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我天天死谏,李二人麻了 第二十四章 工商部成立

();

此刻,赵明并没回答。

只是在发呆!

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了今天!

梦了好久,可惜还是没把梦实现。

“我的豪车别墅小嫩馍啊…没了!还是没了啊!”

“赵大人!”

其中一个甲士见赵明发呆,喃喃自语,瞬时被吓坏了,赶忙上前扶着他的臂膀轻轻摇晃。

“您没事吧!”

“估计是被吓得失声了吧!”

“我估计怕是得弄个安神汤。”

“喝个屁汤!”

“老子要喝特么82年的拉菲,要喝罗曼康帝!”

赵明没好气道。

此时他心中是越想越气。

恨不得把面前这两个杂碎拉过来狂抽。

不过,看到这两家伙体格那么健壮,赵明还是选择从心了。

“圣上口谕,罪臣赵明,虽有死罪,然提堆肥之法,或有功社稷,且压天牢,以待后问。”

说完,那左金吾卫统领,咧嘴一笑。

此时捧着圣旨上前笑呵呵的看着赵明。

“之前,我就说会来送你的,你瞧…这不过来了吗!”

“行啊,赶紧回天牢里面呆着吧,放心该有的待遇肯定都会有的,不会,让您在天堂里面过苦日子!”

听到这话,赵明此刻欲哭无泪。

瞬时,膝盖一软跪倒在地上,仰天大喊道。

“天啊…为什么…不杀了我!”

左金吾卫统领嘴角微抽。

说真话他就没见过这么憨逼的人,好好活着不好,老是想作死的。

可能,这就是会读书的下场吧!

脑子和正常人不一样。

“来啊!把赵大人请回天牢,好生伺候着!”

“尔等两位就不必跟随了!”

闻言,那太子府的两名甲士恭敬点头随后退去。

不远之处,魏王李泰气得眼睛都红了。

就连侯君集也是死死的抓住拳头。

关节之处,咯吱作响,可见此时他是何等之愤怒。

“陛下,居然饶了他,该死的!真是该死啊!”

“魏王殿下,看来咱们得再想法子了!”

“嗯…不仅得想法子弄死他,还得想法子破坏大哥的好事。”

闻言,侯君集咧嘴一笑。

“不错,殿下所言极是!”

……

与此同时。

东宫太子府之内,李承乾听到属下的汇报,总算是长吁出一口浊气。

“赵大人没死就好啊,这般奇才,若是陨落了真是可惜!”

“回头…你们派两个人去天牢那盯死了,每日给赵大人的吃食都得仔细检查!”

“另外…和赵大人说,若有一日本宫即位一定会对他予以重用!”

听到这,那名甲士挠了挠头,最后忍不住出声道。

“殿下,予以重用,那长孙大人咋办?”

嗯?

“多嘴!”

闻言,甲士赶忙自抽耳光。

“属下失言,还请太子殿下恕罪!”

“行了,别自个儿打自个儿了,赶紧去忙活吧!”

李承乾挥了挥手,那甲士如蒙大赦,随后迅速离去。

看着其离开的背影,李承乾陷入了沉思,长生无忌对他如何,他自然知晓。

不过血缘关系,可不是双方拉近关系的最大原因。

毕竟长孙无忌,可不止自己这一个亲外甥,他能力挺自己,无非是因为在名义上,自己是储君罢了。

他若力挺自己不仅赢面更大,而且还占据着嫡长顺承的大义。

要知道,礼部那帮老夫子最喜欢古板方式,自己为嫡长在继位这件事情上,天生就为他们所坚持。

因此,六部之中,他已率先赢得一部分支持。

长孙无忌但凡是不傻,就肯定会维稳自己坐上太子之位。

坐稳太子之位,对他自己而言是好事。

可是对那些百姓来说,兴许就成了差事,毕竟长孙一族为其母族。

“若我为帝,长孙一脉亦该制约!朝堂之上,亦需维稳!”

“这赵明,不畏强权,又有才贤,绝不能错过。”

李承乾喃喃自语。

……

且说另外一边。

李世民那也收得了消息。

左金吾卫统领恭敬汇报道。

“陛下,赵大人已入天牢,并没闪失,您看…?”

“让那赵明搁天牢里好好呆着吧!”

李世民淡淡道。

“正好,磨磨他的性子!”

“这个家伙,在朕面前,肆意污蔑稚奴,该罚。”

“对了,今日行刑之时,可有什么官员在旁边看着?”

“魏王李泰还有兵部尚书侯君集在旁边,看他们的样子,似乎恨不得赵明赵大人死…”

“青雀…”

听到这里那坐在龙椅之上正阅读着奏章的李世民忽然放下。

心中不由得想到,这孩子为了皇位,连自己的亲生子都舍得杀,心里就一阵荒凉。

“诶…表面乖巧,实则心胸狭隘,为夺皇权不择手段!”

李世民摇了摇头。

“罢了,在过些时日,便想法子令其出去就番吧!”

“至于侯君集…”

李世民微微眯眼。

要是论将领…侯君集也算得上是第一档的人才了。

再加上他的才识也比尉迟敬德这一帮大老粗要强上一些,故此兵部尚书之职才落在他的头上。

毕竟是跟了自己这么多年的将领侯君集,有什么缺点他又岂能不知?

可这帮老兄弟跟着他打天下,也没做什么大坏事啊!

罢了,侯君集就且留着吧!

以后就让承乾来处理这个问题。

念此,李世民忽然道。

“他们两人就别管了,你和天牢那边说一下,万不可让赵明出事。”

“另外,万寿塔,工商部这两件事情也该迅速启动了。”

“不过,难保有人从中作梗!”

“朕,有意从十二卫中抽一些人手,再从各地驻兵中,抽一些识字且拳脚功夫上好的士兵,来护卫工商部!”

“这件事,你去做!”

“是!”

……

万寿塔的牌位,早就提前售卖出去。

正所谓钱多好办事。

加上万寿塔本就不需要修建太过宏伟,只要保证质量不出问题便是。

故此,工部很快便有了人手!

而参与建造的人手么,皆是从长安下面几个县招募的。

一天三个钱,管上一顿饭!

钱到位,人到位!

再加上修建佛塔,本就是功德之士,大唐之人几乎人人信佛。

有不少人甚至还不要钱财主动加入,其中开始修建。

另外,工商部也以成立了!

同样以长安,以及周围数县为试点区。

不过,工商部虽成立,但人手却稀缺不少。

故此,各地方有功名在身的读书人,便是成了招募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