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悍臣 第255章 我们是帝党!

();

庞籍见别人被晃点了过去。

这才暗自松了一口气。

既然上面的人想要替宋十二隐瞒真相,那消息就绝不能从礼部走漏。

其实庞籍的刻意隐瞒,他内心已经认定此事便是宋十二做的。

依照庞籍对宋煊仅有的认知,他从学子时期就不畏强权。

如今到了东京城,就会轻易改变性格了吗?

至少庞籍觉得宋煊在没有进入官场,感受到别人极大的恶意之前,会改变自己的行事作风。

此子若是真的一举夺魁,进入朝廷,怕是会让许多人头疼。

宋煊等人结伴从礼部这里出去。

每个人的身份都是勘验明白,才交了报名费。

为此在这里耽误了不少时间。

礼部的人不仅要核对解状(州府推荐信),还有家状(祖上履历),防止冒籍。

而且宋煊与张方平等人还要互保。

一人作弊全员连坐的那种。

毕竟许多考生都会钻空子,互保的人数一多,自是防止此类事情发生。

但礼部对于其余州府的人并不是查的那么严格,主要是针对开封府的考生。

因为容易通过发解试,已经出现了一系列的可以“冒籍”成功的案例,并且可以持续不断的走通这条路子。

“我估摸群见以及拜谒先师内容繁琐,有些懒得去参加。”

宋煊走出礼部便直接开口。

“这合适吗?”

张方平小声嘀咕了一句。

毕竟那可是官家的召见啊!

就算大家站的靠前,官家也看不见所有人的。

可不管怎么说,那就是官家的召见呐!

平日里官家出行,百姓们都要去争相看一看的。

“不妥。”包拯直接拒绝:

“你宋十二是极大可能会金榜题名的,到时候被人爆出来这两次活动都没有参加,平白给了人攻击你的把柄。”

一想到金榜题名的事,宋煊又点点头。

来了这东京城,就没什么自由喽。

“尤其是方才礼部还着重强调了参与时间。”

宋煊哈哈一笑:“我只记得他说省试时间是卯时(晨五至七时)入试,酉时(晚五至七时)纳卷而出,要考三天。”

“十二哥儿,莫要在这种小事上留把柄。”

王泰也跟着劝了一句:

“东京城的水太深了,指不定就有什么人把你给惦记上。”

“十二哥,总归是耗费一点心神,到时候咱们在外面后面缀着就好了,自是有许多人想要排在前头的。”

一向不喜欢说话的韩琦,也是出声劝了一句。

“走吧,走吧,回去吃个饭,调整调整状态,然后再去参加考试。”

几个人便跟着宋煊返回家中。

“还得是你。”

宋煊忍不住夸赞:“孙羊正店的饭菜都赶不上的。”

焦明嘿嘿笑了两声,没有多说什么。

但是这几日跟着宋煊吃饭的王保等人确实大加赞赏。

先前还觉得东京城的饭菜定然极为可口,但是孙羊正店都这般。

想必那樊楼也不过如此。

时间眨眼而过。

那天一早,众人就穿着学子服,前往集合地。

待到走出这条街道后,越来越多的学子都奔着同一个目的地而去。

同样也有不少闲汉在一旁跟随,去看热闹。

赵祯对于这次活动极为重视,起了个大早又是身着衮龙服,极为奢华。

这也是因为刘娥喜欢穿帝王服饰,多次就礼服细节大作文章。

况且女性在想要衣服更华丽方面是有着不小的天分的。

故而礼部官员多是按照刘娥的要求去改进。

除了延续晚唐五代的风气外,衮冕制度进一步的华丽化。

反倒是待到宋仁宗亲政后,他本就是不喜奢华的帝王。

多次关于衮冕简化的讨论与改制,但是在执行层面屡屡失败。

宋仁宗没想到改革衣服都如此困难,故而他只能选择暂且提出改去特别离谱的内容。

并且是于礼无据的翠旒、碧凤、龙鳞锦、紫云白鹤锦、犀瓶、琥珀瓶、七宝、分旒玉钩、四神带等装饰。

以及减少各种过多的金丝结龙、钿窠云子、珍珠装缀花样,对金丝、绶带也进行减细、减丝。

希望削弱整体衮冕全身太过的华饰。

但是在宋仁宗这一辈子的皇帝当中,数次提了改革的建议,但都被有关部门不认真执行,他们觉得天子的衣服就该华丽。

这也就是宋仁宗性情宽厚,不与他们计较。

要是放在其余皇帝身上,早就给你送到儋州去钓鱼了。

此事直到元丰改制才得以做出改变。

此时参加大典的赵祯很是高兴。

他心想这算不算是与十二哥的第一次重逢?

可是鲁道宗又说十二哥的策论并不突出,倒是让赵祯有些担忧。

但是待到皇帝压轴出场的时候,完全让赵祯失望了。

整个广场上密密麻麻的全都是学子。

他又站的又高又远,根本就看不清楚下面的人。

即使是第一排的学子仰着脸,那也是勉强看清楚面容。

这群人又不是进士呢,唯有进士才有资格近前观摩天子的面容。

毕竟大家都是天子门生。

如何能不认得天子这位老师的“面容”?

举子们又不一定能够考中进士,相比较天子的安全问题,更是要得到保证的,排在首位的。

密密麻麻的学子们集体行礼。

拜见官家。

赵祯也就放弃了寻人的意图。

他只是瞧着这帮学子,不知道有几名有才之人,能够进入朕的翁中。

赵祯虽然羡慕唐太宗李世民,可是他觉得自己在怎么做,也比不上唐太宗。

若是这辈子能够完成祖上遗志,收复燕云十六州,便是最大的功绩了!

宋煊站在人堆里,纵然他目力极好,那也只能瞧着一个身材并不高大的少年郎,穿着花里胡哨的龙袍。

看不清楚赵祯这位皇帝的脸。

刘娥的审美就是堆砌呗?

随即宋煊便是放弃了观察。

待到自己考中状元的时候,大宋官家还不得当众给我敬酒?

到时候赵祯长什么模样,自然是能看的一清二楚。

相比于宋煊的淡然,其余举子表现的确实是十分的激动。

皇帝哎。

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的朴素思想,还是占据了在场百分之九十九的心思。

至于当官为百姓做主,那种概率并不大。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眼前这位少年天子,便是要给予自己一场富贵之人。

不仅是自己的富贵,更是家族的富贵。

要不是礼部官员屡次叮嘱以及周遭站岗的士卒,他们怕是早就出声叫嚷了。

希望能够在天子面前留下深刻的印象。

宋煊倒是瞥见了禁军当中的狄青。

这小子果然面相可以,有大宋未来人样子的模样了,都能在这种地方站岗了。

最后轮到天子说的话的时候,赵祯按照剧本讲了几句,但是随即又鼓足勇气:

“朕观如此多学子前来参加省试,又恰逢科举改革,许多举子难免会吃亏,自今年始,朕决议进士奏名勿过五百人,诸科勿过千人。”

皇帝的话刚说出口。

不仅举子们愣住了,连官员都愣住了。

毕竟台本里没有这句话啊!

王曾有些诧异。

因为他知道大宋的冗官现象是有的,而且照如此下去,会越来越严重。

宋初时期官员数量也就千人左右,到了真宗时期也不过万。

但从宋仁宗在天圣五年扩招的几年后,官员数量直接翻了一倍,待到张元叛宋投夏后,殿试便是摆设了,一个不罢黜。

大宋官员数量直接暴涨到近五万。

是唐玄宗的时期的官员的三倍多。

可是大宋的领土不如唐代的领土多,冗官现象在宋仁宗时期极为严重。

这就更不用说帮官员干活的吏员以及临时工了。

大宋是因为商业活动有钱,朝廷也有钱,但是财政危机非常严重。

朝廷收上来的税收全都用来给官员和军队发钱了,一丁点存款都没有。

许多钱财也落不到基层人员手里。

一旦发生什么天灾人祸,或者是战争,根本就掏不出来多少钱来做事。

就算是范仲淹想要改革,可是官僚集团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

夏竦主动举荐的范仲淹,让他得到重用,但是随着庆历新政,夏竦直接陷害富弼,逼迫范仲淹离职。

如此以来,改革直接胎死腹中。

作为皇帝的赵祯,在说完自己的命令后,整个人都显得极为亢奋。

母后不在身边,大臣也站的远远的。

下面数千举子的眼睛全都望着他。

再听着下面举子们的欢呼声,赵祯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天子的权威!

如此一来,不单单是为了让十二哥考中进士的几率增大,更多的是兴许能够多拉拢上百名忠心于他的后备官员。

下面那些老考生不是没有参加过这种活动。

赵祯说这话,是为了“扩招”,让更多人的心生感恩之心。

毕竟以前进士科最难。

竞争也更加激烈。

每次能通过进士的也就一二百人。

如今赵祯一下子就给他们增加了一半的名额,于是众多学子狂喜着,欢呼陛下圣明之类的话。

宋煊也没想到,宋仁宗扩招的命令,会在天圣五年下达了。

他也是有些发蒙。

但是身边的同窗们大多数都在振臂欢呼。

每个人脸上都流露出极大的笑容。

大家来参加科举考试,甚至不愿意靠着家族的余荫去当斜封官,不就是想要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吗?

官家一下子就给了他们更多的希望!

如何能够不兴奋?

宋煊一旁的王泰更是大声的嘶吼着,天子实在是太照顾他们了。

吕乐简更是乐的摇头晃脑的。

皇帝高兴,这些前来参加应考的举子高兴。

但是身为宰相的王曾,却是不怎么高兴。

但是天子的话都已经说出来了。

他这个宰相再怎么不乐意,也不能当众反驳。

否则君威何在啊?

王曾心想,照此下去,不出十年,大宋的官员就会越来越多,哪还有位置去安置如此多的官员?

难不成真的要打仗去收复燕云十六州缓解官员太多的压力吗?

可是朝廷哪有那么多钱去收复燕云十六州呢?

别看大辽皇帝率兵五十万亲征西夏,就算是被打的落花流水,那以大宋目前的军队,也没有把握能够在燕云十六州站稳脚跟。

头疼。

王曾平日里是极为尊重官家的,可是眼前的官家不知道是一时兴起,还是蓄谋已久的,又是突然给他出难题。

站在王曾身边的人精吕夷简自是感受到了王曾的无奈。

如今王钦言在南京养病,许多事的决断权都落在了王曾头上。

其实吕夷简觉得,担在王钦若肩上的担子,他也可以来抗。

只是目前还需要继续蛰伏,等待时机。

王曾又没有做出什么错误的政策来。

如今天子突然袭击,只能是让他们来给擦**。

但没有人在乎这些高官的想法,下面的数千名举子们只想着尽快上岸,也加入当官的行列才好呢。

至于扩招,那是天大的喜事。

今日结束之后,有条件的自是要喝一杯庆祝,没条件的一会街上跑几步,发泄一下自己的兴奋。

官家提出如此优厚的待遇,那你在考不上,简直是你自己个的原因,赖不上旁人。

“十二哥,这次怕不是许多举子都要拼命考了?”

张方平觉得只要通过省试,那当官的概率就极大的增加了。

至于那所谓的一千诸科的名额虽多,可也是没多少人愿意去考的。

唯有进士才能升官快的,干得好,将来做到宰相也是极大的可能。

“确实。”

宋煊轻微颔首,然后又啧啧称奇:

“至少咱们这届考中进士的人,哪一个不会记得陛下的恩情呐?”

有操作的。

恩出于上。

这件事要是通过朝廷的正常下发,许多学子潜意识都会认为这是刘太后的意思。

但是当赵祯当众说出来了,那就不是刘太后的意思了。

但是后面半句话,宋煊没有说出来。

赵祯虽然性情宽厚,但是在帝王心术上,至少是合格线的。

甚至往后的应届举子,也都会念着天子的好。

毕竟科举改革这件事,虽然是天子同意的,但是全天下人都知道如今是刘太后当政。

天子只是管盖章的,并没有决断权。

宋煊再次打量着奢华衮龙服下的赵祯,从今天开始,就想要“夺权”了吗?

以前一丁点消息都没有透露出来。

曹利用也是与宋煊说过朝廷宰相议论的一些消息,根本就没有扩招的意图,甚至还在为“冗官”的事发愁。

此举到像是天子临时想出来的。

“不管怎么说,对于咱们都是一件好事。”

宋煊虽然目标是状元,但是也乐得遇到更多的相识的同窗上岸。

今后在朝廷当中才会有更多的助力!

在学子们的一阵欢呼声当中,赵祯很快就退下去了。

接下来是拜孔子的节目。

许多学子还处于兴奋当中,直到散场后,还处于兴奋当中。

但是等他们出了门,便瞧见有人在张贴谁会中会元的游戏。

经历过这么多次科举考试,像这种压中谁会考中会元、状元之类的游戏,很是成熟了。

“十二哥!”

欧阳修排在末尾,他见到了榜单上最大几率中会元的人,是宋煊。

可以说应天府出来的几个学子,都是会元的有力竞争者。

诸如韩琦、赵概、王尧臣、张方平等等。

其余州府也是把解元的名字全都印上了。

但是大热门便是应天府的这几个学子。

毕竟上一届的大小宋状元,也都是出自应天府。

若是今年再出一次状元,应天书院必定会再次名声大噪。

未来的大文豪以及文坛的领头羊欧阳修如今一丁点名声都不显,在赵祯如此宽厚的取士条件下,他甚至都不能通过省试。

只不过此时欧阳修刚刚得了天子的“允诺”,内心十分兴奋。

“宋煊是谁?”

“倒是没听说过,这是谁统计的名单,我觉得我还能考中会元呢。”

“哈哈哈,莫闹了。”

“这你都不知道,名单上的大多数都是未曾婚配还能考中会元,中进士之人,自是早早亮起出来,引得旁人榜下捉婿。”

学子们的议论自是进入了欧阳修的耳朵当中。

他听宋煊说过此番科举改革让大家给赶上了,以前都是按照诗赋取士,如今是按照策论。

无论如何他都有压力的,那日差人送来收集的一些策论题目后,便再也没见过他。

听那个仆人讲,十二哥一直都在家中做题,为省试做好准备,叶顾言他们几个人也没有闲着,当即卷起来了。

“嗨,今年科举考试已经改革了,纵然宋十二他在怎么名动三京,诗赋做的好,在科举考试上也没有太大的优势了。”

“我看他若是可以通过省试便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就是。”

宋浩虽然也怀疑宋煊不一定能过考过,但是他还是站出来:

“你都不认识他,就知道他考不过,还是多担忧担忧你自己能不能通过省试吧。”

“那也比你强!”

如此争论并不在少数。

毕竟在考试成绩没有出来之前,谁都可能会考第一。

没有谁是固定的第一。

欧阳修并没有理会那些人,而是仔细瞧了瞧这张榜单除了名字外,还有几个地址。

他并不清楚什么意思,便询问周遭的举子。

“那是博雅轩、千金坊、聚宝盆都是什么意思?”

“当然是赌坊的名字。”

欧阳修了然,他明白赌坊不是一般人开的。

就算宋太宗对于这件事严格要求,京城赌博者,开封府捕之,犯者斩,知情不报者与赌博同罪。

可从真宗开始,就算是东京城也有许多赌坊。

更不用说其余城镇以及乡下的赌坊了,更是无处不在。

阮氏三兄弟在被晁盖拜访前,没了赌资,偷了老**首饰去赌博。

在劫走生辰纲后,白日鼠白胜当即一头扎进了赌坊,露出引起注意。

宋江宴请人,李逵借钱去赌博。

施恩是官府的人,他手下也有百十处客店,二三十处赌坊以及兑坊(金银与铜钱的兑换场所)。

可是到了宋徽宗时期,下旨要求京城以及各处赌坊必须拆掉名单时在丰厚的利益和官僚保护下,大宋赌博泛滥成灾,谁管你皇帝的旨意啊!

如今就算有大宋律法,那也不管用。

这就是引得众多学子带着钱去押宝,赌坊也想要吃这么一块肉。

榜单上各州府种子选手,全都是他们费尽心思,一早就从礼部那里拿到名单,用来分析的。

这只是开胃小菜,待到赌状元的时候,那才是全东京城最为热闹的时候。

本来像宋煊这样的选手,绝不会把他排在第一中榜的。

可是朝廷突然改了科举规则,再加上宋煊名动三京,诗赋写的极好。

那有极大的概率,宋煊在省试当中,并不会真的考中会元。

此时他们合起伙来把宋煊的名字排在第一,就是为了钓鱼用的。

吸引更多的人去买宋煊能中会元,他们才能赚到更多的银钱。

全都是套路。

再加上有些举子为了赚钱,甘愿当托。

宋煊等人从皇宫的广场上走出来,正在溜达间,也听到有人议论谁有机会中会元。

“十二哥。”

欧阳修瞧见宋煊比旁人都高一头半头的,连忙挥舞着手。

“欧阳修。”

宋煊也是摆摆手,往前走了几步。

“方才都没瞧见你。”

“人太多了,我又来的晚了些,直接站在最后,却是早就出来了。”

欧阳修笑着与宋煊说这话,又冲着他身边的人点头,想必这几位全都是宋煊的应天书院同窗。

他当真没在书院当中学习过,也没有钱去支撑他。

几个人往外走了好一会,人流总算是散去。

欧阳修这才开口描述了他在外面见到了榜单上的事。

“看样子东京城都觉得十二哥儿能够中会元了。”

吕乐简语气当中又些发酸。

因为越是在宋煊身边,他就越觉得宋十二如何这般优秀呢?

众人的目光全都在他身上。

这群同窗当中,王泰他爹配享太庙,自家老爹那也是三次为相。

尽管自家老爹的儿子比较多,可还是宰相之子啊!

不说到哪都有人捧着,也是可以被吹嘘的存在。

但事情往往不像吕乐简想的那样,哥们你真开保时捷,有点遭不住的啊!

但是科举考试在大宋相比较公平,任你是宰相之子,想要通过科举考试,那也得用成绩说话。

菜就多练!

“圈钱行为。”

宋煊哼笑一声:

“东京城的赌坊都觉得我不一定能过通过省试,故而高调做局,吸引更多人入局。”

“啊?”

听着宋煊的话,原本还在发酸的吕乐简也是懵逼了:“我不明白。”

“敢在东京城开赌坊的人,背后关系都很硬。”王泰补充了一句。

“他们从哪里得到的消息觉得十二哥考不过的?”

“谁知道呢?”

宋煊自认为到了东京之后,一直老老实实的,去老曹家也就是登门一次,并没有过多出去。

不过他也能想到缘由,那些人通过以往的经验来判断的。

宋煊对外释放的信号,便是他极其擅长诗赋,动不动就一首百年难得一见的。

那策论肯定不如诗赋喽。

欧阳修倒是有些不理解:“十二哥,什么是用你做局?”

“首先在他们的认知当中,我以诗赋见长,策论并不突出,故而认为我无法中会元的几率大,所以高调打出我能中会元的消息。”

“只要买的人足够多,他们赌坊就能极大概率的挣钱。”

宋煊看着几个人笑道:“在如何挣钱这方面,我还是小有心得的。”

“原来如此。”

欧阳修轻轻点头,此番东京之行着实是给他一个极大的震撼。

原来到处都是需要钱的。

无论是想做什么事,都要与钱联系上。

“十二哥就不做出个澄清吗?”

“哈,我疯了?”宋煊笑嘻嘻的道:

“我能不能中会元,我自己都不能保证,澄清什么呢?”

“也是。”

欧阳修指了指几个人,没成想韩琦以及张方平都在,他们二人也是有中会元的机会。

“哈哈哈。”

张方平无所谓的摆手:

“倒是凑个热闹,我在应天书院排不上号的。”

范详瞥了张方平一眼。

怎么跟十二哥儿待得时间长了,你也如此说话了?

你都在应天府排不上号,那我这个榜单最后一名还怎么考试?

韩琦也是摇摇头:“能中进士就已经是万幸了,至于会元、状元我也不去想了。”

“行了,一起回去吃饭。”

欧阳修被宋煊给搂了一下:

“让你尝尝我兄弟的手艺,可不比孙羊正店的差。”

“十二哥莫要诓骗于我?”

欧阳修哪有钱吃孙羊正店呐,那可是媲美樊楼的存在。

反正他也明白这是宋煊想邀请自己去一趟的意思,反正明天就开考了。

“哈哈哈,尝尝去。”

“行。”

欧阳修倒是也不怯场。

他知道宋煊身边的人都比较优秀,而自己恰巧也不差。

大家又同是年轻人,不远千里来东京参加考试。

就算是一同金榜题名,可今后也不是总是能聚首的。

大多数人都会被外放到各地去为官。

鲜有能留在东京城的进士。

也就是宋庠受到刘太后的重视,朝廷已经给他弄成外派的缺。

擢大理评事、同判襄州。

但是宋庠被刘太后看中。

破格升为太子中允、直史馆。

朝廷派的缺不行,在刘娥的干预下,宋庠留在了东京城内为官。

就算是前一个连中三元的王曾,都没有这种待遇。

宋煊觉得赌坊搜集到的消息也不全面,因为他们连王尧臣早就通过省试了都不知道。

人家目标直指状元,还在这里猜测他能考中会元呢?

王尧臣都不参加省试的考试。

这科举考试不跟刷四六级分数似的,为了分好看点,或者闲的无聊,即使通过了,也去参加考试。

宋煊估摸此番省试不过是预热,想要先用大规模的消息去影响东京城的百姓。

待到参加殿试的时候,他们再定点收割大部分人的钱财。

每届科举考试是许多进士的狂欢之夜。

可大宋科举发展这么多年,再加上从真宗皇帝开始后,皇帝的做派就不够狠辣。

那就出现许多围绕科举考试赚钱的方式。

这中赌博便是最为无本的买卖!

欧阳修以前的日子也过的蛮苦的。

此时在饭桌上吃着宋煊兄弟做的饭菜,极为惊讶:

“好吃,当真是好吃了。”

“那你可不要吃太多了。”宋煊笑呵呵的道:

“明日还要考试,正常吃饭,待到考完省试咱们再大吃大喝一顿。”

“好好好。”

欧阳修倒是没有石介那种毛病。

待到酒足饭饱后,欧阳修才认真打量着宋煊居住的地方。

“十二哥当真是豪气,我看此地前往贡院也是极为方便的。”

欧阳修眼里露出羡慕之色,他是与同乡二人居住在一间屋子里,关键那里还闹鬼。

“嗨,钱是**,我是赚的多花的多,不肯委屈自己。”

宋煊给欧阳修倒杯茶:“千金散尽还复来嘛。”

“哈哈哈。”

众人哄笑一团。

在座之人,没有一个的心态能比得过宋煊的,这一点,他们不得不承认。

就算是家里有底气,也不敢像宋煊这样花钱。

其实宋煊住在这座院子当中,完全是未来老丈人花钱的,他带着人过来就行。

欧阳修告辞回去,他也要好好准备一二,今晚睡个早点,免得因为紧张明天醒得早,没有精神。

宋煊得空又被老仆带到了曹府。

曹利用倒是也没见外,直接询问:

“我看有人故意把你搞到第一名让人去赌钱,怕是有人故意为之,你怎么看?”

“买我的人多吗?”

“应该不少。”

曹利用是派人打听了此事,这才找来宋煊问事。

“那你也买。”

“我也买?”

曹利用一脸惊诧的瞧着宋煊,不是我不相信你,实在是科举考试改革了,就算有晏殊说你有连中三元的潜质。

可毕竟不像以前的科举侧重点了。

宋煊端起茶杯吹了一口:“不错,你也买,大胆跟进嘛。”

“你这么有把握?”

曹利用压低声音,他并不觉得宋煊能过提前搞到题目。

这种出题人从出卷子开始,就全都被“控制”起来了,很难与外界沟通。

“包的,老弟。”

“啥?”

宋煊嘿嘿笑了两声,便没有再多说什么。

曹利用听着宋煊如此漫不经心的话语:

“你没再开玩笑?”

“虽说我想低调一点。”宋煊哼笑一声:

“但是目前依照我的实力低调不了。”

“他们既然如此下血本想要为我宣传造势,那我就成全他们,真的考个会元出来。”

曹利用先是呆愣了一会,随即又指了指宋煊:

“直娘贼!”

“你小子可太坏了,老夫喜欢!”

“明日我就差人去赌坊买你中会元的票据。”

宋煊点点头:

“他们不敢到期不付款吧?”

“不能够。”

曹利用摆摆手:

“东京城这帮想要把赌坊继续开下去的人,信誉比一般人都要好。”

“毕竟这种事上不得台面。”

宋煊再次开口道:

“去年我的人在宋城买了我中解元的票据,但是赌坊不给兑换。”

“然后那赌坊被我一把火给烧了,听说是东京城里的关系,最终也不了了之了。”

曹利用当真不知道宋煊还参与过这种事。

但是一想到宋煊在宋城那可是有着及时雨的名号。

手里没点手段,光靠着往外撒钱,那指定是不行的。

“当真是不了了之?”

曹利用倒是没想到开赌坊的人会如此好脾气。

“老岳父哎,再怎么说,我在宋城经营的也算不错。”

“地方官府从吏员、衙役到狱卒都受我的恩惠,上头还有晏相公这个知府看好我,一般案子到了张推官那里就能了却。”

“再加上整个宋城的泼皮全都被我打服,带着他们走上正途,从此以后也能成为良家子。”

宋煊瞧着曹利用笑了笑:“我这地方豪杰当的还不错吧?”

曹利用目瞪口呆,他发现自己对于未来女婿还是了解的有些少。

“我真傻!”

“真的。”

当初曹利用只是觉得宋煊胆色够足,又有智谋。

再加上读书一途上也是有着不小的天分。

如此一来,便是难得的人才。

这样的人特别适合当自己的女婿,将来对于曹家而言,也是极为有利的。

未曾想到宋煊在地方上,当真是经营的如此顺畅。

俗话讲,黑白两道都让他给搞定啦,如何能不在宋城横着走?

别说烧了赌坊,就算是他真的杀了人,那也会有人帮他顶罪的。

一条人命在大宋值多少钱呐?

曹利用身居高位多年,当然明白这个道理。

“你没杀过人吧?”

曹利用极为认真的瞧着宋煊。

宋煊笑而不语:“我又不是什么嗜血魔头,一向喜欢和气生财的。”

“嘿,真是的。”

曹利用哼笑一声:

“我方才以为你小子说的那么厉害,手上怎么也得有三五条人命。”

“将来真要去西北建功,不至于看见血就害怕。”

曹利用又是一脸凝重的道:

“我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战场上的惨死模样也见了不少,下了战场,对于许多受伤无力医治好的惨死士卒,见的就更多。”

“我也知道你不是随便说说的,心里要早有个准备。”

“嗯。”

曹利用端起茶杯饮了一口,这才笑了笑:

“今日官家在广场上颁布的口谕,完全是临时起意,回去之后王曾等人竟然与官家辩论起来啦。”

宋煊颔首,果然如此。

这种事没有经过宰相们商议拿出方案,更没有让刘娥点头同意。

赵祯他直接这么做了,属于程序不对。

王曾等人以赵祯年幼,定然会极大的限制他的皇权的。

“所以你是怎么做的?”

“我当然是无条件站在官家这一面啊!”

曹利用说到这里就显得极为兴奋:

“此事用不着你教,那么多人围攻官家,而官家当众说此事,想必是在心中盘算了许久。”

“官家终于长大了,敢于迈出属于自己的步子。”

“我这个当老臣的很是欣慰啊!”

曹利用不希望刘娥,也不喜欢王曾等宰相。

尽管他听从宋煊的建议,在朝中当了好几年的好好先生。

以此来稳固自己的枢密使地位,就这,还被刘娥把张耆给提上来了。

但是曹利用内心从来不是一个安分守己,想要扮演好好先生之人。

所以赵祯的如此行为,并没有让曹利用像其余人一样气急败坏,而是十分亢奋。

官家他终于有了想要自己掌权的意图了。

那可太好了。

宋煊也是点头,朝中有一帮“辅政大臣”,后宫还有一位临朝称制的太后。

如今的天子那就是个盖章的傀儡机器。

他想做什么事,都很难的。

但是今日这件事,他金口一开,任由辅政大臣以及太后都无力改变,只能心中不痛快的去找皇帝吐槽。

“我们是帝党!”

曹利用下意识的瞥了宋煊一眼。

放眼整个大宋,谁不是帝党?

等等!

曹利用突然悟了。

“不错,我们是帝党!”

曹利用当即附和自家女婿的话,脸上又有几丝担忧:

“不过我看刘太后的身体很好,她的权力欲望又很强,当年她还不是皇后的时候,先帝就会在处理政务的时候带着她与杨贵妃的。”

宋煊随即又抛出一个观点:

“当年以寇准为首的北党过于强势,真宗皇帝带着两个南方女子处理政务,也是在向南人释放信号。”

“什么?”

曹利用惊骇的都要站起来了。

他自认为跟寇准也是一条线上的。

可实际上寇准劝真宗皇帝准备动手的时候,都没有通知曹利用。

曹利用明显是自以为是。

而且他并不觉得当时真宗皇帝带着两个女人处理政务,竟然还会有这层意思!

曹利用只知道南人在朝中很难受到重用,寇准用人也多是用北人,这是太祖太宗朝留下的规矩,看不起南唐等地的南人。

地域黑也是大宋开国一早就由皇帝以及身边的文臣武将定下的潜规则。

直到真宗皇帝想要加强皇权,大规模任用南人。

无论是泰山封禅还是搞天书运动,都是如此。

曹利用缓了一会,他可以肯定,绝对没有与宋煊说过这种事。

他不确定的问:

“十二哥儿,如此朝中秘辛,你是如何知晓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