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264章 天圣五年会元:宋煊

();

贡院门口。

人山人海。

许多小贩都穿流其中。

早来占位置的,必然没有准备多少吃食以及饮水。

甚至还有外卖小哥穿行其中,送来一些物资。

同样在贡院对面的二楼上,许多房间都被达官显贵给包了。

毕竟这里也是殿试过后放榜的地方,早就成了规模。

曹利用带着全家都坐在房间内。

一会他要坐在窗边,听着传唱官念本次省试会元的名字。

曹夫人已经得了曹利用的叮嘱。

无论如何都不能先告诉这帮小辈消息。

到时候定要把他们惊的下巴都掉下来。

让尔等亲身体会一下,什么叫姜还是老的辣!

“爹,你都不知道妹夫他排名几何吗?”

曹渊站在窗户旁,瞧着外面人山人海的。

“我只能说考的还行。”曹利用端着茶杯吹了一口。

“那就行。”

曹渊双手环胸:“我就说他一个堂堂解元,又在晏相公门下,不可能连个小小的省试都通不过?”

“你有本事也考一个去,还小小的省试,竟说大话!”

曹利用十分不客气的批评了儿子一通。

曹清摇陪着她母亲坐着。

她只是在观察母亲脸上的神色,从父亲宣布全家人必须来现场看榜,嘴角就没有落下来过。

看样子十二哥儿,他当真考的不错?

“爹,我们今日就是看榜吗?”

“不是,今日咱们曹家是来榜下捉婿的。”

曹利用双手叉腰吩咐道:

“一会你们妹夫来了,你们七兄弟全都冲出去,把十二哥儿给我抢回来?”

曹渊满脸疑问。

毕竟宋煊在家里饭都吃过了。

他与妹妹的生辰八字都合过,属实是上上配。

甚至连成婚日期都定了好几个,到时候看着时间方便去定。

“爹的意思是?”

“哎呀,你爹让你们怎么办,你们就怎么办!”

曹夫人直接发话:

“平日里你们没少吃苦练武,今日若是抢不过其余人,让你们妹夫被抢到其余人家去,可别怪娘不给你们求情。”

到底是老七曹旭机敏。

他觉得定然是姐夫排名靠前,否则爹娘也不会特意如此吩咐。

今日就是曹家露脸的最好时机。

“娘,你放心,我必把姐夫给抢回来。”

“对!”

曹渊见兄弟们都如此打气。

他当即把自己的胸脯拍的阵阵响:

“娘,你尽管放心,此事包在我们兄弟身上,实在不行,立下军令状也可。”

“哈哈哈。”

曹利用忍不住放声大笑起来。

曹夫人瞪了一眼自己的傻儿子们,一个个都不是聪明的样子。

幸亏自家女婿很好的弥补了这么一个短板。

隔壁的屋子是吕夷简以及他的家人。

老吕这个人天资聪颖,工于心计,善于钻营,且深谙官场事故。

就欧阳修那种官场小白,给他提鞋都不配!

略使小技,就能把欧阳修玩的团团转。

到头来欧阳修还得对吕夷简道谢。

尽管在吕夷简与范仲淹和好后,欧阳修就接力总是弹劾吕夷简。

但是欧阳修与他儿子吕公著关系要好,甚至后期把吕公著提到了中枢的位置。

自从大宋建立以来,历代皇帝们就严防臣下结党,防止有人效仿陈桥兵变固例,即使是文臣也不行。

但是老吕却是游刃有余的构建他自己的关系网。

而且还利用朋党的罪名去打击政敌,挞伐异己,他却能置身事外。

当年吕夷简在地方上,就被王旦所赏识,推荐给王曾说他有大才,你可以与他相交。

王曾两次力荐吕夷简,而曹利用则是推荐副枢密使张士逊。

刘太后内心是想要让张士逊为相的,但是王曾表示明确反对,如此刘娥才应允吕夷简。

吕夷简知道张士逊是东宫旧臣,又有刘太后与曹利用的支持,再加上也是自己的姻亲,他便以退为进,极力谦让。

如此一来,让刘娥更加欣赏他,顺理成章的吕夷简在名义上变成后党了。

吕夷简与张士逊一起上来了。

可吕夷简依旧不是什么后党。

他要构建属于自己的“党”。

但是目前吕夷简仍旧是“事曾甚谨”,唯有在一些事上会与王曾争论。

如此他也是表演给刘娥看的。

毕竟曹利用当了好好先生后,王曾经常针对刘娥的一些行为,作为“后党”成员的吕夷简自是要站出来。

待到宋仁宗怀疑吕夷简与王曾为朋党,二人都被免相,但是几个月后吕夷简又复相,他推荐王曾为次相。

吕夷简专决后,便与次相王曾多次争执。

以至于势同水火,丝毫不见以前他对王曾的小心谨慎对待。

吕家本就是大族。

通过姻亲关系,他在官场上形成了一波强大的关系网,为他长期恃权固势奠定了雄厚的执政基础。

吕夷简对于新科进士也是多位拉拢。

诸如宋绶、大宋状元王拱辰(寿)、梁适、王随、任中师、高若讷、章得象、张方平等等。

甚至后期吕夷简动用相权,操控科举考试,为了使得一些内定的举子能够中榜。

要不是有宋煊在,张方平也会被吕夷简给拉拢过去。

甚至通过张方平的关系,张方平的同乡诸如蔡挺等等也被他拉入吕夷简的利益集团。

这批人后来在大宋皆是身居高位,甚至当上宰相的也有数人。

就算范仲淹献上了《百官图》(类似百官行述),因为到了这个时候,想要升官全都得看吕夷简的脸色。

宋仁宗还是有些不敢相信。

吕家在大宋朝廷三代人几十上百年盘根错节经营下来的关系,岂是范仲淹这种无根无凭之人的小镇做题家出身能撼动的?

之后范仲淹之后被贬了三次,吕夷简都暗中出了大力。

吕家仅是在北宋就相继执七朝政,三世四人。

世家之盛,则在宋一代未之有也!

吕夷简擅长经营,自从得知宋煊中了会元后,便想要把他纳入家族姻亲当中。

若是宋煊真的能过连中三元,吕夷简可以肯定,依照自己的关系,宋煊穿上紫袍的时间定会比王曾用时还短!

他相信宋煊是聪明人。

一会把那小子请上来,自是该明白怎么做。

故而此时吕夷简毫无压力,他知道其余竞争者也有不少。

会元嘛。

自古以来都是抢夺当女婿的“热门人选”!

读书人很卷。

大宋官场也很卷。

此时大宋商品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都开始发生变化。

婚配不问阀阅,只问赀财。

可以说一切向钱看,向利益看。

当然了这是在大宋!

所以女婿当官后,升迁都和岳父一家紧密联系,形成了一个利益共同体,其中好处自然不必多说。

真正到了金榜题名中进士时,榜单上的名字,十有八九早就被人定下有了婚约。

你想榜下捉婿都没得机会。

故而,省试放榜,便是抢女婿的最佳时刻。

公平,公正。

看谁家仆人力气大,或者能说会道,给出的利益多。

短时间内就让这些举子做出抉择。

要不然一个朝堂高官跟那些并无权势的富商,去当街拉着这些举子要送给他们一场富贵去争夺女婿,那他们的脸面还往哪里放啊?

张方平给吕夷简写的墓志铭记载。

他有两个女儿,长女嫁给了王雍,次女不育被退婚回到家中。

如今吕夷简正是想要把刚刚长成的次女嫁给宋煊。

他儿子多,一直都没有什么机会用自家女儿来为家族往上走再添助力。

如今宋煊的出现,让吕夷简看见了人选。

如此良婿。

岂能轻易让给旁人?

况且自己的小女儿可是集完全宠爱于一身。

若不是宋煊过于优秀,吕夷简都不舍得自己这个才十四岁的小女儿出嫁呢。

在吕夷简看来,宋十二他赚到了,有一丝的迟疑,都是对他宋煊自己将来官运亨通的不尊重!

在角落里的二楼上,赵祯坐在椅子上。

他瞧着乌压压一片的举子,还有东京城百姓。

自从白龙鱼服过一次后,赵祯突然有些喜欢上这种感觉。

赵祯以前还不理解自家老爹为什么总是喜欢去宫外厮混。

如今赵祯长大后亲身经历,突然理解他爹了。

因为东京城的许多事,都比皇宫内有趣的多。

“如此多的人才,可惜不能全都为我效命。”

赵祯也知道能来京城参加省试的学子,都是各州府的优秀学子。

但是每次通过殿试也就那么两三百人。

若是三年一次,至少需要七十年才能把外面的举子全都收入囊中。

可赵祯知道这是不现实的。

有几个举子能坚持二三十年都来参加科举考试啊?

许多人一辈子都走不到殿试那步。

更不用说每年还会有大批新学子加入考试大军当中。

朝廷也没有那么多位置给他们去当官,主政一方。

先前他受到许多举子拜见,心情激动之下说出了扩招的口谕。

这是赵祯自己第一次独立自主的宣布命令,尽管刘太后以及诸位宰相都没有反驳。

但是他们话里话外都意思都是在说,如今大宋的官员已经极多,若是再不控制一下。

将来朝廷每年的税收就全都要给官员发放俸禄了。

一旦黄河闹灾,或者大宋其余各地发生灾害,朝廷都拿不出多少钱来的。

“我什么时候能够收回燕云十六州啊?”

赵祯悠悠的叹了口气。

若是大宋的领土增加,那相对的官职也就会增加了。

就可以收拢更多的天下英才为朕所用了!

天无二日。

这件事始终是真宗皇帝心中的痛。

可是通过大辽与西夏之间的战事,赵祯发现大宋可能对付西夏都有些困难,至少战马方面差距太大。

更何况十七八岁,正是敢想敢干的年纪。

岁数大了之后,他才会变得要权衡利弊,想的更多,变得更加保守起来。

贴身宦官张茂则不敢轻易搭话茬。

毕竟他们也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

官家宠信你,也不是让你一个宦官可以随意谈论国家大事的。

这些事。

干爹以前就教导过。

赵祯手搭凉棚,奔着外面瞧着,看了好一会,他才出声询问:

“你有没有发现十二哥的身影?”

“回官家,臣没有发现。”

张茂则敢忙往前站了好一会才道:

“臣以为十二哥不是个喜欢太大热闹的,故而应该还没来?”

“他还没来?”

赵祯先是愣了一下,随即哈哈笑了两声。

此举倒是符合宋煊的性子。

别看下面那些举子急的都跳脚了,想要知道结果。

可是十二哥他就一丁点都不慌不忙的。

果然父皇以前说过成大事者泰山崩于前,脸上都不会有神色变化。

赵祯又想起昨日那个算卦之人说的,五位宰相从他面前走过。

他回宫后立即查看那份名单,发现只有宋煊、文彦博、韩琦三人通过了省试,那欧阳修、张源皆是没有通过。

兴许下次吧,赵祯并没有放在心上,毕竟今年这次省试的策论实在是太难了。

再加上又是第一次科举考试改革,许多优秀的举子不能立即适应,那也是情有可原的。

宋煊与韩琦都是应天府解元,文彦博在汾州也排名靠前,但是欧阳修与张源排名都是中等,并没那么突出。

赵祯只能猜测他们二人是没有调整好状态。

至于那算卦的最后用一枚天圣通宝压在了十二那两个字上,赵祯至今都没有思虑明白。

倒是有人建议,叫皇城司的暗卫去把那个算卦的给抓来,赵祯给拒绝了。

有些事,他还是要自己想一想。

张茂则没有继续言语,眼睛一直都在看举子的背影。

因为他觉得依照宋煊的身条,一旦出现在广场上,定然能够被他给瞬间认出来。

文彦博与高若讷站在人群当中。

“宽夫,你在张望些什么?”

“我在看宋十二如何还没到?”

文彦博对于自己的好友并没有隐瞒:

“昨日同游大相国寺期间,倒是与张源聊了几句,说是宋煊他们押中考题了,故而都答的不错。”

“啊?”高若讷有些不敢相信:

“还有这种好事呢?”

“嗯,倒是运气不错。”

文彦博紧了紧自己的衣角:

“下次你也好好押题,碰碰运气。”

高若讷自从考场上出来之后,就与文彦博说自己没有考好。

有关治理黄河的策略,他写都写不出来。

以前都没有关注到这些,更何况以策论为主也是今年突然开始的。

大家以前都是练习诗赋的。

但是胳膊拧不过大腿,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高若讷想了下:

“你觉得会元会不会被宋十二给摘走?”

“最近东京城出现不少风声,都是他能夺得会元,许多人都去赌坊里买了一手。”

“赌坊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文彦博哼笑一声:“不过我觉得这次他们看走眼了,要赔付一大笔钱。”

高若讷也是点头赞同。

毕竟宋煊对外的实力,更多是诗赋名动三京。

天圣五年的省试改策论为主要录取点,诗赋的份量一下子就降下来。

可是赌坊的人却是不这么想,他们就是想要利用宋煊赚钱。

否则如何能过高调的拿宋煊宣扬?

若是宋煊当真中了会元,对于被他们哄骗进赌坊买赌注的,那更是赚到了。

没有赌坊愿意往外赔钱的。

咚咚咚。

锣声终于响起来了。

贡院的大门打开。

激动人心的时刻到来,人群一阵嗡动。

就算是假寐的吕夷简也直接站起身来。

此番通过省试的超过千人,除了宋煊之外,兴许也有一些较为优秀的学子。

吕家是个大家族,就算是吕夷简自己没有亲女儿可以招婿了,可是侄女们以及小堂妹还是可以的。

吕家已然到了这个位置上,不苦心经营,万一落寞了,如何对得起先祖?

兵丁有些蛮横的分开人群,护送着张榜以及唱榜人员过去。

实在是人太多了,不蛮横,根本就走不动道路。

“避让,张榜!”

“速速避让!”

兵丁高声呼喊。

若不是顾及有“将来官老爷”的身份,真是要哨棒开路了。

围观者如潮水涌动,举子、书童、贩夫走卒,以及准备榜下捉婿的富商豪仆,个个都穿着短打。

准备一会把被自家老爷看上眼的举子,直接从人群当中抬出去。

这种场合,要的就是手快有手慢无。

在一等三年之后,自家的女儿年纪大了,还能等着吗?

榜单张贴靠在礼部南院东墙指出。

大宋固定的放榜处,被称为金榜墙。

大宋的榜单一般都是从末名开始,俗称念倒榜。

最后揭秘第一名花落谁家。

同时也是调动许多举子的心气!

让第一名享受更多的羡慕的目光。

许多读书人也愿意受到众星捧月的对待。

“天圣五年春闱榜单,正式张榜。”

“第一千零一名,范详,应天府举子。”

范详?

同来参加考试的应天府举子们登时有些激动。

宋浩微微挑眉:

“他又是最后一名,当真是运气不错。”

宋浩自认为自己考的不错,他被宋祁单独辅导过一段时间。

再加上又参加过晏殊考的发解试,针对如何治理运河,也是有过了解的。

“五哥,是咱们书院的学子。”

宋铭他们二人是跟随以前的老生一同来参加省试的,都是住在寺庙当中。

如此也能省些钱财。

他们也未曾碰到宋煊,或者说“兄弟俩”都没有去打探。

“若是我等顺利通过省试。”

宋浩颇为畅快的笑了几声:

“范院长当真是功不可没啊!”

宋铭也很是激动,他也觉得自己通过省试的机会挺大的。

人群当中不断的出现惊呼声,以及恭喜恭喜。

直到六百多名,念到了宋铭的名字。

宋铭哈哈大笑起来,同时冲着周遭的人拱手致谢。

宋浩也是颇为鼓励的拍了拍宋铭的肩膀。

上一次二人都在省试当中落榜,如今进了榜单,总算是用不着在从发解试重新考了。

“五哥,你说十二弟,他真的能中会元吗?”

听到宋铭的突然询问,宋浩眉头微挑:

“我不确定。”

因为他觉得自己经过如此长时间的用功,也能中会元。

这都没有进步的可能,那不是白让宋祁辅导如此长时间的功课了吗?

这可是属于大宋实际状元一对一的辅导。

放眼整个天下,有几个举子能有这份机遇的?

故而宋浩听了如此多上榜的学子名字,丝毫不慌。

围观百姓以及那些富商豪仆都在等待。

毕竟排在五百名往后的举子,想要通过殿试还是蛮有压力的。

就算当今官家说扩招,不会超过五百,为了保险起见,总归是要在四百多名动手捉婿,如此一来,女婿成为进士第机会才会变大。

“第四百四十四名,鱼周询,开封府。”

“啊!”

鱼周询大叫一声,忍不住狂笑起来,自己终于通过了省试。

周遭与他相识的同窗,纷纷恭贺。

不等鱼周询回应,便被几个大汉直接给抬起来了。

“你们干什么?”

鱼周询大惊失色。

一旁身着华服的富商,擦了擦自己脸上的热汗,笑了笑:

“敢问鱼公子可曾婚配?”

“未曾。”

“好。”富商当即精神大振:“抬走抬走,此乃我家良婿啊!”

“哎,别,我还没准备好。”

鱼周询大叫着,但是几个壮汉直接给他举过头顶,穿过人流向着外面出去。

同样想要捉婿的富商笑道:

“周员外,这才四百多名,不够保险,你这就沉不住气了?”

“哼,我这良婿必定会中进士,不勞你操心了。”

周院外对于开封府一些名声好的举子,多是做过调查,直接过滤出去了家境好的人家。

鱼周询这个名字他是有印象的,幼年丧父,但是勤奋好学,是有潜力的。

就算考了四百四十四名,那也是比其余人强上许多。

确保他衣食住行无忧,今后自家才可以更长久的保持富贵。

就算大宋商品经济快速发展,商人地位有所改观,可是依旧不高。

若是家里能够出现一位当官的女婿,对于商人而言也是有着极大的好处,尤其是老家还是开封府的!

“咱们走。”

周员外直接带着豪仆,带着自己选定的女婿,举着鱼周询离开拥挤的贡院。

甚至这番吵闹都影响了别人听排在鱼周询前面之人的名字。

许多举子耳朵听着唱名官的话,眼睛却是瞥向了鱼周询。

这是今日省试结果,第一个被榜下捉婿走的人。

赵祯虽然早就听说过,可是头一次见,他伸手指着外面大笑道:

“好个鱼周询,朕都瞧见他脸上惊恐的神色了!”

张茂则在一旁配合的笑着。

如此场景,说实在的他也是头一次见,但是目光却是始终都停留在官家身上。

“有趣,当真是有趣!”

赵祯双手背后,笑嘻嘻的道:

“朕本来以为他们中了进士之后,才会出现榜下捉婿之事,未曾想省试就如此热闹了,那他们金榜题名之后,岂不是许多人都有了婚姻了?”

另一个贴身宦官梁怀吉又给赵祯解释了一下。

许多家境并不殷实的家庭或者官员,他们抢不过那些大富商以及高官,所以在省试左右便要先定下婚约。

毕竟殿试的时候,也要罢黜许多举子!

赵祯点点头,耳朵听着外面的声音。

可能是出了鱼周询这么一个例子,紧接着不少人都开始抢人了。

倒是有举子大喊着自己有了婚约甚至娶妻了,让他们把自己放下来的事。

这种场景自从名单进了百名之后,越来越多的争抢开始了。

甚至不断的有人报高价,意图压过竞争者,打动自己看好的这个女婿。

“第四十八名,文彦博,汾州举子。”

高若讷连连拱手道喜,文彦博则是客气的还礼,却不料猛的被人给抓起来就要合力给他抬走。

“我已有婚约,我已有婚约!”

“家父判三司开拆磨勘司,早就定亲,放我下来!”

几个仆人告了声罪,连忙再去寻别人。

自从进入五十名后,只要有举子出现恭喜声之类的,立马就被抓起来了!

此时抢夺女婿的战争已经进入了白热化阶段。

甚至在二楼观看的一些家庭,也是派人出手。

就是为了抢占先机,毕竟排名更靠前的举子,那宰相、左右仆射、以及六部主事,也有女儿要嫁。

他们这些五六品官员抢夺这个阶段的女婿才是最为现实的。

况且榜下捉婿又不是头一次办了,他们这些有女儿的官员,时不时的还要交流方法经验呢。

说白了,全都是为了富贵以及权利的延续才会如此。

更不用说还有不少武将家庭也想要凑这个热闹,但是许多举子一听说他们是武将出身,就算被抢走,也不会同意的。

真要与武将结亲,那自己今后在朝堂上还怎么进步呢?

谁不想有个“宰相岳父”?

就算是宋慈他不屑,但是他的“宰相岳父”给他在背后平了多少事啊?

多少人看着他岳父的面子,给他面子?

真以为靠着辨认白骨的技术,破获几个案子,就能平步青云,或者在官场上事事顺遂了?

天真!

欧阳修瞧着身边的叶顾言、余规以及肖本纷纷上榜,当即表示祝贺。

他们三人也不是头一次参加省试了,此时欢喜充斥着全身上下,也不断的安慰着落榜的欧阳修。

你还年轻,兴许下一次天圣八年的时候,便是你登榜之时。

他们也都有过落榜的经历。

“要不是十二哥儿送来的试卷,我等还真是遇不到有关河流的策论!”

叶顾言感慨的说了一嘴,虽然不是修缮黄河的,但总归是有些印象。

因此在考场上发挥出来了。

欧阳修轻微颔首,到底是自己孤高了,觉得不可能考这种以前的试题。

毕竟从真宗皇帝开始,他就要求收集各州府的发解试考题,避免在省试以及殿试当中,出现完全雷同的题目。

对于其余考生不公平之类的。

可是运河、黄河、以及其余河流的治理,当真不是一个概念。

“第三十三名,王泰,应天府举子!”

吕夷简一听这话,他倒是没有想到王泰会考的如此靠前!

“这下王文正公泉下有知,也是大为欣慰啊。”

吕夷简与王旦是亲上加亲,他儿子娶了王旦的女儿,女儿嫁给了王旦的儿子王雍。

“嗯?”

但是广场外的举子们都找不到人祝贺,最着急的是那帮想要抢女婿的,怎么就没有听到有人祝贺呢。

连寻人都找不到的。

随即紧随其后吕夷简听到了自家堂弟吕乐简的名字,满意的点点头。

进步极大!

当真是运气不错,就是不知道在殿试的时候,能否保持靠前的排名。

“第三十名,阮逸。”

……

“第十名,宋浩,应天府举子。”

宋浩眉头一皱。

他本以为自己考的挺好的,都能拿到会元,未曾想竟然会排名如此靠后。

“五哥。”

宋浩却是微微摇头,示意他不要声张。

方才与宋煊交好之人,许多人都寻不到。

“第九名,吴仅,饶州举子(鄱阳县)。”

“第八名,田道成,应天府举子。”

“第七名,祝玉,应天府举子。”

“第六名,包拯,应天府举子。”

“第五名,韩琦,应天府举子。”

“第四名,张方平,应天府举子。”

“第三名,赵概,应天府举子。”

“第二名,梁蒨,应天府举子。”

传唱官一口气念了这些人的名字,全都落在了应天府举子之上,更是让众多举子感到震惊。

应天书院如此牛逼吗?

他们早就听闻神通晏殊在应天府大兴教育,并且把应天书院变为府学。

但是更多的人都不清楚如今应天书院院长是谁?

可是如此省试的成绩,前十名里有八人全都是来自应天书院,足以见识到应天书院院长的厉害之处。

更不用说本届最大的会元人选是宋煊,他也是应天书院的。

“难不成此次会元当真是宋煊吗?”高若讷脸上更是极为精采。

文彦博轻微颔首:“倒是有如此可能!”

高若讷连忙开口道:“看样子应天书院我也得去啊!”

上次他们在洛阳的时候,就约定过后奔着应天书院去游学,但是时间上来不及。

未曾想今日见到如此盛景。

就算用不到殿试过后的金榜题名,光是靠着省试的这份成绩,便是应天书院最好的招生简章。

更会使得天下的读书人趋之若鹜的前往应天书院去游学,要么就想法子去考学。

张源是最为惊诧的,他本以为宋煊板上钉钉的会元,未曾想到连带着他身边的同窗都如此厉害。

“应天书院名不虚传。”胡瑗已经不抱希望了,他们这群人当中就只有生过一场大病,被照顾的阮逸中榜了。

“守道兄,你也是在应天书院读书的,可是知道他们的情况?”

石介也没有考中榜单,他当然知道宋煊身边的那群人了。

当初他还借住在宋煊家中,只不过二人理念不同,并没有深交。

“他们在书院当中就是比较拔尖的学子。”石介瞧着好友胡瑗道:“你也动了心思?”

“悔不早听兄之言,应该早些去应天书院游学。”

胡瑗叹了口气,他与石介是通过信的,知道应天书院的情况。

石介也是叹了口气,今日榜单许多应天书院同窗都登上榜单了,自己却是落榜,兴许真是的是心境与他们不同。

他批评了随意修黄河的主意,以不变应万变,黄河之险,岂是常人所能制约的?

“看样子,今后前往应天书院的举子该不计其数了。”

张源对着好友胡昊提了一嘴,不过随即一闪而过,自己可是有宰相命运的。

此时小小的挫折算得了什么?

待我让十二哥儿写一封推荐信,自己也去应天书院深造一段时间,那也是极好的!

吕夷简捏着胡须,倒是没有料到前十名当中有九人全都是应天书院的举子。

至于第一名人选是谁,他早就清楚的。

“爹,这应天书院是谁在管理啊?”

吕公弼在东京为官,对于应天书院并不了解,他只知道晏殊主政应天府。

“范仲淹!”

吕夷简双手背后道:“此人也是有大才啊,今后也要调到京师来任用!”

如此人才,吕夷简认为必须要笼络到自己的利益集团当中来。

但是吕夷简不了解范仲淹,他才不会加入吕夷简的利益集团,还要跟着他对着干!

此时的吕夷简心中已经起了要提拔范仲淹的心思。

殊不住他是在给自己找麻烦。

赵祯是知道这份名单的,应天书院许多举子都上了榜单。

但是一旁的贴身宦官张茂则十分惊诧的道:

“如何全都是应天府举子,这晏相公未免也做的太好了!”

“哈哈哈。”

赵祯听着侍从的话,十分的得意。

不仅仅是晏殊的功劳,范仲淹在书院做的一些事,通过宋煊的经历,也被皇城司的人传递到了赵祯的耳朵当中。

故而他对于范仲淹也是有所了解的。

此君当真是一个君子,将来必须要重用的!

“若是范公能够多为朕培养些优秀的举子,那才是真正的为朕分忧啊!”

赵祯瞧着外面的学子议论声,实在是此事过于震惊。

大宋自从立国开展科举考试这么多年以来,都未曾有过如此先例。

甚至有人下意识的认为,是不是应天府的举子提前得到了什么渠道,故而他们才考的如此好?

因为在考场上作弊的可能性极小。

他们这些同府的举子,都不会被分在相同的考场当中,就是避免他们当场串联作弊。

唯有提前漏题,做了准备,他们才会有如此耀眼的成绩。

“哈哈哈。”

曹利用大笑不止,听着老仆人的话,方才排名靠前的那几个,除了赵概以及梁蒨外,剩下的可全都是与宋煊住在一起的举子。

“好好好,我就知道优秀之人身边全都是优秀的举子啊!”

曹利用觉得这批人有如此耀眼的成绩,通过殿试,考中进士也极为轻松。

“对了,一会便是你们妹夫的名字了,要给老子把他抢回来。”

“爹!”

曹渊惊的大叫一声:“你是说妹夫他考了会元?”

“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曹利用负手而立:“不过是小小的会元嘛,有什么了不起的!”

曹渊惊的后退几步,他万万没想到宋煊的成绩会如此之好。

方才从第十名听到宋这个字的时候,便觉得稳妥了。

结果到了第二名都没有在听到宋这个字,方才他心里还在打鼓,以为宋煊无法中榜呢!

“爹,他当真是第一?”

曹清摇也是有些不敢相信。

因为这种事,她都没有想过自己的夫婿会连中解元、会元?

“哼哼。”

曹利用极为得意的昂着头:

“不错,我早就看出来咱家女婿是连中三元之人,故而早早与他定下婚约,你这个丫头还不愿意,过了这村,你就后悔去拍大腿吧。”

“连中三元?”

这下子连曹夫人都极为激动的站起来,来回走动:

“老曹,你莫要总是诓骗于我,我这心呐,扑通扑通跳个不停呢。”

“连中三元!”

曹家七兄弟更是目瞪口呆。

本来以为宋煊能过中会元,就是天大的机遇了。

没想到自家老爹说他都能连中三元!

“莫不是咱们老曹家的祖坟冒了青烟?”曹渊喃喃自语道:“毕竟咱们家可是武将啊!”

“放屁,你爷爷就是大宋的进士。”

曹利用哼笑一声:“只不过因为大宋需要,才转为武职,咱们家祖上也是进士出身,如今招一个进士当女婿,门当户对!”

“对对对,门当户对!”

曹夫人脸上的笑都没有停下来过。

她当真是没有料到中了会元还不止,竟然会奔着连中三元而去。

整个大宋能有几人连中三元的?

必定会青史留名!

曹清摇摇摇欲坠,她被如此大的惊喜给砸的有些发蒙。

这是天上掉馅饼了嘛?

自己的未来夫婿不仅长得一表人才,更是如此有才华,还可能连中三元!

哪家女子不愿意嫁给他啊!

“你们几个给我听好了,立马下去去寻你妹夫,绝不能让他被别人拖走。”

“爹,若是不胜,请斩我头!”曹渊当即表态。

“对,请斩我头!”曹旭也高声附和。

“滚,你们也配跟关二爷相比。”

曹利用笑骂着让几个活宝下去。

作为本届会元之人,自是有着独到的待遇。

传唱官缓了一会,鼓起平生最大的声音:

“天圣五年春闱会元是:宋煊,应天府举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