了言下之意,笑道:
“江娘子是个仁义之人,杜某自愧不如,但你对我有大恩,有什么要求只管说。”
江明月直言:
“杜老板怎么买卖我不管,也管不着。但冬天到来时,我希望杜老板能保证每天有一批低价的煤炭或者柴火卖给普通百姓。”
“这点小事,杜某必定办到。”
除此之外,江明月还让杜老板帮她收购一批低价煤炭。
若是炕能做出来,到时候计划还得调整一下。
这个时间孙玉兰还在卖包子。
江明月拐了个道经过,见她生意很好,一堆人围在摊子前边买包子,便直接回去了。
走在半道村口的人说今天李家贵几个要去给土床点火,她又去了趟工地。
还没靠近,就见一股滚滚浓烟冲天而上。
炕烧起来是这样?
应该不太对。
走近一看,几人脸上都有些沮丧。
尤其是李丰年,那老脸都快垮到地上去了。
“光想着用烟和热气取暖,忘了要留个烟囱,不然人就该熏死了。”李家贵还算冷静。
而且床面绝对不能漏气,否则睡上面的人不是被熏死就是被烫死。
几个老师傅凑一起嘀嘀咕咕老半天,大概商量出个改进方向,又重振旗鼓跑回去改图纸。
李丰年实在没心情,就留下来拆掉这个失败的土床。
只需要拆上半截。
不然太浪费了。
抡锤子砸土床,就当发泄拿不到钱的怨气了。
一边砸完了,换个方向继续,然后就看到站在不远处的江明月。
李丰年不自觉打了个冷颤,收回视线就当没看见。
“李夫人,原来你在这里。”
一个有些耳熟的声音突然出现在身后。
江明月回头一看。
哦,原来是罗三郎。
“你**病好些了?”
罗三郎满是感激:“已经能下床了。多谢夫人预支的工钱,还有李家几个兄弟过来帮我干活,大恩无以为报……”
“打住!”江明月打断他的话,“马上要入冬了,冬天做不了多少事情,上课可以留到冬天集中上。”
因为最近实在很忙,一个时辰的上课时间抽不出来。
罗三郎愣了愣,随即点头。
“那我就等夫人通知,什么时候方便了我再过去。”说罢转身要走。
江明月叫住他。
“夫子有兴趣来我家做工吗?工钱一天十五文,不包吃。”
罗三郎的娘脾气差,身体也差。
大概是对旧日辉煌的念想成了心魔,总是郁郁寡欢,本就不好的身体底子更是雪上加霜。
这一场病来得突然又凶猛。
罗三郎请大夫,抓药,在家照顾,买肉回来补身子……
林林总总花光了所有积蓄,还没办法脱身出来做事挣钱。
要不是江明月送了五两银子给他应急,只怕母子俩都要饿死在家里了。
有时候罗三郎也想,若不是娘太过固执,非要他娶个书香门第的儿媳,这种时候也不至于无人照看,手停口停。
他本想去镇上接一些抄书的活计,抄一本书能挣三十文钱。
日夜赶工,三四天就能抄完一本。
但江明月突然抛出橄榄枝,价钱比抄书高上许多。
罗三郎不是消息完全闭塞,听说大家伙挤破头都想来李家干活儿,因为工钱高,近,又没什么危险。
东家破例放他来做工,只怕开了口子,其他人就不好拒绝了。
罗三郎思来想去,哪怕对方一番好意,但还是拒绝为好。
相处过一个多月,江明月对他也算有几分了解。
“夫子不用担心我坏了规矩,只管来就是。还是说你只愿意做读书人的活儿,这种体力活看不上?”
“没有!”罗三郎连忙摇头。
江明月笑眯眯道:“那就这么说定了,你明天来。”
不等罗三郎拒绝,她转头就跑去跟李家盛打了个招呼。
李家盛自然知道罗三郎家里是个什么情况。
见江明月主动要帮扶他一把,心里难免有些感慨。
罗三郎学问才华样样都好,可以说在整个平安镇都是顶尖的资质。
实在可惜。
但凡事都看自身,一条路走不通,能踏实下来换条路走也属于心志坚定了。
李家盛自己也念过几年书,只是童生考了三年没考上便作罢,对当年教过他的夫子很是敬重。那夫子也教过罗三郎,爱才心切,对李家盛念叨过好多次,让他有余力的话帮忙照拂一二。
一开始爹说要找一些家中困苦的人优先去宗奇媳妇家帮忙干活,他头一个想到罗三郎。
若不是当时罗三郎要照顾母亲实在走不开,早就开始干活了。
一开始没找来,中途安排人插队有点麻烦,而且正主可能还要推拒。
李家盛把罗三郎的名字登记在名簿上,难得给了江明月一个赞赏的笑脸。
“宗奇媳妇,做得好。”
只是他常年不大笑,此时突然笑起来跟抽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