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七十一章 盖小楼?吓傻老板
“对,盖房。”
“打算盖几间啊?要多少砖,心里大概有个数没?”
李 建国随口问道,估计心里想的也就是盖个两三间土坯房或者小瓦房,撑死了用个万把块砖头。
马卓迎着李 建国的目光,脸上没什么波澜。
“我打算盖个二层小楼,上下六间房,外面再加一圈院墙,还有单独的灶火房和茅房。”
“我自个儿初步估摸了一下,砖头怎么也得,四万块打底吧,可能还不太够。”
“另外,房顶上铺的红瓦,也得在您这儿一起定了。”
“多,多少!”
李 建国怀疑自己耳朵出了毛病,下意识地掏了掏耳朵。
“小兄弟,你再说一遍?多少砖?”
旁边的王石头也听得当场石化了!
二层小楼!
卓子要盖楼房!
他之前只听马卓说要盖大瓦房,心里就已经觉得够气派了。
哪成想,卓子心里盘算的竟然是盖一栋上下两层的小洋楼!
这在他们毛树根公社,别说谁家盖过,就是听都没听说过啊!
这得花多少钱?
山一样的钱吧!卓子他哪来这么多钱!
王石头感觉自己脑子嗡的一声,像被谁抡了一锤子,有点转不过弯来了,傻愣愣地看着马卓。
马卓看着李 建国那震惊得合不拢嘴的表情,又清晰地重复了一遍:“四万块红砖打底,上不封顶,具体等图纸出来再说。”
“李老板,您这砖厂,能供得上这么大的量吗?质量咋样?价钱怎么算?”
四万块砖!还要盖二层楼!
这绝对是天上掉下来的大单子!
李 建国在砖厂这行当里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一下子就意识到,眼前这个穿着破烂、看着不起眼的半大小子,恐怕真不是来捣乱寻开心的!
盖二层小洋楼,这手笔,就算搁在县城里都不多见,更别说他们这穷乡僻壤的农村了!这小子绝对是个扮猪吃虎的主儿!
他的态度立马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脸上刚才那点公事公办的随和,瞬间变成了十足的热情和认真。
“能供!能供!绝对能供上!”
“小兄弟你放一百二十个心!我们红星砖厂的砖,那在咱这十里八乡都是数一数二的!”
“保证是实打实的青壮砖,耐烧,扛冻!质量绝对杠杠的,过硬!”
“你要是不信,可以随便去砖垛上挑几块看看,砸开瞅瞅!”
他指了指旁边码放得整整齐齐的砖垛,搓着手:“价钱嘛,嘿嘿,这个好商量!像小兄弟你这样的大主顾,必须得给你最实在的价格!”
他眼珠子转了转,开始盘算:“按说呢,现在砖头紧俏得很,到处都要,我们出厂价都是咬死了一分五一块,不还价的。”
“不过嘛,你这要的量大,又是盖楼房这样的体面事儿,这样吧,小兄弟,我给你让一厘,算你一分四厘一块!这价钱,绝对是照顾你了!够意思吧?”
一分四厘?马卓心里冷笑一声。
这李老板看着比赵老三那蠢货精明多了,也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老狐狸。
上来先哭穷,说砖头多紧俏,然后假惺惺地让一厘,跟没让差不多,还想落个人情。
“李老板。”
马卓不紧不慢地走到一个砖垛前,随手抄起一块红砖,在手里掂了掂分量,又用手指关节敲了敲,侧耳听了听声音:“您这砖,瞅着是不赖。不过嘛……”
他把砖翻了个面,指着上面一两条头发丝般细微的火裂纹,眉头微微一皱:“这烧制的火候,好像稍微有点过了头,砖体有点发脆,将来盖房子,怕是吃不住劲儿啊。”
“还有这颜色,红是红了,但不够深沉,发飘,说明里面的泥料配比,可能,啧,有点讲究。”
马卓也不说透,就这么点到为止,摆出一副很懂行的样子,说得模棱两可。
其实他对烧砖懂个屁,这些话都是上辈子在部队**建的时候,听那些工程兵老油条瞎吹牛逼时记下来的零碎,这时候正好拿出来唬人,敲山震虎。
果然,李 建国一听他这话,心里就咯噔一下。
行家啊!这小子年纪轻轻的,居然还懂这个门道?
看来想随随便便糊弄过去是难了。
“咳咳……”
李 建国干咳两声,掩饰了一下脸上的尴尬,笑容也收敛了些:“小兄弟真是好眼力!这个,砖头烧制嘛,量大了,确实偶尔会有一点点可以忽略不计的小瑕疵,这都难免。”
“但我敢拍胸脯保证,绝对不影响使用!盖楼绝对结实!”
“影响不影响,现在嘴上说不好。”
马卓把砖轻轻放下,拍了拍手上的红灰:“李老板,咱们明人不说暗话。”
“四万块砖,这量不算小了,我是诚心想买。”
“价格方面,一分四厘还是高了点。”
“我之前也打听过县里砖厂的价格,人家量大还能给到一分。”
“您这儿是公社的厂子,按理说,成本应该更低点才对。”
“这样吧,一口价,一分一一块!要是行,我现在就掏定金。”
“要是不行,那我就只能费点事,去县里拉了,虽然麻烦点,但算下来也能省下不少钱。”
“一分一!”
李 建国差点没跳起来,声音都拔高了八度:“小兄弟!你这价砍得也太狠了!照你这么砍,我裤衩子都得赔进去!”
“你这样我连本钱都不够!这绝对不行!绝对不行!”
“那就一分二?”
马卓做出一点让步的样子,试探着。
“不行不行!最少一分四!不能再低了!”
李 建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
“不能再高了。李老板,我这可是现金买卖,一次性要这么多,您也省了不少周转的麻烦不是?”
“小兄弟,这真是我的底线了!再低我真得喝西北风了!”
“李老板,您再掂量掂量?四万块砖我这一下就能让您厂子这个月的任务完成一大半,您手里头也宽裕不少,周转起来也方便……”
两个人就站在那堆积如山的砖垛旁边,唾沫横飞,你来我往,唇枪舌剑地砍起了价钱。
一个哭穷,说成本高,人工贵,另一个就强调量大是现金,能解燃眉之急,引经据典,分析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