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十一章 直接去最权威的地方
不过饿了吃啥都香,有口热乎的就不错了。
又弄了点腌萝卜丝一股脑倒进锅里,拿大木勺子搅匀,也顾不上烫,就着大铁锅,“呼噜呼噜”扒拉起来。
几口热糊糊下肚,身上顿时有了力气。
他把锅碗简单刷了刷,回到自己小屋。
那株巨大的人形何首乌,还被青苔和树叶子小心地包着,安安静静躺在墙角的背篓里。
马卓走过去,又仔细检查了一遍,又把那个装着黄精、石斛的大麻袋口子扎紧。
背篓重新上肩,那分量压得他肩膀微微一沉。
麻袋也得拎着。
他轻手轻脚推开院门,尽量不弄出声响。
一出门,就瞅见不远处那棵老歪脖子柳树下,停着一辆冒黑烟的拖拉机。
赵老蔫正蹲在拖拉机边上,等着马卓。
“赵叔,早!让您久等了!”
马卓紧走几步迎上去。
赵老蔫抬起那张刻满风霜的老脸,把烟锅在鞋底上磕了磕,站起身。
“唔,来了。没事儿,我也刚到。”
“家伙什都带齐整了?”
他眼神扫过马卓背上鼓囊囊的背篓和手里同样分量不轻的大麻袋。
“齐了!弄了点山货,去县里碰碰运气。”
马卓含糊了一句,没细说。
“嗯,山货好,值钱。就是山里头不太平,你小子一个人敢往里钻,胆子也忒大了,往后得小心着点。”
赵老蔫一边说着,一边搭把手,帮马卓把沉重的麻袋抬上拖拉机后斗放稳。
“晓得了赵叔,我心里有谱。”
马卓也爬上驾驶座旁边的专座。
赵老蔫坐上驾驶位,抓起摇把子,使出吃奶的劲儿猛摇了几下。
吭哧吭哧几声嘶吼,拖拉机爆发出一阵惊天动地的轰鸣,突突突地喷着浓浓的黑烟,总算是活过来了。
“坐稳了!”
赵老蔫吼了一嗓子,挂上档,拖拉机哐啷哐啷地震动着,慢悠悠地朝着村外通往县城的土路开去。
今天正好赶上公社附近有集,天虽尚早,路上已经零零星星有了行人。
大多是步行的,三三两两,挑着担,背着篓,或推着独轮车。
担子里多是自家种的瓜果蔬菜,或是编的筐篮,还有提溜着几只捆了脚的鸡鸭,指望拿到集上换点油盐钱。
这些人看着突突驶过的拖拉机,眼里多少都带着点羡慕。
这年头,能坐拖拉机赶集,也算是有排面了。
马卓坐在一旁,赵老蔫这会子话匣子又打开了。
“卓儿啊,跟你说,昨儿个,东头老王家那婆娘,又跟他家爷们干仗了!”
“我的乖乖,锅碗瓢盆摔了一地,半个村都听见了!为啥?就为她男人偷摸藏了五毛钱私房钱,想买包烟!”
“你说说,这日子谁不紧巴?有话不能好好说?非得鸡飞狗跳?家丑外扬,净让人看笑话!”
“还有啊,前两天不是下雨了嘛?西边李瘸子家那老房子,靠河那面墙,哗啦一下,塌了半拉!”
“幸亏屋里没人,不然得出人命!他家那房,早该修了,就是手里没那俩钱,一直拖着……”
“今年这雨水瞧着还行,苞米苗子长得也中。就是怕后头天旱,再来个秋老虎,那就麻烦了……”
“你娘一个人拉扯你跟妞妞也不容易,你现在息事了,知道顾家了,是好事。”
“不过啊,挣钱也悠着点,别太玩命,身子骨是本钱,累垮了不值当。”
“山里头那地方邪性,老辈子人都说里头有脏东西,还有啥吃人的玩意儿,晚上可不敢一个人往深山老林里钻,太险了。你这回运气好,下回可说不准……”
赵老蔫就这么絮絮叨叨地说着,声音被拖拉机的轰鸣盖住大半,断断续续。
东家长西家短,从天气庄稼到他自己腰疼的老 毛病,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马卓就这么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偶尔用万能嗯嗯啊回应着。
拖拉机在坑洼不平的土路上颠簸,扬起漫天黄土。
远处的山峦在晨曦里逐渐清晰。
也不知颠了多久,拖拉机速度慢了下来。
前头路上的行人车辆明显多了起来,还出现了不少骑自行车的。
路边的房子也开始变得密集规整。
县城的影子,已经出现在地平线上了。
“卓儿,前头就是县城边儿了。车不能再往里走了,里头管得紧,逮住要罚钱。”
赵老蔫把拖拉机靠边停下,熄了火。
四周一下子安静了不少,只剩下远处传来的隐约人声和车马喧嚣。
“得嘞!赵叔,就到这儿!谢您了!”
马卓麻利地跳下车,活动了下快被颠散架的筋骨。
他又和赵老蔫一起,使劲把那个死沉的大麻袋从车斗里搬下来。
“赵叔,车钱,您拿着。”
马卓从兜里掏出几张毛票,数了数递过去,比上次还多给了点。
赵老蔫象征性地推了下,手还是接了过去揣进兜里。
“你这小子,又给多了……”
他嘴上嘟囔着,脸上却没啥波澜。
“应该的赵叔,您起大早送我,辛苦了。”
“那我先进城了啊赵叔!您也忙您的去!”
马卓把背篓带子紧了紧,拎起大麻袋,冲赵老蔫挥挥手。
“嗯,去吧。自个儿当心点。”
赵老蔫点点头,重新发动拖拉机,调头朝另一个方向开去,又去集上买菜。
马卓站在路边,目送拖拉机消失在拐角,这才深吸一口气,掂了掂手里的麻袋和背上的背篓。
真他**沉啊!
这次马卓也不随便找个地方了,就直接去县城最大的国营中药铺,“百草堂”!就在最繁华那条街上。
老字号,收药材给价公道,尤其是这种稀罕年份的山货,只有那儿的老药师才识货,才敢给价!
去小药铺或者私人药贩子那儿,铁定被坑死。
打定主意,他不再耽搁,迈开步子,朝着百草堂的方向,汇入了逐渐熙攘的人 流。
顺着人 流,七拐八绕,终于到了县城正街。
百草堂那块黑底金字的招牌,在一排灰扑扑的店铺里,格外显眼。
还没进门,一股子浓而不腻的药香钻进鼻子,提神醒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