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第550章 我们要与刘禅抢时间!萧和:吾有一

三日之后,长安城。

关羽与萧和二人,率领着五万汉军,陆陆续续地进抵长安大营,与早已等候的张飞顺利会合。

当汉军完成合兵之举,其兵力已然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五万之众。

而此时,曹操也并非坐以待毙。

他利用手中仅有的六万兵马,以长安城为中心,构建了一道看似坚固的防线。

其中四万兵马被安排驻扎于长安城内,这四万人马,主要任务便是阻挡汉军对长安的进攻。

另外两万兵马,则被派往驻军于长安城西,渭水南岸。

这两万军团肩负着双重使命。

一方面,他们要与长安城形成犄角之势,相互呼应,一旦长安城受到攻击,可以迅速出兵支援,从侧翼对汉军进行打击。

另一方面,他们要牢牢守住渭水渡,保证长安的水运粮道不断。

汉营之中。

大帐之内,一座精致而详细的长安沙盘已筑好,长安城及其周边地形地貌、城防布局等皆清晰的呈现其中。

关羽负手而立站在沙盘前。

此时,张飞正站在一旁,手持竹棍,对着沙盘,滔滔不绝讲解着长安城的城防情况。

“看曹贼这架式,应该是舍不得放弃长安,打算赌上全军死守不退。”

“可惜啊,长安城地处平原,四周没有险要的地势可以依靠,无险可守,他曹操区区六万兵马,又怎么可能守得住呢?”

“俺以为,我们应当充分利用我军兵多的优势,可以分兵扫荡渭水两岸的诸城,将长安变成一座孤立无援的孤城。”

“同时,我们还要分出骑兵,去劫袭魏军的渭水粮道,断绝曹操来自于陇西的粮草补给。”

“伪魏兵少而我军兵多,曹操纵然知晓我军意图,在这关中平原之上,他也定然不敢,也无力分兵抵挡。”

“愚弟有信心,不出三月,长安必破!”

说完,他用力地将竹棍狠狠插在沙盘上。

鉴于张飞那火爆的性子,心里边根本藏不住事情,而关于废太子之事又极为敏感,关羽和萧和默契选择了暂时不向其透露。

此时的张飞,自然是一门心思只想着怎么攻下长安。

关羽微微点头,对张飞的方略表示认可。

众将也皆是纷纷表示赞同。

毕竟,长安已不同于潼关。

魏军只要占据潼关,就能将汉军堵在东边,让汉军无计可施。

哪怕汉军有百万大军,在这狭窄的关隘面前也施展不开,无用武之地。

长安位于大平原上,四周无险可守,一马平川。

汉军完全可以以主力,在长安与魏军主力对峙,同时分出数路精锐步骑,扫荡长安南北诸城,劫袭渭水粮道。

曹操面对这种战术,根本无力可挡。

失去了地利的优势后,魏国在国力上的差距,在此已是尽显无疑。

何况,此时的魏国在听闻汉中失陷后,援兵已失,军心必然大挫,对于战斗力的削弱是巨大的。

“翼德的方略吾以为可行!”

关羽点头首肯,随后目光转向萧和,问道:

“伯温,翼德这道方略,你以为如何?”

萧和微微一笑,他点了点头:

“和也以为,翼德方略可行,岳父可即刻下令实施。”

“不过…”

话锋一转,萧和却目光向南瞟了一眼:

“此计虽可行,却需要数月时间,方能攻下长安,只是别忘了阳平关方面,太子留给我们的时间可是不多呀。”

关羽旋即明白萧和暗示。

他要速破长安,抢先于刘禅之下,拿下这桩奇功。

“伯温言之有理,莫非另有良策?”

关羽遂问道。

萧和诡秘一笑,不紧不慢道:

“和倒有一计,或许无需数月,便能速破长安!”

关羽眼眸一亮,忙问道:

“怎么个速破法,伯温明言?”

众人好奇的目光,亦是齐聚向了萧和。

“岳父不要忘了,此刻长安城必已是人心震恐,那些身处长安城的士民,对伪魏对曹操必然丧失信心,想要另谋出路者数不胜数。”

“若我们能对这些动摇之人,能加以施恩招揽,就可聚络起一支兵马,里应外合,提前拿下长安!”

萧和一指长安沙盘,不紧不慢的将计策道出。

帐中一片沸腾,众人神情惊喜,仿佛醍醐灌顶一般。

“伯温此计,乃是一道攻心之计!”

关羽深以为然,赞道:

“好好好,吾就知道,伯温你必定有奇策。”

“那咱们用翼德之计削长安外围,用伯温之计谋长安于内!”

破长安的大计就此定下。

接着便是选定可招抚的人选。

萧和便将事先拟好的名单拿了出来。

这份名单是他经过深思熟虑,最终精心挑选。

这份名单上的人,多为两河人氏,大部分人只是个人身在伪魏,而家族则留在了潼关以东。

这就增加了他们被招抚的可能性。

且他们有个相同点,就是并非曹操元从之臣。

这些人,多数是曹操东征西讨中,归于曹操麾下的降臣。

这些人对曹操的忠诚之心,自然是极低。

家族多在两河,又非曹操从龙臣,现下又面临着魏国倾覆的局面。

这种人自然是最有机会被招抚,选择弃魏投汉。

“其他人皆是其次,唯有此人,若能招降,长安破之易如反掌也!”

萧和神色笃定,手指向了其中一个名字,仿佛这个人的归降,将决定长安城的命运。

“张郃!”

关羽,张飞,以及赵云,齐声念出了那个名字。

众人惊奇的目光,齐聚向了张郃。

要知道,张郃现下的官职,可是曹魏骠骑将军。

这个官职,在曹操不设大将军的前提下,已经称得上是魏国武将之首。

且这么多年来,曹操从河北一路退至关中,张郃皆是不离不弃,不曾背叛。

这样一个有,有被招降的可能,会背弃曹操,归附大汉吗?

“张郃此人手握重兵,在魏军中又颇有威望,倘若他愿归降我大汉,自然可充当内应,助我们破门而入。”

关羽微微点头,接着却话锋一转,问道:

“可伯温你想过没有,以张郃的身份地位,他当真有可能被我们招降吗?”(本章完)